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建立對多重耐藥菌監測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衛生部辦公廳日前發布《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指南強調,要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指南稱,醫療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特別要加大對重癥監護病房(ICU)、新生兒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經科病房、燒傷病房等重點部門以及長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過廣譜抗菌藥物治療或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種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的患者等重點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指南稱,嚴格實施隔離措施。醫療機構應當對所有患者實施標準預防措施,對確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應當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實施接觸隔離措施,預防多重耐藥菌傳播。 指南強調,醫療機構應當認真落實抗菌藥物臨床合理使用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基本原則,切實落實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正確、合理地實施個體化抗......閱讀全文
合理選擇抗菌藥物 建立對多重耐藥菌監測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衛生部辦公廳日前發布《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指南強調,要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指南稱,醫療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特別要加大對重癥監護病房(ICU)、新生兒室、血液科
華人學者篩選潛在抗菌藥物解決耐藥菌難題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種重要且危險的致病菌,是臨床治療中的棘手問題。日前,研究人員開發了新化合物,成功使感染了MRSA的小鼠恢復健康。這些新化合物靶標的是細菌生存所必需的酶,并不存在于人類細胞中。 Illinois大學和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研究團隊開發了數種潛在的新抗菌藥物,
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耐藥機制及抗菌藥物的選擇
銅綠假單胞菌(PA)是臨床比較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微生物學上劃分為于非發酵菌屬。由于自身結構及抗菌藥物誘導作用,該菌感染后很容易發生耐藥,臨床上也常見多重耐藥和泛耐藥的情況,因此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現就該菌耐藥的機制以及感染發生后抗菌藥物的選擇做一個簡述。一、PA的耐藥機制? ? ? 該菌的耐藥機制
抗菌藥監管醫療機構全覆蓋
為防止抗菌藥物濫用,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日前表示,今年抗菌藥物監管將實現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覆蓋。無論是公立三甲醫院還是社區或民辦醫院,抗菌藥的使用都將納入常態化管理。 抗菌藥物是用來治療和預防感染性疾病的藥物,一旦被濫用,不僅不利于健康,而且還會給人們帶來嚴重傷害。濫用抗菌藥物會引起細菌的
衛生部將建多重監測系統 預防和控制耐藥菌傳播
衛生部辦公廳日前發布《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其中強調,將建立和完善對多重耐藥菌的監測,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指南》稱,醫療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醫院感染,并對所有患者實施標準預防措施,對確定或高度疑似
“超級細菌”耐藥性強 專家預測可能在中國出現
日前,一種“超級細菌”現身印度等國,引起廣泛關注,耐藥患者之所以頻現,與抗生素濫用有關。昨天,北京市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專家委員會成立,本市將在年內建立細菌耐藥監測網,及時發現耐藥致病菌。初期包括所有三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未來將覆蓋包括社區醫院在內的所有醫療機構。
北京市將建監測網嚴防“超級細菌”
日前,一種“超級細菌”現身印度等國,引起廣泛關注,耐藥患者之所以頻現,與抗生素濫用有關。昨天,北京市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專家委員會成立,本市將在年內建立細菌耐藥監測網,及時發現耐藥致病菌。初期包括所有三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未來將覆蓋包括社區醫院在內的所有醫療機構。 據悉,藥事專家委員會
國家衛生計生委:2020年爭取研發上市全新抗菌藥物
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4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明確從國家層面實施綜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對抗菌藥物的研發、生產、流通、應用、環境保護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應對細菌耐藥帶來的風險挑戰。 25日公布的該文件指出,我國是抗菌藥物的生產和使用大國。抗菌藥物廣泛應用
醫院抗菌藥用量強度雙下降
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進展。通報顯示,自2011年以來,我國醫療機構抗菌藥物使用量和使用強度均有所下降,但抗菌藥應用水平仍有待提升。據悉,此次通報依據的是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的監測結果。監測網中心成員單位包括2011年以前加入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答疑
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出臺背景是什么?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抗菌藥物是臨床應用范圍廣、品種繁多的一大類藥品。自從抗菌藥物應用于臨床以來,治愈并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與其他藥物不同的是,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的細菌耐藥不僅僅會對用藥個體造成不良影響,對整個社會群體也會帶來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