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SCI全文文獻的15個方法
近年,隨著PLoS ONE這艘超級航母的成功打造,開放存取(Open Access)也越來越普及,這標志著免費閱讀、下載全文文獻的時代的來臨。這種方式對于讀者來說,是相當幸福的。當然,除了PLoS ONE外,還有眾多OA期刊。這里,小探為大家推薦一些常用OA期免費閱讀、下載SCI全文文獻的平臺,包括以下15種方法。 1 DOAJ OA期刊檢索平臺 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http://www.doaj.org),由瑞典的隆德大學圖書館 Lund University Libraries設立于2003年5月,從最初的350種期刊開始,截至2011年6月,已收錄開放存取期刊6596種、文章超過57萬篇。該目錄收錄的均為學術性、研究性期刊,具有免費、全文、高質量的特點。其質量源于所收錄的期刊實行同行評審,或者有編輯作質量控制,故而對學術研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 High......閱讀全文
學術期刊對論文補充材料說“不”
一篇發表的論文通常包括開頭、正文與結尾,文章結構明確。然而,近來許多期刊的論文結尾都會附帶一個補充材料目錄,將實驗方法、數據以及其他材料一股腦放在里面,讓人弄不清論文內容在哪截止。 8月11日,《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聲明,反對這
《生命科學論文寫作指南》出版
近日,《生命科學論文寫作指南》一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白青云(Iain C. Bruce)二十多年來在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作生物醫學寫作的演講和研討會的經驗總結。 加拿大人白青云,系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訪問教授,曾經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擔任編輯。全書分為簡介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出版“中國科大專刊”
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領先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于5月4日出版“中國科大專刊”,并刊登題為《中國科大:天才工場》(USTC:A powerhouse of Talent)的文章。文章稱:“中國科大哺育出眾多訓練嚴格的獨立學者,這些師出中國科大的學者
國際學術期刊為中科大納米研究出版專刊
11月9日,美國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出版《中國科學家納米材料研究》專刊,集中展示我國和美國華人學者在納米材料制備方法及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能源、光電器件及傳感等應用基礎研究領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專刊收錄23篇高水平論文,中國科大教授貢獻2篇、科大校友貢獻5篇。 中國科大在
未來學術論文出版將實現完全開放獲取
當地時間6月17日,美國哈佛法學院舉辦講座,哥本哈根大學講座圖書管理員(University Librarian)、丹麥皇家圖書館副總干事、丹麥研究型圖書館協會主席邁克·科塔-施耐博格(Michael Cotta-Schonberg)受邀做了“世界圖書館的歷史:2040-2090”(The Hi
學術期刊論文發表等待時間過長引科學家熱議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一名名為Daniel Himmelstein的博士生,近日編制出3476家期刊從論文被接收到發表所需的平均時間:從3天到超過100天不等。 Daniel Himmelstein在博客中寫道,延遲發表是很正常的。就拿Daniel Himmelstein所處的領域來說,《PL
學術期刊論文發表等待時間過長引科學家熱議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一名名為Daniel Himmelstein的博士生,近日編制出3476家期刊從論文被接收到發表所需的平均時間:從3天到超過100天不等。 Daniel Himmelstein在中寫道,延遲發表是很正常的。就拿Daniel Himmelstein所處的領域來
美出版商協會公布科學論文“半衰期”
不同領域學術論文的半衰期有所不同。 近日,由美國出版商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學術論文有相對較長的“半衰期”。該項調查所涵蓋的論文總下載量的一半都是在論文發表兩年多后產生的,一些領域的論文甚至是在4年多后才到達其半衰期。 該調查結果產生的原因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政府試圖設置政策和截止時間
Nature:學術期刊論文發表等待時間過長引科學家熱議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一名生物和醫學信息學博士生Daniel Himmelstein說,從編制的3476家期刊中發現,它們的平均出版時間為3~100天不等。 他在博客中指出,長期推延是很常見的。在他這個領域的16家期刊中,《PLoS計算機生物學》是最差的,平均等待時間為57天。《PLoS遺傳學
期刊總編談怎樣寫好一篇學術論文
要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必須要掌握好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作者從事研究二十余年,從事學術刊物的主編已有近十年的經歷。本文作者以兩種不同的眼光和視角來談談如何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的問題。當然方法論再好,也不能取代認真讀書踏實積累的作用,小伙伴們加油吧! 從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到作為研究人員,幾乎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