中國南海北坡可燃冰鉆探成果報告通過專家終審
中國首次在海洋獲取可燃冰實物樣本的成果報告――《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鉆探成果報告》,日前在廣州通過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專家進行的終審。 評審會上,專家組一致認為:中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成功地實施了可燃冰鉆探,并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實現了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歷史性突破,為推動中國可燃冰勘查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具有里程碑意義;本次采集的樣品資料可靠、室內分析處理方法正確、報告內容豐富,項目取得了重大進展。 該終審會議評委由7家單位的11位專家組成,經過討論評議,報告綜合評分達到優秀級。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是公認的地球未來可供利用的重要替代能源。 ......閱讀全文
南海神狐海域發現新能源“寶庫”
核心提示 近日,由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成果報告》通過終審。《報告》顯示,科考人員在我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鉆探目標區內,圈定11個可燃冰礦體,預測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 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
“海洋六號”深入南海北部區域再探可燃冰
□ 可燃冰又稱甲烷水合物,是甲烷氣體和水分子結合形成的白色結晶體,能像天然氣一樣燃燒,通常存在于大陸架海底地層以及地球兩極的永久凍結區域。可燃冰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的新能源 □ 經研究人員多年研究,在我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鉆探目標區內共圈定11個可燃冰礦體,含礦區總面積
我國海洋可燃冰調查取得四大突破
新華網廣州1月2日電 我國對海洋可燃冰資源的專項調查研究經過近10年的深入實施后,現已取得四大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將于2011年上半年全面結題。這是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最近在廣州召開的專項結題部署會上獲悉的。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是近20年來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凈能源,可以作為傳統
中國南海北坡可燃冰鉆探成果報告通過專家終審
中國首次在海洋獲取可燃冰實物樣本的成果報告――《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鉆探成果報告》,日前在廣州通過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專家進行的終審。 評審會上,專家組一致認為:中國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成功地實施了可燃冰鉆探,并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實現了中國海域可燃冰資源調查歷
中國海洋可燃冰調查獲突破 已圈定鉆探目標區
我國對海洋可燃冰資源的專項調查研究經過近10年的深入實施后,現已取得四大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將于2011年上半年全面結題。這是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最近在廣州召開的專項結題部署會上獲悉的。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據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于全球已知
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鉆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于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這是中國能源開發的一次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鉆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于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這是中國能源開發的一次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我國對南海可燃冰開展新一輪“精確調查”
為了加快對戰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商業開采步伐,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的可燃冰綜合調查船“海洋六號”,近日再次深入南海北部區域進行新一輪“精確調查”。如果取樣條件具備,計劃明年再次開鉆獲取新樣品。這是記者5月27日從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的。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
“海洋六號”年內將赴南海再探可燃冰
在6月6日中國科協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上,國務院參事、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研究員透露,我國第一艘自主設計建造的海洋科考船“海洋六號”今年計劃赴南海地區的東沙、西沙、神狐海域對可燃冰進行專項調查。 據張洪濤介紹,“海洋六號”上配備了全世界最好的跟可
為可燃冰開采保駕護航
5月18日,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開采可燃冰之難,專家形容為好比“在豆腐上打鐵、用金剛鉆繡花”,而為可燃冰開采提供海上作業安全預報保障,則要與海洋中“看不見的波動”斗智斗勇。 內波又被稱為海洋中“看不見的波動”,是南海頻發的一種自然災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主任王輝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