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光機所研制出高性能微米線日盲紫外探測器
日盲光譜區是指波長在200~280nm波段的紫外輻射,由于太陽輻射在這一波段的光波幾乎完全被地球的臭氧層所吸收,即在這個波段大氣層中的背景輻射幾乎為零,所以稱為“日盲”。在該光譜范圍內,由于具有極低的背景噪音,同紅外探測技術相比,紫外探測具有虛警率低、不需低溫冷卻、不掃描、告警器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因此此項探測技術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前景及應用需求,可用于紫外天文學、天際通信、火災監控、汽車發動機監測、石油工業和環境污染的監測等。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趙東旭帶領的團隊采用氧化鋅/氧化鎵核/殼微米線,研制出具有雪崩增益的高靈敏度日盲紫外探測器(Nano Lett. 2015, 15, 3988?3993)。 氧化鋅/氧化鎵核殼結構微米線采用一步CVD生長法制備。這種方法所生長的核殼結構微米線,核層氧化鋅和殼層氧化鎵都是高晶體質量的單晶,并且兩種材料的界面非常陡峭,無明顯界面缺陷和位錯的存......閱讀全文
物理所鎂鋅氧日盲紫外探測材料及器件研發獲得新進展
作為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ZnO是制作短波長發光管和光電探測器的重要候選材料。通過元素摻雜ZnO的禁帶寬度可在很寬波段范圍內進行調控,例如通過調整MgxZn1-xO中的Mg組分,其帶隙可在3.37~7.8eV(380~160nm)范圍內調控,從而可覆蓋280~220nm的日盲波段,
“全在一”視網膜形態運動探測新器件問世
周鵬說,運動探測已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臉識別、無人駕駛、國防安全等很多領域。而采用以CCD(電荷耦合器件)和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等元件為基礎的探測技術,要求冗余的模塊組合和數據轉換傳輸,造成了大量的時間和能量損耗。 能否讓元件像人類視網膜那樣,在每個像素上具備“全在一
紫外/可見/近紅外探測器
紫外/可見/近紅外探測器成立于1953年的日本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濱松集團),是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市場占有率最大的光科學、光產業公司。使用濱松集團11200支 20英寸光電倍增管的東京大學小柴昌俊教授的中微子實驗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濱松集團的產品被廣泛的應用在醫療生物、
紫外熒光油污遙感探測儀概述
概述 紫外熒光油污遙感探測儀是一款非接觸式的光學遠程探測器,可自動探測出水面或地面上是否含油。設備具有高靈敏性并易于維護,能及時發現漏油或溢油現象,使用戶盡早掌控危險情況并做出反應。 可在距離水面上方10米處,探測到水面1um厚的油層。該探測器發射紫外脈沖束到水面或地面, 激發目標區域內的油
石墨烯隧道器件實現較高溫度探測電子關聯研究獲進展
石墨烯具有獨特的線性色散關系、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特性和弱的自旋軌道耦合,是研究電子、自旋輸運的理想二維晶體材料。低的載流子濃度和弱的電子屏蔽使得石墨烯中存在較強的電子關聯,因此,二維石墨烯通過整數、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測試可以觀察到電子關聯相互作用。然而,這些觀察要求較苛刻的實驗條件,如較
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研究獲進展-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近日,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于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題為“由碳化硅襯底與微米量級石墨烯結合制成的光電晶體管的位置依賴和毫米范圍光電探測”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志。該項目受到美國
超導單光子探測器件成功應用于衛星激光測距實驗
衛星激光測距是基于飛行時間激光雷達的一個重要應用,在天文學、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地震預報和國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衛星激光測距距離及精度與所采用的單光子探測器的性能密切相關。201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超導實驗室研究員尤立星團隊在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SNSPD)器件波長
紫外光探測器“偵察”能力獲提高
紫外探測器在空間天文望遠鏡、軍事導彈預警、非視距保密光通信、海上破霧引航、高壓電暈監測、野外火災遙感及生化檢測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在實際應用時,由于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待測目標的紫
低維材料紅外探測器件的非對稱光耦合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靖、陳效雙和陸衛團隊提出了等離激元納米諧振腔非對稱集成的石墨烯紅外探測器件,揭示了該復合結構器件高對比度非對稱光耦合的原理,驗證了基于非對稱光耦合突破金屬-低維材料-金屬探測結構的兩大瓶頸問題,實現了泛光照射下顯著的自驅動光響應,超越常規的等離激元耦合光
化學所等在有機偏振光電探測器件研究中獲進展
隨著光電探測器件的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探測精度和深化探測維度。偏振光電探測器件可探測光的強度和波長,可實現對光偏振方向的響應,并可顯著提升成像效果和對物體的探測能力,在地質遙感、軍事探測、機器視覺等方面頗具應用價值。利用半導體材料本征結構各向異性來構筑偏振探測器件,有望解決傳統偏振光電探測系統體積
美擬研發小型高效紫外激光器用于生化探測
??????? 美軍的生物聯合防區外檢測系統(JBSDS)。JBSDS是防區外化學與生物威脅監測的應用實例,利用激光雷達(LIDAR)來探測一定距離外的氣溶膠。DARPA希望通過LUSTER項目開發出小巧的大功率紫外激光器來實現類似功能。 ??????? 據報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
美擬研發小型高效紫外激光器用于生化探測
美軍的生物聯合防區外檢測系統(JBSDS)。JBSDS是防區外化學與生物威脅監測的應用實例,利用激光雷達(LIDAR)來探測一定距離外的氣溶膠。DARPA希望通過LUSTER項目開發出小巧的大功率紫外激光器來實現類似功能。 ???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
合肥工業大學成功研發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
中新網合肥10月27日電 (周慧 吳蘭)記者27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成功研發的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據介紹,深紫外光電探測技術在導彈預警與追蹤、船舶破霧引航等軍事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材料物理領域重要期刊《先進材料》。 深紫外光是指波長在280nm以下的光
我國研制高器件響應值的多電極結構石墨烯太赫茲探測器
石墨烯太赫茲探測器受限于材料的低開關比和弱飽和特性,難以在太赫茲波段獲得較高的器件響應。基于熱電子原理的石墨烯器件具有較寬波段的吸收能力,有望突破基于傳統混頻原理對器件制備工藝的嚴格要求,有利于大面積的器件集成。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物理國家重點
董煥麗課題組在有機偏振光電探測器件研究中獲進展
隨著光電探測器件的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探測精度和深化探測維度。偏振光電探測器件可探測光的強度和波長,可實現對光偏振方向的響應,并可顯著提升成像效果和對物體的探測能力,在地質遙感、軍事探測、機器視覺等方面頗具應用價值。利用半導體材料本征結構各向異性來構筑偏振探測器件,有望解決傳統偏振光電探測系統體積
杰青團隊研發有機雜化鈣鈦礦微秒超快響應光電探測器件
近年來無機有機雜化材料表現優異的光電性能,其中的二維層狀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由于其量子肼結構特性和組份可調型性在光電探測領域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重視;然而,較慢的響應速度(一般在毫秒數量級)制約了其在光電子器件方面的發展。因此,探索開發超快響應的光電探測晶體材料迫在眉睫。二維層狀無機有機雜化鈣
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探測大氣層的“天眼”
? 人眼看到的大氣是透明的,我們看不到大氣的變化,更看不到有多少有害氣體如妖魔鬼怪般潛伏在大氣層中伺機而動。 天宮二號有一對“天眼”,不僅能看到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見光,更將視野擴展到人眼所不能及的紫外光。在“天眼”的注視下,大氣中的一切都無所遁形。 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的“環形天眼” 紫外臨邊成
趙東旭小組研制出高性能微米線日盲紫外探測器
器件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各項性能指標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趙東旭帶領的團隊采用氧化鋅/氧化鎵核/殼微米線,研制出具有雪崩增益的高靈敏度日盲紫外探測器。 日盲光譜區是指波長在200~280nm波段的紫外輻射,由于太陽輻射在這一波段的光波幾乎完全被地球的臭氧層所吸收,即在
長春光機所研制出高性能微米線日盲紫外探測器
日盲光譜區是指波長在200~280nm波段的紫外輻射,由于太陽輻射在這一波段的光波幾乎完全被地球的臭氧層所吸收,即在這個波段大氣層中的背景輻射幾乎為零,所以稱為“日盲”。在該光譜范圍內,由于具有極低的背景噪音,同紅外探測技術相比,紫外探測具有虛警率低、不需低溫冷卻、不掃描、告警器體積小
重慶研究院等三維石墨烯異質結光電探測器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微納制造與系統集成研究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重慶理工大學合作,在基于硅表面的三維石墨烯原位生長技術上,取得高性能異質結光電探測器方面的研究進展,相關內容以High-performance Schottky heterojunction photo
探討火焰探測器的應用領域與工作原理
火焰探測器(flamedetector)是探測在物質燃燒時,產生煙霧和放出熱量的同時,也產生可見的或大氣中沒有的不可見的光輻射。火焰燃燒輻射光波段火焰探測器又稱感光式火災探測器,它是用于響應火災的光特性,即探測火焰燃燒的光照強度和火焰的閃爍頻率的一種火災探測器。根據火焰的光特性,目前使用的火
超導器件簡介
超導器件簡稱 superconductive device ,在電磁頻譜的最低端,可用于極高精度的電流比較儀、極低溫度的測溫技術、地磁與生物磁測量、引力波探測等。在頻譜的中段(射頻至微波),可用于功率和衰減的精密測量、超導穩頻腔、快速瞬態信號波形的精密測量、模擬-數字變換器、邏輯與存儲用集成電
紫外單光子成像系統面世-在探測等領域有著重要應用
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興華(博士生),趙寶升(導師)等科研人員,最近在我國《物理學報》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以題為《紫外單光子成像系統的研究》論文。有關專家稱,這種探測器及其相關技術在諸多前沿研究領域有著重要應用價值,將對我國微弱光相關研究的進展起到推動作用
空間中心紫外臭氧總量探測儀成功監測霧霾天氣
1月7日至16日和1月28日至31日,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持續出現霧霾天氣。由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自主研制的紫外臭氧總量探測儀利用吸收性氣溶膠指數AAI(The Absorbing Aerosol Index)成功對霧霾進行監測。中國氣象局正是利用該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紫外臭氧總量探測儀
人類迄今探測到的最劇烈光學紫外耀發紀錄被刷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53.shtm 中新網南京6月27日電(記者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7日消息,該天文臺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團隊證認出了迄今為止人類探測到的最劇烈光學紫外耀發。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天
日盲鎂鋅氧單晶薄膜的電性調控研制獲進展
ZnO基光電子學及透明電子學是近年來信息和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理論上通過Mg、Be等元素的摻雜,ZnO基合金的禁帶寬度能在很寬波段范圍內進行調諧,如通過調整MgxZn1-xO中的Mg組分,其帶隙可在3.37~7.8eV(368~159nm)范圍內調控,從而可覆蓋280~220nm日盲波段,成
美研究人員創建新型紫外激光器-探測生物武器制劑
據報道,專門研究納米光子學的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周衛東,利用政府撥款研制小型激光器檢測系統,以發現用于武器的化學和生物制劑。 60萬美元的撥款是美國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歷時3年總投資430萬美元的一部分,用于資助更實用的戰場紫外激光檢測。此多機構項目由密歇根州立大學負責。
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紫外光電探測在軍事、醫療、環境等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但是目前所報道的紫外光電探測大部分都需要有外加電壓的存在才能夠工作,制約著光電器件往便攜、節能方面的發展。鐵電體具有自發極化,且在光照下鐵電自發極化所產生的內建電場能夠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在自驅動光電探測領域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
超導隧道器件簡介
1962年英國B.D.約瑟夫遜從理論上證明,當兩塊超導體之間存在弱耦合構成結時,庫柏電子對可以穿越其間的勢壘層而形成隧道電流。因而,通過結區可以流過一定的直流電流,而器件兩端的電壓降為零;若電流超過某一臨界值(通常在10-3~10-6安的范圍內),則器件兩端呈現一定的電壓降υ,流經結區的電流是高
超導量子干涉器件
(SQUID) ①直流SQUID:相當于采用超導環路將兩個約瑟夫遜結并接起來,形成一種兩端器件。在端電壓降為零時,它所能通過的最大電流是穿過環路的磁通量的周期函數,周期φ0(等于2.07×10-15韋)稱為磁通量子。由于φ0很小,這種周期性的關系為測量磁通提供了極其精密的分度。②射頻SQU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