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王貽芳獲頒“日經亞洲獎”科學技術獎

    日本經濟新聞社近日在東京舉行了“第20屆日經亞洲獎”頒獎儀式。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由于在中微子研究方面的成就,獲得科學技術與環境獎。 “日經亞洲獎”是日本經濟新聞社為推動亞洲地區的經濟、科技、文化發展,表彰在上述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與團體,于1996年設立的。其共設經濟、科技、文化三個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每個獎項獲獎者一名。......閱讀全文

    大型環形對撞機:中國CEPC“對撞”歐洲FCC

      2月14日18時,王貽芳院士登上了飛往美國華盛頓的航班。他是要參加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并在大型科學研究設施的全球合作分會上,介紹中國科學家的觀點。全球化不僅在經濟領域,在科學研究上也很重要,特別是在大型科學研究設施上。  作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是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主要

    建大國重器,讓高能物理迸發無限能量

    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物理所)里,有一臺被寫進教科書的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30年前,這臺對撞機竣工,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臺高能加速器。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國科學院的第一站就來到高能物理所,了解研究所的發展及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運行情況。“自那之后,我

    中國科技政策論壇:靠慣性思維不可能彎道超車

      近一段時間,國家層面和科技主管部門相繼出臺多個法律法規和文件調整現行的科技政策。在這樣“利好”的背景下,如何找到適合創新的科研管理體制和評價機制,讓真正的人才做出好的成果?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科技政策論壇上,院士專家認為——“靠慣性思維不可能彎道超車”。  “現在這個歷史時期如果要理性變革,不

    大科學裝置,用得咋樣

      被稱作“天眼”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建設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我國將再添一項大科學裝置。有人用“國之重器”來形容這些應現代科學發展需求而生的大裝置,以凸顯其重大意義。事實上,與它們緊密相連的,往往是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計劃等耳熟能詳

    210億歐元的大手筆:CERN擬建史上最強大對撞機

      近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公布了建造新型加速器的大膽設想。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對撞機,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全長27 km,而最新擬建的加速器長度為LHC的近4倍,能量更是高達LHC的6倍。未來環形對撞機的效果圖。來源:CERN  坐落于瑞士

    王貽芳實驗團隊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科技日報北京11月9日電 美國舊金山時間11月8日下午7時,2016年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在美國加州硅谷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揭曉。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研究員、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陸錦標教授及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團隊獲2016年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這是中國科

    我國首個大型超導磁體民用化平臺建成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超導磁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日前舉行了掛牌儀式,我國第一個面向大型超導磁體民用化的創新平臺正式在山東濰坊落戶。  大型民用超導磁體在我國尚屬空白,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醫療上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儀,該裝置屬于技術密集型的全球朝陽產業,但目前我國完全依賴進口,每年約400臺,耗資約40億

    國家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舉行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國家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于12月26日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陳和生、方守賢、陳森玉、于淥、冼鼎昌、柴之芳、趙光達、張煥喬、匡廷云等9位院士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委員與部分科研工程人員50余人出席了會議。中科院基礎局副局長黃敏等應邀出席了會議。   陳和

    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4位科學家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

      11月17日下午,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現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4位科學家獲頒2019未來科學大獎。讓中國科學站在世界舞臺中央  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當天下午如期舉行。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張磊、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代表楊培東分別致辭,頒獎典禮正

    王貽芳: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在世界上到底處于什么水平?

      近幾年,“基礎科學”被提得越來越多,不僅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華為、阿里、騰訊等知名企業也紛紛加大了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  隨著中國載人飛船、月球探測、量子通信等科技成果的逐漸顯現,很多人逐漸認識到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當然,對基礎科學缺乏了解、認

    解讀十九大報告關鍵詞:創新,引領發展第一動力

      關鍵詞:第一動力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創新地位更重要  本報記者 吳月輝  “十九大報告把創新放在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樣一個定位,是對創新作用的進一步肯定和強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

    大亞灣中微子二期實驗正在醞釀中

    科研人員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工作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美國《科學》雜志日前公布了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模式的成果上榜。《科學》雜志是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志之一。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牽頭、以我國科學家為

    “中國科研缺乏驗收機制 申請項目等同撈錢”

      出錢方總會吹毛求疵,項目承包人總會擔心過不了關。這條定律在中國失效了科學資助機構幾乎對所有結果表示滿意;而科學家從不操心是否能兌現之前的承諾,他們總忙著寫文件,申請下一筆經費。  “我所了解的科學項目,都是重申報,輕結題。”資深科學家劉亦銘(化名)告訴記者,科學項目一申請到手,就肯定能

    課題驗收,為什么不愁通不過

      出錢方總會吹毛求疵,項目承包人總會擔心過不了關。這條定律在中國失效了——科學資助機構幾乎對所有結果表示滿意;而科學家從不操心是否能兌現之前的承諾,他們總忙著寫文件,申請下一筆經費。  “我所了解的科學項目,都是重申報,輕結題。”資深科學家劉亦銘(化名)告訴記者,科學項目一申請到手,就肯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物理研究”項目啟動會召開

      2月6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的物理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廣東大亞灣召開,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等出席項目啟動會。   科技部基礎司、條財司,深圳市創新委等相關部門領導,中國原子能院、高能所相關院士等出席項目啟動會。高能所所長、首席科學家王貽芳首先致歡

    高能所X射線光學與技術實驗室成立暨2012年年會召開

      為了推動我國X射線光學與技術領域的發展,更好的面向X射線光學發展的前沿和國家重大科研及工程項目的需求,經過長時間醞釀和準備,中科院高能所決定成立X射線光學與技術實驗室。12月28日,X射線光學與技術實驗室成立大會暨2012年年會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   成立大會由高能所副所長姜曉明

    中科院高能所追思“三好”科學家王煥玉

      1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王煥玉研究員追思會在高能所舉行,500余名來自科研院所、高校、航天部門等的各界人士自發參與了此次追思會。  11月4日,王煥玉在合肥作學術報告時,突發大面積心梗不幸離世。王煥玉長期從事高能物理、粒子天體物理和宇宙射線探測研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成功:“摳”出來的世界奇跡

    科研人員在簡陋的山洞實驗室里工作。新華社發  美國《科學》雜志評價道,“如果物理學家無法發現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會代表粒子物理學的未來。大亞灣實驗的結果可能就是標志著這一領域起飛的時刻。”就這么一項世界頂級的科研成果,它的花費卻僅為國外同等實驗裝備水平的三分之

    高能所慶祝建所四十周年

      2月1日上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慶祝大會,歡慶建所四十周年華誕。  航空航天工業部原部長林宗棠、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周成奎,中科院基礎科學局、科技部合作司、基金委合作局、基金委數理學部、基金委化學部、中科院相關兄弟單位、中國原子能研究院、清華大學等相關領導,曾為研究所發展做出貢

    大科學裝置鑄就“中國樞紐”

      實驗裝置是科學家的“槍”,隨著知識探索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對實驗裝置的需求也向著大型、復雜、綜合的方向迅速發展。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級實驗室里,人們都可以見到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學者在一起工作;而在一些大科學計劃、大科學裝置的建立中,對資金、技術和人力的需求往往超過了一個國家的能力。國際合作由

    江門中微子專項:撐起中微子研究的新輝煌

       熟悉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的人都知道,自2011年起,中科院組織實施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并把它分成了A、B兩類,A類側重于前瞻戰略科技,B類側重于基礎與交叉前沿方向布局。  不過,細心的人會發現,在A類先導專項的名單里,有一個特殊的條目——“江門中微子實驗”。與所有其他專項都不同,“江門中微子實

    第十七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召開

      8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國核學會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分會主辦,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第十七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在蘭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功召開。來自全國各地66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核

    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年會召開

    揭牌現場  3月7日至8日,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年會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來自北京大學、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近代物理所、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物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西北核技術研究所、美國華盛頓大學以及重點實驗室高能所部、科大部的100多位國內

    走近中國大科學工程:大亞灣中微子裝置

      中微子——基本粒子中最詭秘的一位,落入了中國人的陷阱,并招供出它的變身秘密。深圳大亞灣核反應堆群的360米外,百米高的花崗巖山體腹中,藏著中國迄今最成功的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裝置。它在2012年3月8日宣布成功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引起世界矚目;《科學》雜志網站說,大亞灣實驗裝置

    王貽芳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6年10月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因其在物理學以及與俄羅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JINR)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成立于1724年,1917年后發展成為國家科學組織,并于1991年蘇聯解體后更名為俄羅斯科學院。俄羅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工程開機取數

      兩個直徑5米、高5米、重110噸的中微子探測器被成功安裝在巨型水池中。科研人員正在進行實驗前的系統調試。  8月15日,在廣東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大廳,兩臺重達110噸的巨型中微子探測器正式捕捉到來自核電站反應堆群中的中微子。  在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美國能源部等單位的支持

    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啟動

    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授牌儀式現場。  【強國密碼】  日前,首批國家“萬人計劃”科學家工作室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科學家工作室將由國家“萬人計劃”杰出人才擔任首席科學家,采取“一事一議,按需支持”的方式,對其從事的戰略性、原創性研究予以特殊支持。  1.聚焦前沿突出高端  遴選標準  合理

    《人民日報》: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成果世界矚目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日前,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這一科學成果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為201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并評價為“如果物理學家無法發現超越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粒子,那么中微子物理可能會代表粒子物理學的未來。大亞灣實驗的結果可能就是標志著這一領域起飛的時刻。”

    首位女性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 生命科學獎頒給炎癥研究者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于9月7日在北京公布2019年獲獎名單。邵峰因其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癥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的貢獻摘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因其在實驗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 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 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的貢獻獲得“物

    散裂中子源舉行開工動員大會

      10月25日上午,散裂中子源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行了開工動員大會。高能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以及200余名參與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設的科技和管理人員參加了動員大會。此前的10月20日,散裂中子源工程在廣東省東莞市舉行了奠基儀式。   散裂中子源工程經理陳和生院士做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