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中醫藥引領國際主要靠標準
4月26日—28日在天津舉行的中國工程院第20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先進制藥技術發展論壇”上,院士和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互動。有人問張伯禮院士:中藥國際化在“十三五”期間發展的關鍵是什么?張伯禮回答:“如果你有好的東西就不要怕別人不用你的。西方國家接納中醫藥,首先臨床療效要確切,其次還要大致講出起效的機制是什么。我覺得首先要練內功,把自己的事做好,就不要擔心中藥走不出國門。” 張伯禮說,中醫藥走向國際靠科技,引領國際靠標準。中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中醫藥真正進入西方主流醫學體系,必須依靠科技,將中醫藥的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結合,是中醫藥國際化的動力之源。如果說中醫藥的博大精深是中醫藥走向國際的基礎,科技則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翅膀,翅膀越硬飛得越高、越遠。通過建立標準,將過去相對模糊、隨意的地方規范化、可操作,建立標準,才能發揮引領作用。中醫藥源于中國,中醫藥的標準就應該由我們來制定,我們義不容辭,責無旁貸。......閱讀全文
首屆北京中醫藥國際論壇舉辦
10月16日,以“開放的北京,發展的中醫”為主題的首屆北京中醫藥國際論壇在京舉辦。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等出席開幕式。論壇由北京市衛生局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主辦,旨在構建北京與世界各地中醫藥學術交流的平臺,展示北京地區中醫藥的資源和地域優勢,擴大中醫藥在國際
中醫藥國際化:為中醫藥“走得遠”注入強勁動力
近期的權威期刊《中草藥》透露:日本占據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前不久的美國流感,更是讓中醫藥止咳枇杷膏在當地狠狠的紅了一把……這些信號表明,越來越多的中醫藥已經“走出去”了,并且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接受。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
我學者牽頭制定中醫藥國際規范
美國《內科學年鑒》于6月27日全文刊出《中藥復方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報告規范2017: CONSORT聲明的擴展、說明與詳述》(以下簡稱《規范》)的英文、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三種文字版本,并配發編者按,這是首次由我國學者牽頭制定的中醫藥臨床試驗報告國際規范。 牽頭制定此項規范將如何推動中藥復方
“中醫藥國際貢獻獎”在京頒獎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4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儀式。?世界中聯去年七月啟動的二00七年度“中醫藥國際貢獻獎”,以表彰推動中醫藥學與世界其它醫藥學交流與合作中做出突出貢獻者為宗旨,由香港東華三院原主席王定一捐資百萬元人民幣,并以其名冠名;共設立六名中醫藥國際貢獻獎和十名中醫
北京中醫藥國際論壇10月舉行
由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中醫局主辦的2010北京中醫藥國際論壇將于10月15日至10月17日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預計屆時將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專家齊聚北京,圍繞中醫藥與人類健康等議題進行探討。 據了解,此次論壇設一個主論壇和三個分論壇。主論壇以中醫藥(傳統醫藥)與人類健康
首部國際中醫藥專病診療指南發布
記者從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世界中聯)獲悉:第十四屆世界中醫藥大會日前審議通過了第一部國際中醫藥專病診療指南《國際中醫藥糖尿病診療指南》,為中國在中醫專病治療領域掌握國際話語權走出堅實的一步。 世界中聯秘書長桑濱生說,這一指南的制定是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建設的具體行動。這是世界中聯自2003年成立
35項中醫藥國際標準公布!中醫藥發展需解決哪些問題?
日前,據上海中醫藥大學消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已正式發布由該校中藥學院王瑞教授團隊主導制定的《中醫藥——板藍根藥材》國際標準。至此,包括中藥材在內,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已發布35項中醫藥國際標準,還有41項正在制定中。 國際標準的公布對于我國中醫藥產業的國際化來說無疑是重要一步
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在滬召開
10月12日至13日,“2013上海中醫藥與天然藥物國際大會”在上海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家科技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美國FDA、歐盟相關政府官員代表400余人參與本次會議。 本次大會特設“主題交流”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劉昌孝,美國國家天然產
提升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戰略層級
身后有一個強大祖國是多么重要。我不是唱高調,是切身體會。在日前召開的以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為主題的珠江會議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教授果德安用自己的經歷佐證同道們的共同感受,你在20年前,跟外國人談中醫藥合作,門都沒有。現在中國具備了條件,但是,政府間達成協議后,科學家一定要跟上。
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的5種途徑
中醫藥是我國的瑰寶,不僅一直發揮著治病救人的功效,而且傳承著祖國千年的文化。但自西方醫學興起之后,在理念上強調微觀、循證,這就在無形中影響了中醫藥的發展,制約了其國際化的進程。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推進中醫藥國際化。 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建設 當今世界,誰掌握了標準,誰就在該領域取得了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