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對論文補充材料說“不”
一篇發表的論文通常包括開頭、正文與結尾,文章結構明確。然而,近來許多期刊的論文結尾都會附帶一個補充材料目錄,將實驗方法、數據以及其他材料一股腦放在里面,讓人弄不清論文內容在哪截止。 8月11日,《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聲明,反對這種“多多益善”的論文。該期刊表示,從2010年11月1日起,他們不再對補充材料進行評審和出版,最多允許投稿人提供一份針對這些補充材料的簡要說明,以及一個網頁鏈接。 《神經科學期刊》表示,這么做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如果論文評審者每次都把補充材料通讀并進行完整的審查,那么評審者根本沒時間對論文本身進行審核。另一方面,如果所有的論文材料都已上網,評審者就沒必要再要求提供更多數據了。 ......閱讀全文
學術期刊對論文補充材料說“不”
一篇發表的論文通常包括開頭、正文與結尾,文章結構明確。然而,近來許多期刊的論文結尾都會附帶一個補充材料目錄,將實驗方法、數據以及其他材料一股腦放在里面,讓人弄不清論文內容在哪截止。 8月11日,《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發表聲明,反對這
論文補充材料是去是留引發熱議
據報道,去年《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作出廢除論文補充材料的決定(),此舉引發了論文補充材料是去是留的激烈討論。 “就其本身而言,研究數據向來都是多多益善——如果沒有其他不好的影響的話”,《神經科學期刊》主編、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家John Mau
論文,發國內期刊還是國外期刊?
如今,發表論文已經成為我國科研人員工作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據統計,2016年,中國學者發表的期刊論文數已經接近100萬篇,SCI期刊論文也達到30萬篇,論文總量穩居世界第一,SCI論文數居世界第二。 SCI期刊中文名是《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個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嚴格的選刊
事關期刊和論文,中國科協公示2個項目評審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63.shtm 關于公示2023年度科技期刊課題研究和支撐服務項目、第八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項目評審結果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按照《關于開展2023年度中國科協科技期刊有關項目
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發表智能所評述論文
最近,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與傳感器件研究中心劉錦淮研究員和黃行九研究員等合作撰寫的綜述論文《基于電信號的納米間隙生物傳感器件》(Electrical nanogap devices for biosensing)在《今日材料》(Materials
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的小技巧
以下為不同作者的經驗介紹,請那些投稿經驗不豐富的朋友耐心看完,希望對你發文章大有幫助 網友經驗談之(一):投稿中遇到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現在的中文學報文章都不怎么好: 1、投稿周期長、關系稿多,還收很貴的版面費,不合算; 2、同樣影響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費; 3、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
委員聲音:應禁止期刊收費發表論文
“學術期刊‘商業化’,各式‘論文掮客’層出不窮。權學交易、錢學交易頻頻,該好好管制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學術期刊約9000種,年發表學術論文可達100萬篇。今年,全國政協委員馬光瑜的提案,就是對準學術期刊與學術亂象,建議建立期刊黑名單制,進行有效管理,并禁止期刊發表論文收取版面費。 建
談談期刊論文的初審和終審
初審是第一關,不同雜志處理方法不一樣。一般而言,對于明顯寫作水平比較差,論文缺乏新意的,應該在初審階段淘汰,畢竟能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應該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初審比較隨意,那也有可能漏掉好的論文,尤其是創新較大的論文。所以,建議初審至少兩人進行。或者采用專家打分解決,初審要求和正常論文審稿要求
質譜年會——關于青年論文評選的補充通知
尊敬的作者: 您好! 非常感謝您關注中國質譜學會第32屆年會,也非常歡迎您來昆明參加此次質譜學術盛會,希望這次會議能帶給您豐富的信息,創新的靈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 現在,會議論文的征稿工作已經結束,本次學術年會將繼續評選優秀青年論文獎(第一作者年齡≤35歲),并頒發獎
武大教授三篇論文被國際期刊撤銷
因重復發表,以武漢大學教授樊明文為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被《細胞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JCB)撤銷。 JCB在6月份發表的撤銷聲明中稱,經作者、期刊主編以及威利期刊出版公司同意,該論文被撤銷。此論文內容與作者發表于《組織工程與再
頂級期刊的論文可靠性有多高
知識分子 六年前,《自然》雜志發表一篇報道《Begley and Ellis 2012》(以下簡稱BE文),宣稱89%的腫瘤生物學研究不可重復,53篇中只有6篇可重復。BE文強調,這是制藥工業界普遍的經驗。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一來在學術上,“CNS”類(Cell, Nature和Sc
看到這些論文評審意見,我哭笑不得......
2010 年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雜志刊登了一部分雜志的審稿意見,以下是我摘出的 10 個史上最狠的評審意見。 讓大家在學術研究嚴肅、認真的前提下,體會一下審稿人的幽默與詼諧,有的審稿意見甚至讓人啼笑皆非。 1. This paper is desperat
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補充申報評審結果公示
關于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補充申報評審結果的公示 中國科協科普部關于組織實施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補充申報的通知》(科協普函信字〔2018〕63號)發布后,相關單位積極申報,共有99家單位在線申報材料。經專家評審,擬由中國氣象學會等10家單位承擔科普中國共建基地項目(評審結果見附件)。 按照《中
國際期刊撤銷中國八所院校11篇論文
為井岡山大學撤稿事件后續調查結果;井岡山大學再有1篇被撤 繼2009年國際期刊《晶體學報》撤銷井岡山大學70篇造假論文的事件被曝光后(科學網相關報道),近日《晶體學報E》(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再次撤銷包括井岡山大學在內的中國8所院校的論文共11
4篇權威期刊論文聚集癌癥血液檢測
雖然實體腫瘤的檢測仍然是癌癥診斷中的常規程序,但新一代測序等現代技術,已經使科學家們能夠更詳細地跟蹤腫瘤的組織起源。許多腫瘤會脫落細胞,稱為外泌體(exosome)的囊泡,也有DNA進入血液和其他體液的痕跡。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碎片可以作為標記物,來監測疾病的進展,甚至有助于研究人員在癥狀出現之
營養所在WIREs-RNA期刊發表綜述論文
7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應浩受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RNA期刊的邀請,在線發表了題為Micro-managers of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and NAFLD的綜述。該綜述由應浩和劉威、
碩士畢業要求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是否合理?
研究生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才能畢業這一要求,近年來從博士研究生群體蔓延到碩士研究生群體,從發表普通期刊論文可以畢業進化為發表核心、C刊、SCI、EI等期刊論文才能畢業,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早在2006年在北京召開的一個大學校長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7所大學就取消
論文作者名氣大影響審稿人評審
一項新研究證實,在科學界擁有知名度將有助于論文發表。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這項研究招募了數百名研究人員來審查一份經濟學手稿。“令人難以置信。”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后研究員、《研
報告顯示:近半數受訪者曾向核心期刊付費發表論文
2月24日,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治國情調研組發布《中國學術評價機制調研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學術成果重數量、輕質量,抄襲、買賣論文成風,滋生了嚴重的學術腐敗問題。近半數受訪者承認曾向核心期刊付費發表論文。 眼下,又是一年臨近畢業時,記者的同鄉上海某大學法
博士點基金國外期刊論文數排名(2003)
博士點基金國外期刊論文數排名(2003) 2003年度博士點基金結題課題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數排序 排序 學校名稱 項目總數 發表論文總數?1? 北京大學? 34? 130 ?2? 清華大學? 24? 105 ?3? 南京大學? 13? 68 ?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3? 64 ?5? 復
中國科協開展主管期刊濫發論文問題專項檢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1/468692.shtm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各有關出版單位: 根據中宣部有關通知要求,中國科協將對主管期刊開展濫發論文問題專項檢查,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檢查對象
中國AI期刊論文全球引用量首超美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81.shtm 日前,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2021年人工智能(AI)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AI期刊的全球引用量首次超過美國,但在過去的10年間,美
科技論文在線發表推行“后評審”規避學術不端
論文一定要寫在紙上嗎? 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創建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推動了論文寫作發表方式的變革。 “我們突破了學術論文二維寫作理念,使科研人員的學術論文可以被提升至三維乃至多維,實現視頻、音頻和動畫的組合。借助外部新設備,還可以實現全新創想表達模式,這也正是目前國際學術論文發表的一個
今日島津|島津獎學金論文評審會成功舉辦
2023年11月10-11日,島津與清華大學化學系、新疆大學化學學院共同在創新之城雄安成功舉辦“2023年清華大學化學系-新疆大學化學學院聯合博士生學術論壇暨島津獎學金論文評審會”活動。論壇伊始,清華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劉磊教授為本次會議致辭。劉教授提到舉辦該論壇的目的,以及希望通過與新疆大學的合作交流
國科圖舉辦“如何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講座
4月20日,由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和查爾斯沃思集團聯合舉辦的“如何在國際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講座舉行,這是國科圖繼去年10月份與美國化學學會聯合舉辦“ACS on campus”國際核心學術期刊論文寫作與投稿培訓講座以來,第2次舉辦此類活動,旨在通過提供專業國際期刊編輯人員與聽眾
國際期刊撤銷中國學者論文-通訊作者來自浙大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解剖記錄》(The Anatomical Record)發表撤銷聲明,撤銷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教授的一篇學術。 《解剖記錄》在撤銷聲明中稱,傅衍等發表于2010年1月的論文違背了期刊準則,包括數據的不實陳述和與之前發表的數據重復。特別是,作者重復使用發表在《生物和醫藥學報
期刊總編談怎樣寫好一篇學術論文
要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必須要掌握好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作者從事研究二十余年,從事學術刊物的主編已有近十年的經歷。本文作者以兩種不同的眼光和視角來談談如何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的問題。當然方法論再好,也不能取代認真讀書踏實積累的作用,小伙伴們加油吧! 從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到作為研究人員,幾乎很少
數據顯示“掠奪性”期刊論文被引量不多
圖片來源:ISTOCK.COM/Z_WEI 一項新研究顯示,對于“掠奪性”期刊而言,每發表10篇文章,其中有6篇在5年內沒有被引用1次。 與許多開放獲取期刊一樣,“掠奪性”期刊收取作者版面費,但它們很少或根本不提供同行評議或其他質量控制,而且經常使用激進的營銷策略。 這項研究發現,在“掠奪性”
盤點2016諾獎得主在Cell期刊發表的論文
?? 2016年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其在細胞自噬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而獲獎(陪跑三年,他終于獲得了諾貝爾獎)。10月5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此獎項的是Jean-Pierre Sauvage、Sir J. Fraser Stodd
頂尖學者21篇論文涉嫌造假,涉及多本知名期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94.shtm最近,論文打假斗士伊麗莎白·比克(Elisabeth M. Bik)又有了新突破。她發現,美國哈佛醫學院頂尖神經科學家哈立德·沙阿(Khalid Shah)涉嫌在21篇論文中數據造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