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投巨資開展地質找礦
“到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計劃投入地質找礦資金1285億元。”記者從剛剛結束的內蒙古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后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將資金重點投向基礎性地質工作,固體礦產勘查則重點通過引入社會資金解決,并鼓勵社會資本有序進入。 截至目前,全區共勘查含煤盆地49個,查明煤炭資源總量達8000億噸以上,居全國第一位;查明鉛金屬資源儲量1084萬噸、鋅金屬資源儲量2268.4萬噸,均居全國第一位;查明金儲量551.4噸,居全國第六位;查明銀儲量3.41萬噸,居全國第一位等。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發現了世界級超大型大營鈾礦、曹四夭超大型鉬礦和哈達門超大型金礦。 ......閱讀全文
內蒙古投巨資開展地質找礦
“到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計劃投入地質找礦資金1285億元。”記者從剛剛結束的內蒙古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后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將資金重點投向基礎性地質工作,固體礦產勘查則重點通過引入社會資金解決,并鼓勵社會資本有序進入。 截至目前,全區共勘查含煤
內蒙古著力煤炭資源深加工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煤炭市場遇冷,煤價持續下跌。作為擁有8000億噸煤炭儲量,煤炭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年調出量達6億噸的內蒙古來說,煤炭產業該何去何從? 與港口煤價一跌再跌相差無幾,千里之外的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坑口煤價也已經跌至每噸270元。記者看到,在煤礦云集的伊金霍洛旗,礦區蕭條,人員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內蒙古研究院揭牌成立
8月11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內蒙古研究院成立暨揭牌儀式在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舉行。 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匯良,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甄華,副市長孔繁飛,我校校長王焰新、副校長王華、黨委副書記唐忠陽,雙方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儀式。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甄華主持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內蒙古研究院揭牌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538.shtm 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馬洪福)8月11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內蒙古研究院成立暨揭牌儀式在鄂爾多斯生態環境職業學院舉行。 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匯良,市委副
我國石油地質資源量增至881億噸
??????? 國土部9日公告,根據國土部組織石油公司開展最新動態評價結果表明,我國石油地質資源量比稍早完成的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增長15%,達到881億噸,可采資源量增長到233億噸。 2008年以來,國土資源部組織石油公司對資源量變化較大的渤海灣、鄂爾多斯、四川、珠江口、瓊東南、北部
國土資源部:我國天然氣地質資源量52萬億方
國土資源部11月24日發布《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2010)》顯示,我國天然氣地質資源量52萬億方、可采資源量32萬億方,我國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資源基礎雄厚。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彭齊鳴說,評價結果顯示,全國天然氣地質資源量52萬億方、可采資源量32萬億方,比2003-200
地質專家表示:鈾資源供應不會制約我國核電發展
“我國已探明的保有鈾資源儲量可以保障2020年核電發展規模的需要。”在4月1日舉行的中國核地質創建60周年成果交流會上表示,中核集團地礦事業部副主任、總工程師張金帶說,鈾資源的供應不構成對我國核電發展的根本制約,但從更長遠角度考慮,我國核電發展對鈾資源的需求應立足全球。 截至2014年底,我國
內蒙古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
近日,由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共同組建的內蒙古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呼和浩特成立。 內蒙古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是根據科技部等六部委的相關要求,由山西、四川、內蒙古三省區,遵循“平等參與、聯合開發、勇于創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建立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
自然資源部啟動地質災害防御Ⅳ級響應
據自然資源部微信公眾號消息,據氣象部門預測,8月17-18日,內蒙古中南部、山西和陜西北部、北京和天津大部、河北東部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 根據《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防御響應工作方案》,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決定于2022年8月17日9時啟動地質災害防御IV級響應,
國土部:東北地區石油地質資源量增長34%
國土資源部近日公布的東北地區油氣資源動態評價成果表明,東北地區油氣地質資源量大幅增長,其中石油地質資源量增長34%。東北地區石油地質資源量225億噸,可采資源量72億噸,比2007年開展的油氣資源評價結果分別增加57億噸和13億噸。 評價成果顯示,東北地區天然氣地質資源量增長127%,頁巖
自然資源部全面部署汛期地質災害防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66.shtm 4月13日,自然資源部全面部署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要求各地綜合利用衛星遙感技術,摸清國內地質災害隱患底數和受威脅人口情況,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自然資源部預測,2023年
能源大區內蒙古將加快發展非資源型產業
記者從正在此間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兩會上了解到,今后五年,內蒙古將積極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非資源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內蒙古是中國重要的能源、有色金屬資源基地,但在發展中也存在產業結構單一、初級產品比重大、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等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
自然資源部地質礦產科學數據中心成立
4月6日,自然資源部地質礦產科學數據中心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地質資料館)正式成立。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科學數據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規范自然資源科學數據管理,促進開放共享,自然資源部著力構建科學數據管理運行機制,在自然資源領域推動建設一批科學數據中心。部地質礦產科學數據中心的主
內蒙古整合資源型產業完善循環經濟體系
為提升資源型產業發展水平,《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于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擁有雄厚能源資源的內蒙古自治區嚴格落實產業轉型升級和節能減排政策,嚴格按國家產業政策淘汰落后產能,以提升煤炭、電力、鋼鐵、水泥建材等資源型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體系。 圖為
內蒙古地學重點實驗室和合作研究中心掛牌
11月28日,聘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顧問儀式、內蒙古地學合作研究中心和內蒙古自治區巖漿活動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掛牌暨學術交流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王波講話。 王波指出,在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時刻,我區聘請4位院士為自治區國土資源顧問、舉辦掛
自然資源部首次公開重要領域地質數據資料
“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今天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自然資源部首次公開了大批用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的地質數據資料。 ? ? 本次公開的地質資料數據內容包括近年來我國最新完成的
國土資源地質調查看好柴達木盆地頁巖氣勘探
頁巖氣是一種清潔、高效的氣體能源。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柴達木盆地部署的第一口頁巖氣井鉆井施工7月28日圓滿收官,首次在侏羅系獲得富含有機質泥頁巖的含氣性,展現了柴達木盆地頁巖氣勘探開發的良好前景。 柴頁1井是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的“青海柴達木盆地重要頁巖氣遠景區調查評價”項目工作任務
國土資源部:汶川地震引發地質災害呈現四特點
范圍廣 程度深 危害大 持續長 2008年5月22日(星期四)14時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贠小蘇介紹國土資源部門防范次生地質災害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圖為現場展示的5.12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中國政府網 李非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
國土資源部:禁止擅自公開地質環境監測信息
國土資源部對其制定的《地質環境監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辦法,包括地下水環境等在內均在該部的監測范圍之內;辦法同時明確,該部不允許擅自公開地質環境監測信息。 辦法稱,國土資源部正在逐步加強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目前,該部已經開展了地下水、地質災害、礦山地質環境等地質環境監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鹽務管理局訪問中科資源
4月19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鹽務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袁肅一行訪問了北京中科資源有限公司。國科控股副總經理索繼栓、中科資源董事長兼黨委書記張平、總經理郭強等接待了袁肅一行。 袁肅簡要介紹了巴彥淖爾市鹽務管理局現有的實體店渠道資源和轉型思路,對中科資源建設運營的喀
國土資源部:去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10.84億噸
27日,國土資源部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保持高位增長,產量穩中有增。2013年我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0.84億噸。天然氣新增儲量為6164.33億立方米。煤層氣新增儲量235.77億立方米。 在油氣資源產量方面,2013年全國石油產量2.1億噸,同比增1.4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掛牌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日前通過了專家驗收。中國工程勘察大師王秉忱和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中國地調局科技外事部、中國地調局水環中心等單位的相關領導共同為實驗室揭牌。 地質環境監測技術重點實驗室是國土資源部惟一從事監測技術研究與儀器研發的重點實驗室,2012年被批準列入第三批國
自然資源部高原山地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實驗室揭牌
中新網昆明4月22日電(記者 繆超)自然資源部高原山地地質災害預報預警與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實驗室22日在云南昆明揭牌。該實驗室將朝著“立足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特色鮮明、創新優勢突出、西部一流、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與生態保護修復地學創新中心、大數據信息中心和技術應用中心努力建設。云南地
自然資源部印發《2023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點》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部有關司局: 《2023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點》已經部領導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自然資源部 2023年4月4日2023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點 2023年
不同水文地質單元地下水資源保護區的劃分
1)山前沖洪積扇按上部、中部和下部三個分帶劃分成三類要求不同的地下水資源保護區。沉積物質粗大、無覆蓋層或極薄、天然防護能力差的沖洪積扇上部,地下水極易受到污染,應劃分為一類保護區;含水層顆粒變細,覆蓋層增厚,天然防護能力改善的沖洪積扇中部,應劃分為二類保護區;沉積物質較細、以地下水排泄為主的沖洪積
內蒙古發現世界級鈾礦-系國內最大鈾礦
記者11月4日從國土資源部獲悉,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最大規模的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躋身于世界級大礦行列。這對我國立足國內提高鈾資源供應,提高核電發展資源保障能力有重大意義。 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
鄂爾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取得重要成果
經過地質工作者10多年的勘查研究與聯合攻關,現初步查明內蒙古鄂爾多斯盆地含水層系統結構,同時發現并圈定18處特大型地下水富集區和161處集中供水水源地,為鄂爾多斯盆地能源基地規劃建設提供了水源保障。 3月17日~18日,《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成果報告通過專家評審。該項目
國土資源部:一季度全國成功預報地質災害9起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74起,造成1人死亡、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3100.1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地災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47.1%、98.6%和91.7%。全國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9起,避免人員傷亡91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678
中科院礦產資源實驗室:打造礦產地質應用國家隊
?秦克章 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礦床普遍存在成礦地質條件復雜、演化歷史長、成礦期次多、疊加—改造—破壞嚴重的特點。隨著勘查工作向淺覆蓋區和深部進軍,找礦難度日益加大。要想打破這種不利局面,我國地礦從業者必須加強對固體礦產資源成礦作用和成礦規律的準確把握,從而進一步發展深部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洋地質取樣技術規程》等12項行業標準
《海洋地質取樣技術規程》等12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已通過全國國土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現予批準、發布,于2020年2月1日起實施。編號及名稱如下: DZ/T 0327-2019 海洋地質取樣技術規程 DZ/T 0328-2019 地質勘查項目監理規范 DZ/T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