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建設智庫系列成果發布
7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聯合舉辦的生態文明建設智庫系列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創的《中國的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理解中國系列叢書之一)和《內蒙古發展定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農業資源與農村環境保護創新團隊的《內蒙古草原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研究》,以及內蒙古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的《內蒙古草原碳儲量及其增匯潛力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會上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汪同三、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環保部法規司司長彭近新、發改委氣候司原副司長孫翠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李周參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趙劍英參會并作重要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內蒙古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院長趙吉、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守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生態......閱讀全文
內蒙古電力開拓境外供電市場
我國對蒙古國首條220千伏供電線路日前投入運行。 該供電線路全長178.3公里,起點是我國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終點是蒙古國奧尤陶勒蓋銅金礦,是內蒙古電力公司落實國家“向北開放”政策、實施自治區“走出去”戰略和開拓境外供電市場的重要舉措。項目自2009年11月與蒙方接洽到正式投運
內蒙古加強火電企業減排
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近日進一步明確了各電力集團公司的減排目標任務,強化對火電企業減排工作的指導。 內蒙古自治區要求,各電力公司要加快脫硝工程建設進度,確保減排目標責任書重點項目如期建成投運。對現有脫硫設施進行增容改造,確保達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現有脫硫脫硝設施運行管理水平,加強對
內蒙古:堅守陣地-鞏固成果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布小林在區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2019年,內蒙古將深入推進綠色內蒙古建設,把生態保護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構筑國家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守陣地、鞏固成果,著力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淘汰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燃煤鍋爐,治理“散亂污”企業,推進
內蒙古:繼續深挖減排潛力
中國環境報訊 內蒙古自治區總量減排工作日前接受國家核查。 上半年,內蒙古認真測算污染物新增排放量,深挖減排潛力,建立廳領導減排包片制度,積極推進排污權交易,嚴格實行新上項目總量前置審查。 以此次核查為基礎,內蒙古將召開全區減排工作視頻會議,通報減排進展情況,強化已出臺文件的執行,繼續
內蒙古發現大型白鎢礦床
21日,記者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國土資源局獲悉,近日,內蒙古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勘探隊在呼倫貝爾淺覆蓋區發現一處大型白鎢礦床,該礦床是目前大興安嶺成礦帶北段(呼倫貝爾境內)發現的唯一一處大型白鎢礦產地。 資料顯示,該礦床位于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紅花爾基鎮附近,共圈定潛伏一半潛伏白鎢礦體百余條,
內蒙古大學領導班子調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945.shtm據內蒙古大學官網消息,12月6日下午,學校召開干部大會,宣布自治區黨委關于張利平、達胡白乙拉同志的任職決定。經自治區黨委批準,校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利平同志任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
內蒙古在第九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評比獲14個獎項
近日,第九屆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揭曉,內蒙古自治區共獲得14個獎項。 其中,內蒙古自治區技術市場管理辦公室李文娟獲得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獎。內蒙古同遠咨詢集團有限公司(鄂爾多斯市)等6家單位獲得了先進集體獎;基于柵欄技術的蕪菁甘藍綠色低碳發酵技術及應用(內蒙古科沁萬佳食品有限公司)等4類項目獲得了
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啟動-內蒙古為分賽區參賽
2018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于4月20日在北京啟動。本屆大賽以“科技創新,成就大業”為主題,將首次實現對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地方賽全覆蓋,內蒙古作為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分賽區,目前已成功舉辦兩屆。 大賽繼續采用逐級遴選的方式,通過地方賽、全國總決賽的競技
7月1113內蒙古國際水展、內蒙古城鎮水務展
2024第2屆內蒙古國際水展2024第2屆內蒙古國際城鎮水務展時間:2024年7月11-13日? ? ? 地點: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呼和浩特)主辦單位:內蒙古城鎮供排水協會內蒙古自治區環保產業協會內蒙古水處理設備行業協會?山東省凈水行業協會承辦單位:?內蒙古金諾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山東金諾國際會展有限公
中國需要更好地管理醫學研究
王若濤和Gail E. Henderson指出,必須更認真地管理中國的醫學研究從而保護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權利。 臨床試驗中的參與者需要得到保護 在中國,大多數臨床研究管理規范建立在自主(autonomy)、行善(beneficence)和正義的原則上。但是中國傳統的基于美德的倫理
Nature關注中國CRISPR基因編輯研究
中國的科學界正在大膽地推進遺傳重組動物的相關研究工作。盡管一些科學家表示擔心會出現倫理學問題,在中國新的狗、山羊、猴和豬品種正在快速地被制造出來。11月18日,Nature網站以“China's bold push into genetically customized animals”為題對當
《科學》聚焦中國生物特征識別研究
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在目錄頁以首要位置圖片導讀的方式,刊登了題為《中國聚焦生物特征識別》的文章,介紹了中國在生物特征識別國際前沿領域的研究進展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取得的成績。 該文介紹了中科院自動化所李子青團隊在面向公共安全的海量視頻數據分析上的研究和應用——海量視頻分析研判系統,以及
中國啟動頁巖氣高效開發研究
記者24日從國土部獲悉,國家973計劃“超臨界二氧化碳強化頁巖氣高效開發基礎”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高效開發頁巖氣是緩解我國能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開展這一項目研究將為我國頁巖氣資源高效開發提供新的途徑。 據介紹,這個項目通過超臨界二氧化碳破巖、壓裂增滲、置換頁巖氣機理等方面
中國通量觀測研究聯盟成立
7月28日至29日,中國通量觀測研究聯盟成立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該聯盟屬于開放性的學術組織,由來自中國科學院、農林水氣等行業部門和高等院校的通量觀測站以及從事通量觀測研究的學術團體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組成。 基于微氣象學的渦度相關技術,已經成為直接測定大氣植被間碳、水和能量通量的標準方法,
首屆中國干細胞研究年會召開
10年前,中國的干細胞研究剛起步,經過10年的努力,中國的干細胞研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研究團隊逐漸壯大起來,已經成為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首屆干細胞研究年會上,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馬宏建介紹道:“近5年,中國的干細胞研究發展較快,在干細胞領域
中國先進研究堆實現首次臨界
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先進研究堆5月13日16點58分實現首次臨界。 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內的中國先進研究堆占地面積約2.3公頃,反應堆功率為60MW,重水反射層最高未擾熱中子注量率達8×1014n/cm2·s,
創意無限,力促中國實驗創新研究
賽默飛世爾科技攜手生物通評選“2010年實驗室創新技術大獎” 中國上海(2010年8月4日) -由生物通網站主辦的“賽默飛世爾特約之2010實驗室創新技術大獎”自4月啟動以來,受到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賽默飛世爾科技創立該獎項旨在支持中國本土實驗創新研究發展,鼓勵生命科學行業科研人員積極進行實驗改
中國“腦計劃”研究正在悄然布局
日前,在教育部科技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政策局、華東師范大學主辦的“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研討會上,中科院院士裴鋼、張旭等表示,必須全力推進“以腦科學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研究。布局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在主旨報告中介紹了正在推進中的上海腦—智特色集群,包括從傳統中科院大院
“藍碳計劃”期待更多“中國研究”
藍碳儲存于濱海和海洋系統,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庫。但與大氣碳庫相比,關于藍碳的研究一直相對滯后。如何加強對藍碳的認知,以更好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下,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日益顯現。而這一切,都源于人類活動釋放的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的增加。 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
中國霧霾特殊形成機理研究
霧霾治理是一把雙刃劍,從表征上看,中國霧霾很嚴重、發生頻率高,但PM2.5濃度300~500mg/m3時對人體直接危害遠低于歐美國家。這給中國政府治理霧霾提供了一定空間,但霧霾的特殊性也給政府帶來了治理復雜性,提高了治理難度。中國霧霾生成機理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治理霧霾不僅要針對傳統霧霾形成機理,
最新研究為化學自組裝研究貼上“中國標簽”
催組裝與自組裝對比示意圖。如果把組裝類比為在一條河上建橋,傳統自組裝效率低、耗時長,在催組劑的幫助下,浮橋可快速建立起來。 課題組供圖 編者按 2005年美國《科學》雜志在紀念該刊創辦125周年之際,提出了21世紀100個重要科學問題和25個重大科學問題,其中唯一與化學直接相關的重大科學問題是: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建設智庫系列成果發布
7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光明日報智庫研究與發布中心聯合舉辦的生態文明建設智庫系列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創的《中國的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理解中國系列叢書之一)和《內蒙古發展定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農業資源與農村環境保護創新團隊的《
中國科學家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多項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36.shtm
中國學者Nature撰文談中國基礎研究
8月3日,來自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朱朝東(Chao-Dong Zhu)研究員,及大連理工大學的孫玉濤(Yutao Sun)教授,分別在《自然》(Nature)雜志上撰文,就改變策略促進中國的基礎研究及標準化中國研發(R&D)費用兩個方面發表了看法。 在第一篇題為“China: Change t
內蒙古高壓態勢強化環境執法監管
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廳繼續把強化環境執法監管作為環保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以“零容忍”態度嚴查環境違法行為,實現有效監管。 據悉,去年,內蒙古自治區各級環保部門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要求,深入
內蒙古推動太陽能建筑應用
近日,內蒙古太陽能行業協會主辦的綠色建筑新政策宣講會舉行。為推動內蒙古綠色建筑及技術的健康發展,規范內蒙古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托有關單位編制了《內蒙古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內蒙古綠色保障性住房技術細則》 下稱《標準》和《細則》 ,《標準》和《細則》實施以后,將極
內蒙古嚴禁煤礦企業年底突擊生產
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內蒙古煤礦安全監察局17日下發《關于開展全區煤礦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嚴禁該區各地煤礦企業年底突擊生產和“三超”、“三違”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確保煤礦安全生產。 通知還要求,為做好今年全年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確保元旦、春節和全國“兩會”期間全區
內蒙古開展中藥飲片專項督查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自治區蒙中醫藥管理局將在全區范圍內聯合開展中藥飲片市場專項督查工作。 此次督查的重點是中藥飲片生產、經營和使用3個環節。在生產環節,重點檢查生產企業持證、原料標準、炮制和工藝規程以及中藥飲片是否符合GMP標準,是否存在外購中藥飲
內蒙古投巨資開展地質找礦
“到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計劃投入地質找礦資金1285億元。”記者從剛剛結束的內蒙古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后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將資金重點投向基礎性地質工作,固體礦產勘查則重點通過引入社會資金解決,并鼓勵社會資本有序進入。 截至目前,全區共勘查含煤
內蒙古加快燃煤企業脫硫設施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劉晶近日帶隊對市重點減排項目、煤炭市場整治、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進行了視察,實地察看了城發熱力公司北熱源廠、市環境監測站、齊魯制藥公司、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泉區煤炭園區、辛辛板污水處理廠等項目。 劉晶在視察中指出,各單位要加大減排投入和工作督察力度,確保減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