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問題不整改,別想上市融資 環保部規定:凡前一年發生嚴重環境違法的企業上市環保核查申請不受理 “先上市、后進行環保整改”的情況將不復存在。 昨日,國家環保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監督管理嚴格開展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企業切實沒有任何重大環保違法行為才能遞交上市環保核查申請。 分析人士認為,環保部此舉將“逼迫”企業環保違法行為必須在申請前及時落實整改,否則將直接影響上市(再融資)進程。 通知規定,各級環保部門不予受理在申請核查前一年內發生過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的上市環保核查申請。并界定,發生重大或特大突發環境事件、未完成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被責令限期治理、限產限排和停產整治、收到環保部門10萬元以上罰款等均屬嚴重環境違法行為。這條規定自發布之日起6個月后開始實施。 在審核過程中,對于存在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和“三同時”驗收制度、存在重大環境安全隱患、未完成必須實施......閱讀全文
2010年10月22日,停牌一天的中金嶺南股票“牛氣沖天”,此股票在小幅低開后下挫超過4%,但在強大資金的推動下一路反彈,開盤不到半個小時,股票由綠變紅,最后報收23.17元,漲幅達到9.19%。此業績確實令人刮目相看!要知道這是該股票公司遭遇鉈污染后首次登場亮相,
●《環境保護法》通過稿確立了一個新的基本原則,即損害者擔責原則。以前強調的僅僅是污染者擔責而忽視了生態破壞者的責任,此次修訂則把環境污染和生態損害的責任加以合并,用損害者擔責原則予以概括,更為準確、到位。 ●在此次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中,設置了專門條款規范流域水污染和區域大氣污染的防治問題
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和綠家園志愿者等11家環保民間組織(以下簡稱環保NGO)近日就“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金礦業)涉嫌故意延遲污染事件信息披露”正式提交公開信,吁請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港交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并公開嚴懲
環境污染除了危害人們健康、破壞生態外,同樣威脅著經濟的發展。據專業人士分析,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十分嚴峻,由此導致的環境污染損失占GDP的比例高達2.6%—3%。 中國過去經濟的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是依賴于廉價的資源(包括水、能源、土地等)來支撐的,到了今天,我國的資源約束日益趨緊,高消耗式增
這兩天在制藥圈被一條微信刷屏,小編不說大家也會猜得到,由石家莊市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指揮部辦公室簽署的《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2016年1號文引發的行業內的大討論,各大媒體轉載、評論觀點不一,支持與反對且還不乏喊冤叫屈之聲。 作為制藥人,作為藥企,我們這幾年已經習慣了“舉報“”飛檢”收GMP
證監會7月1日發文表示,公司最近36個月內存在環境違法,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或受刑事處罰的,不得公開發行股票。同時,證監會還指出,將加強對上市公司環境保護信息披露的監管以及推動債券市場支持綠色產業。 對此,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繼2014年10月環境保護部取消上市環保核
據報道,受霧氣影響,2月21日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為333,屬重度污染。這是北京今年以來第一個五級重度污染天。 而在此之前,《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案建言獻策征集活動已經在京結束。此次修訂能否還藍天“本色”,特別值得公眾期待。 我國在1987年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法》,1995年對
“企業環境違法,股市反應真的太強烈了,以前頂多下跌1~2個百分點,最近動不動就跌停。”一位資深股票投資者感慨道。圖片來源于網絡 最新一期《中國環境管理》的一份研究報告給出結論:在環保處罰公示當日,調查的49家“兩高”(高污染、高能耗)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帶來顯著為負的異常收益率,最多的下跌了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將于2015年1月1日起執行。由于新《環保法》增加了按日計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條款,加大了處罰力度,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這也意味著,從2015年開始,企業將面臨著一個更嚴格的環保執法環境。 在中國環境記協舉辦的“中國上市企業落實新修訂《環保法》座談會”上,環境保
上市環保核查制度經過多輪的調整、改革后,最終被取消。 9月25日,環保部表示,在征求系統內外各方面意見后,擬定了上市環保核查工作改革思路,遵循“減少行政干預、市場主體負責”原則,將企業上市環保核查由政府主導全部交由市場主體負責。 環保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取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解放軍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2011年全國“兩會”精神,努力完成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我們研究制定了《2011年全國污染防治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
歷經25年4次審議修改的《環境保護法》將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業內人士分析稱,這本治污重典,將開啟中國環境治理的新篇章。治污軌道將步入“法時代”。其實,關于環境治理的相關法律一直存在,但是“寬”、“軟”等弊端的長期存在,一直飽遭業內“詬病”,很難與當今經濟發展的速度相匹配。以新《
為了營造碧水藍天美麗環境,遼寧省以紀念“6·5”世界環境日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環保活動。尤其是將環境宣傳和環保風暴同步推進,省、市、縣三級聯動,集中展開了十大系列活動,在全省形成了人人參與、鐵腕治污的強大聲勢和氛圍。 為強化宣傳,確保全省集中報道,遼寧省委宣傳部專門向各市委宣傳部和省直各新
“十一五”期間,全省共立案處理違法企業52463家,限期治理或整改42037家,關停14793家,罰沒金額10.3億元 寬敞明亮的廠房、集中有序的生產、統一規范的治污……曾經的污染重災區變成現代化的電鍍生產基地。在省、市、縣環保部門和當地政府共同努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刊登《海久電池涉嫌隱瞞環境違法信息》一文,對浙江德清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久電池”)上市環評通過一年就發生血鉛事件提出質疑。同一天,這一質疑得到浙江官方正式回應,認為環評單位評價嚴重失實。 昨日下午,浙江省環保廳對海久電池附近部分兒童血鉛檢測超標情況進行通報。據初
環保部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監督管理 嚴格開展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強對企業環保違法行為的監督管理,“先上市后環保整改”的情況將不再獲許。 通知規定,對申請核查前一年內發生過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各級環保部門應不予受理其核查申請,包括:
人民網北京2月21日電 (記者孫秀艷)環保部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監督管理 嚴格開展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強對企業環保違法行為的監督管理,“先上市后環保整改”的情況將不再獲許。 通知規定,對申請核查前一年內發生過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各
記者郄建榮15家企業因環境違法在去年年末被環保部掛牌督辦。環保部今天公開了這15家企業的名單,其中永安藥業和海正藥業是上市企業。環保部限這15家違法企業在今年6月前完成掛牌督辦事項。環保部稱,如不能限期完成整改,將報請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責令關閉。 環保部表示,2011年10月至11月,該部
“先違法建設,再請求處罰。”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以下簡稱華北中心)在近期完成的專題督查中發現,一些環境違法違規項目“不怕查、不怕罰,甚至主動請求處罰”。華北中心表示,類似的違法問題不僅涉及范圍廣,而且違法程度也比較嚴重。 在質疑這些違法企業“膽量何來”的同時,華北中心認為
推行6年的綠色信貸政策為何難落實 一環保組織申請公開云南鉻污染企業融資信息被拒 “不能向你(單位)公開此信息”、“目前僅限于內部使用,暫不能向社會公開和查詢”……指著6份書面復函上不約而同使用的類似字眼,云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廣中心(以下簡稱“綠色流域”)項目官員陳渝說,“這些回復幾乎什
據環境保護部網站消息,《2011年全國污染防治工作要點》公布,要求推進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建立重點行業上市公司環境報告書發布制度。 環保部要求,今年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制度,加大對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全面推進上市環保核查信息公開,各省級環保部門應及時公開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年1月1日就要正式實施了,排污企業要抓緊準備。不要等到環保局的人查上門,說自己不知道。”11月18日,在中國環境記協舉辦的落實新環保法座談會上,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處罰處副調研員李錚說。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法》修訂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17日下發通知,要求省級行政區環境保護局嚴格開展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工作。 通知要求,對申請核查前一年內發生過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各級環保部門應不予受理其核查申請。上述行為包括:發生過重大或特大突發環境事件,未完成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被責令限期治理
近期一系列性質惡劣的污染事件曝光后,追責問責隨之而來。輿論敏銳地意識到,變化正在發生:環保追責問責,絕不止處理幾個責任人那么簡單。 針對污染事件,介入調查問責的,不僅有國家部委,也有地方黨委政府,不僅有環保、公安部門,也有紀檢、證監、國資等部門。 對于污染企業,受到的損失,不僅有罰款,還有停
編者按 近日,安徽省環保廳通報第二季度污染物超標排放企業名單,安徽華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淮北維科印染有限公司、安徽皖維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因環境違法被列入環境“黑榜”。上市公司紛紛身陷“環保門”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證券日報》記者
根據當前環保工作的需要和公眾的需求,剛剛實施的新《環保法》單獨設置專章明確了環保部門、企業在環境信息公開、公眾參與方面的責任與義務。把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以立法的形式作了具體的規定,從部門規章上升到法律制度,是新《環保法》的一大亮點。 為什么要公開環境信息? 近年來的實踐表明,環境糾紛和環境矛盾
“先違法建設,再請求處罰。”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以下簡稱華北中心)在近期完成的專題督查中發現,一些環境違法違規項目“不怕查、不怕罰,甚至主動請求處罰”。華北中心表示,類似的違法問題不僅涉及范圍廣,而且違法程度也比較嚴重。 在質疑這些違法企業“膽量何來”的同時,華北中心認為,
“對于造成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發生的污染企業,將出‘重拳’,用‘重典’。”這是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今年2月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復后的一個講話。此話猶言在耳,今年3月以來卻又爆出“浙江德清血鉛超標事件”。 這一事件還在繼續發酵。據德清縣政府相關負責人8日透露,目前國
過去一年,環保部受理了數十個準上市公司的環保核查申請。然而,因浙江偉明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偉明”)的子公司秦皇島偉明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存在環評違規情況,環保部被兩個農民起訴,并被要求撤銷浙江偉明的環保核查程序。全國律協環境與資源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夏軍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全國律協環資委為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25日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作草案說明時介紹,現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是1995年制定的,2004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13年、2015年、2016年分別對特定條款進行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