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去醫院看病基本上都是醫生未見,診斷先行,血檢、尿檢早已習以為常,而這些檢查都是基于體外診斷試劑。 體外診斷試劑也以其精準性、便易性和高效性在整個醫療過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現代醫療體系中不僅能大大降低醫生的工作量,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以及對疾病的預防性,因此,體外診斷又有著“醫生的眼鏡”之美譽。因此,體外診斷試劑在各大醫院診所有著極大的需求市場,最終也早就了我國體外診斷產業(IVD)的迅猛發展。 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以下統稱《藍皮書》)統計分析:2014年,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規模達到306億元;預計2019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年均符合增長率高達18.7%。 1.內涵及市場分類 體外診斷產品包括對人體樣本(包括體液、細胞、組織樣本等)進行收集、制備(定向處理)、檢測的試劑儀器及分析系統。 通常體外診斷市場主要分為四大類:生化試劑、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即......閱讀全文
3月12-13日,2015(第六屆)國際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tics,IVD)產業高峰論壇于在深圳召開。會議聚焦未來中國體外診斷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與會者以“展望‘十三五’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發展重點”等主題對IVD行業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2018年我
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這一預言如今已經成為現實,美國《科學》周刊評選的201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一半的成果都來自生命科學領域。2014年,科學家們在衰老研究、生物進化、遺傳疾病基因分析、干細胞、腦和神經細胞研究領域取得了眾多突破,有助于人們揭示有關
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IVD)技術,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機體包括血液、體液及組織等樣本進行檢測而獲取相關的臨床診斷信息,從而幫助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 國內體外診斷(IVD)發展起步較晚,1985年才研制了我國第一批國產生化診斷試劑,但受益于醫療消費水平的
一、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基因測序技術應用范圍較廣,主要分為科研服務、醫療應用服務以及非醫療基因檢測服務。其中,醫療應用服務是目前應用基因測序技術中活躍度較高且發展潛力較大的部分,涉及無創產前篩查、遺傳病診斷、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腫瘤診斷等諸多領域。近年來,隨著“二胎
核心提示:西門子醫療診斷宣布在上海自貿區自建亞太區首個診斷試劑工廠,進行本土化生產生化試劑和免疫分析試劑的消息引起業界熱議。隨著IVD四巨頭的羅氏、丹納赫和西門子都在中國設立試劑廠,大家猜測雅培診斷也應該在考慮中。 大家不僅在問:到底是合作、收購還是自建試劑廠更好?醫療船長結合自己過往的經歷,
IVD行業上游現狀及趨勢 IVD產業鏈的上游是診斷試劑和儀器制造商,包括羅氏、雅培、達安基因、科華生物等;中游是經銷商、代理,如瑞康醫藥、西隴化工、潤達醫療等;下游是使用儀器或試劑的用戶,包括醫院、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血站、體檢中心等。2015年國內上游的市場規模約421億元,上游企業毛利率在
色譜技術應用于分離和分析各領域化學物質,比如生命科學、食品、環境、石油化工等,依據待測物質的性質選擇不同的色譜技術。 色譜試劑可分為溶劑、緩沖液、衍生化試劑和離子對試劑。溶劑又進一步分為液相色譜溶劑、氣相色譜溶劑等。衍生化試劑進一步分為甲硅烷基化試劑,烷基化和酯化試劑,酰化試劑。預計溶劑中液相色
隨著生化、免疫等診斷技術的不斷完善,市場逐漸走向飽和,但體外診斷市場卻仍顯示出巨大的潛力。據權威機構F&S(Frost & Sullivan)咨詢預測,2012-2014 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6.58%。在我國,醫
體外診斷,即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血液、體液、組織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體外診斷產品主要由診斷設備(儀器)和診斷試劑構成。根據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的《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標準,體外
威斯騰生物分子診斷:縮短知識和產品的距離 近年來,隨著中國醫療不斷的改革,人們對自身健康愈加關注都驅動了體外診斷試劑市場的需求,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體外診斷試劑未來將成為并購高發的產業地帶。 體外診斷,業內人士俗稱其為IVD也就是英文In Vitro Diagnostic
4月,Reportsn Reports發布了全球NGS市場報告,分析了整個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報告指出,2017年至2022年,全球NGS市場預計以20.5%的年復合率增長。至2022年,全球NGS市場值將達124.5億美元。 NGS技術的進步、應用范圍的擴展、研究實驗室和學術機構對NGS的采
文章導讀 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技術基礎,也是體外診斷增速最快的分支行業。近幾年分子診斷產業以較快速度穩步增長。市場占有率還不高,處于行業成長初期,相對免疫診斷、生化診斷來講,發展并不成熟,中國分子診斷行業年均增速達到25%。分子診斷簡介 分子診斷技術是應用分子生物學如DNA、RNA和蛋白質等方法
體外診斷(IVD),涉及檢驗醫學的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等大部分內容。二者是相互依存、共贏發展的關系。如何讓納米技術、航天生化技術、即時檢驗(POCT)技術、量子點標記技術等IVD領域的高新技術轉化為臨床實驗室技術,是IVD產業面臨
預計到2026年底,全球PCR市場的市值將達到約70億美元,在預測期內以高個位數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另一種預計是2024年達到115億美元,在預測期內以復合年增長率6.2%的市場增長率增長。)PCR在整個分子診斷市場,占64%研發支出的增加、藥物基因組學的發展、疾病自我診斷作為預防手段的趨勢的增加
繼“魏則西事件”牽出免疫細胞治療運用于臨床治療之后,未經注冊的體外診斷試劑被用于臨床診斷再次曝光。 今年年初,媒體報道稱,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多家知名醫院、研究所,近年來曾將本應“僅供研究”的未經注冊的體外診斷試劑用于臨床診斷。這些用于檢測人體體液等樣本的試劑,其準確程度極大影響了醫生下一步
“在美國,癌癥病人在2003到2009年的5年生存率約為68%,而在中國這一數字僅為25%。除了中美醫療水平的差距,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在癌癥病灶發現的時間。在美國,很多癌癥患者發現時都是早期,通過治療介入,治愈成功率較高,而國內的癌癥患者多數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這就給治療帶來了難度。”一
業內人士指出,受益于醫療支付體系改革帶來的藥占比下降,未來幾年體外診斷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會實現加速提升。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盡管體外診斷的概念有些陌生,不過在如今的診療過程中,通過血液、體液、組織等樣本進行檢測獲取臨床診斷信息的流程早已普及。實際上,臨床診斷信息的80%左右來自體外診斷
目前全球醫療決策中約有2/3是基于診斷信息作出的,但在診斷方面的支出卻只占醫療總支出的約1%。業內專家指出,進一步提升診斷技術和手段,增加診斷支出,可以為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提供更科學的決策依據,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體外診斷產業正是伴隨現代檢驗醫學的發展而產生的,同時其產業
在政府投資的助力下,包括縣級醫院在內的醫院將持續對體外診斷產品有巨大的需求,IVD市場將持續快速發展。2016年市場規模約為53億美元(按出廠價計算),未來三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在16%左右。根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的預測數據,未來幾年體外診斷行業年均增速會在15%左右,診斷試劑增速會略高于體外診斷
目前體外診斷(IVD)正在醫療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既是臨床醫學上采集患者身體狀況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改善我國醫療水平的重要一環。數據顯示,目前約有80%的臨床診斷依靠體外診斷完成,也使得體外診斷成為最大的醫療器械細分領域。80%可不是小數目了,市場還是很大的。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
目前體外診斷(IVD)正在醫療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既是臨床醫學上采集患者身體狀況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改善我國醫療水平的重要一環。數據顯示,目前約有80%的臨床診斷依靠體外診斷完成,也使得體外診斷成為最大的醫療器械細分領域。80%可不是小數目了,市場還是很大的。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
目前體外診斷(IVD)正在醫療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既是臨床醫學上采集患者身體狀況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改善我國醫療水平的重要一環。數據顯示,目前約有80%的臨床診斷依靠體外診斷完成,也使得體外診斷成為最大的醫療器械細分領域。80%可不是小數目了,市場還是很大的。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
1999年,馬來西亞華僑黃柏興先生來到中國,2006年被任命為羅氏診斷大中華區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羅氏診斷中國近年來均實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并且在2015年業務量近70億人民幣,超越德國、日本,躍居羅氏診斷全球第二大市場;同時連續五年蟬聯由全球杰出雇主調研機構CRF頒發的“中國杰出雇主”稱號。
近年來,隨著中國醫療不斷的改革,人們對自身健康愈加關注都驅動了體外診斷試劑市場的需求,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體外診斷試劑未來將成為并購高發的產業地帶。 體外診斷,業內人士俗稱其為IVD也就是英文In Vitro Diagnostic。體外診斷產品包括對人體樣本(包括體液、細胞、組織樣本等
目前,許多體外診斷技術被視為醫療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診斷領域的技術進步,慢性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以及醫療保健的意識增強,這些都成為推動IVD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推動這個市場。不過,經費不足和報銷的限制都在制約IVD市場的增長。 從產品的角度,IVD市場被分為試劑、儀器、服
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IVD)技術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在疾病預防、診斷、監測以及指導治療的全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現代疾病與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臨床上80%以上的疾病診斷都依靠體外診斷技術,也被人譽為了醫生的“眼睛”。各種新技術、新方
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IVD)技術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在疾病預防、診斷、監測以及指導治療的全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現代疾病與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臨床上80%以上的疾病診斷都依靠體外診斷技術,也被人譽為了醫生的“眼睛”。各種新技術、新方
體外診斷(IVD=In 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血液、體液、組織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體外診斷被稱為“醫生的眼睛”,診斷包括檢測、分析,判斷等環節,而檢測是最開始的環節;體外診斷按檢驗方法分為四類,生化診斷、
日前,Life Technologies公司宣布與中國領先的分子診斷技術公司達安基因簽訂合作協議,在中國成立體外診斷技術合資企業Life-達安診斷。 據記者了解,Life-達安合資公司的診斷總部設在廣州,將借助Life Technologies公司的3500Dx基因分析儀及Cycle
隨著上周收購德國Chemagen公司,珀金埃爾默向其分子診斷產品線建設又邁出了一步。 這家總部位于美國麻省Waltham市的公司是一家以健康和生命科學為主營業務的公司,而非分子診斷公司,但在過去的一年,它已采取措施來增加其在分子診斷市場的份額。珀金埃爾默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