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護:樂觀背后不樂觀
科技部日前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遙感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對大型國際重要濕地的狀況及變化進行監測—— 在第44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再一次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與以往不同,《報告》首次將濕地這一極具重要生態功能和服務價值的指標納入年度報告。這也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遙感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對大型國際重要濕地的狀況及變化進行監測。 記者了解到,利用衛星遙感數據,研究人員對2001~2013年伊朗烏爾米耶湖等全球100處大型國際重要濕地以及中國20處國際重要濕地的狀況及變化進行了監測分析。 《報告》顯示,2001~2013年,全球100處大型國際重要濕地面積變化不大。但受氣候波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濕地功能正在單一化,全球重要濕地仍受到干擾和退化的威脅。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國的國際重要濕地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威脅。 相關專家日前在接受《......閱讀全文
遙感監測數據顯示我國濕地面積30年減少1/3
從1978年到2008年,我國濕地面積減少約10萬平方公里! “中國的濕地削減速度令人觸目驚心。”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宮鵬所在的研究團隊歷經4年時間,利用遙感監測數據,采用統一的分類標準和制圖方法,首次完成了我國全國范圍多時間序列的濕地遙感制圖。 最近,
20年濕地面積減11.46%
20年濕地面積減11.46% "搖錢樹"還是"調節器"? 從今年10月底開始,大批天鵝等候鳥陸續來到江西九江東湖棲息越冬。水生植物豐富和居民環保意識提高,給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生存環境。 近十多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不斷增多。東西南北中,旱澇災害不
青海濕地面積躍居全國第一
記者從今天結束的青海省十二屆人代會上獲悉:過去5年青海落實濕地保護補助資金共3050萬元,截至目前,青海省濕地面積共816萬公頃,比1997年第一次全省濕地資源調查時增加259萬公頃,躍居全國第一。 近年來,青海不斷加大對濕地資源和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目前建成青海湖、可可西里、三
我國濕地面積大幅減少 恢復濕地就是發展生產力
從國家林業局獲悉,近10年來,我國喪失濕地達200多萬公頃,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仍在繼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說,像森林和其他生態系統一樣,濕地為人類提供的生態服務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非常珍貴的,如不采取斷然措施進行搶救性保護,這一彌足珍貴的“自然資本” 還將會進一
湖南兩年內投7000萬護濕地 濕地面積全國第二
湖南擁有濕地面積5896萬畝,占全國濕地總面積的10%,居全國第二位,加強濕地保護尤為重要。近日,省發改委連下三文,同意東江湖國家濕地公園、西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二期保護與恢復工程、洞庭湖濕地(安鄉縣)農業綜合利用示范區等項目建設。三項目總投資7000余萬元,預計2014年完成。
使用葉面積儀進行濕地松林葉面積指數測定的方法
光合、呼吸和蒸騰作用是綠色植物生存和生長重要的生理過程,這些生理過程的絕大部分要經過葉表面而發生。葉面積指數作為單位面積上綠色植物葉面積的大小是 反映生態系統光合、呼吸和蒸騰過程總作用面積的重要指標。葉面積指數可以使用葉面積檢測儀檢 測出來,葉面積指數與生態系統蒸散量、總初級生產力、冠層光量的截獲等
2020年濕地面積不少于696萬畝
圖為上海市崇明東灘濕地。 上海市日前發布了《上海市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市濕地面積不少于696萬畝(46.46萬公頃,包括深水航道),其中,自然濕地面積不低于613萬畝,積極擴大新增濕地面積,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的目
利用便攜式葉面積儀對濕地松林葉面積指數的測量
光合、呼吸和蒸騰作用是綠色植物生存和生長重要的生理過程,這些生理過程的絕大部分要經過葉表面而發生。葉面積指數作為單位面積上綠色植物葉面積的大小是 反映生態系統光合、呼吸和蒸騰過程總作用面積的重要指標。葉面積指數與生態系統蒸散量、總初級生產力、冠層光量的截獲等多個重要的生態學參數都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
首批濱海濕地監測結果拉響升溫“警報”
“從去年5月到現在,我們的4個站累計獲得約7600萬組數據,總數據量超過30G,大部分數據可以實時在線觀測,初步掌握了氣候變化對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產力的影響情況。”9月23日,中國地調局濱海濕地生物地質重點實驗室主任葉思源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圖片來源于網絡 當日,“濱海濕地保護
上海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約占監測面積61%
目前,上海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監測面積的61%。針對海域生態系統面臨的嚴峻形勢,市海洋局副局長沈依云今天(12月4日)上午表示,本市正加緊海洋環境保護的修復力度,海洋經濟必須堅持“綠色發展”。 今天,“2012年上海海洋論壇”在寶山區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海洋界專家學者以及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