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制出地球上最弱磁場
地球上磁場最弱的空間 圖片來源:慕尼黑理工大學 “最弱”這個詞很少會讓人歡呼雀躍,但今年夏天在太陽系最弱磁場空間(如圖)中進行的實驗卻讓科學家激動萬分。由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物理學家構建的這個最弱磁場比此前已知的最弱磁場空間“弱”了10倍,使該空間的磁場引力甚至低于星際之間幾乎虛無的引力。 這套設備的屏蔽層由高磁性金屬層構成,可以阻止磁力通過該設備的內部空間。在其內部可以進行沒有任何地磁場干擾的超精確的電子、生物等各類實驗。該空間的特殊性為探索物理、生物和醫藥領域的各種重要問題提供了獨特的機遇。 比如,宇宙中的物質為什么比反物質更多?慕尼黑物理學家將觀察在高壓電場和精確控制的磁場中,中子的磁場是否均勻分布。這些粒子均衡性的巨大差異,如在電荷方面的不同,將如何影響非對稱物質的出現。 再比如,磁單極是否存在?如果磁單極粒子確實存在,它們將會穿過該空間的屏蔽層。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感應器將會記錄增加的磁場活動。 他們還將探......閱讀全文
暗物質衛星:照亮中國空間科學
5月29日,上海,一群“白大褂”圍在一起,為一個剛剛誕生的“寶寶”稱重。 這溫馨的一刻發生在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的衛星總裝測試廠房里。這一天,中國科學衛星系列的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研制取得重要進展,由四層粒子探測器組成的科學探測有效載荷聯試成功,順利交付衛星總體,預計今年年底在
中國科大實現納米級空間分辨電磁場量子傳感
中國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實用化量子傳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的孫方穩小組實驗實現50納米空間分辨力高精度多功能量子傳感。該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應用物理權威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 微納光電子技術已經成為當前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同時也在能源、環境、生物醫
中國科大實現納米級空間分辨電磁場量子傳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在實用化量子傳感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的孫方穩小組實驗實現50納米空間分辨力高精度多功能量子傳感。該系列研究成果發表于應用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 。 微納光電子技術已經成為當前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同時也在能源
地質地球所發現水星空間的強驅動磁場重聯過程
磁場重聯是天體物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能量快速釋放的基本物理過程,也是太陽風向行星磁層傳輸物質和能量的重要機制。由于行星空間內部環境及太陽風條件的差異,太陽風通過磁場重聯控制行星磁層的程度迥異,研究不同行星的磁場重聯對于檢驗和深入理解地球磁層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論,梳理行星磁層的一般變化規律,探索系
追蹤等離子體內物質的時間空間變化
等離子體一直是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等溫等離子體,燃燒,爆炸,LIBS,激光加工等等,并在工業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在涉及等離子體的一系列研究方向中,有一種普遍的需求,了解等離子體由何種成分構成,以及其如何隨時間變化,及測試等離子體的關鍵參數:溫度和自由電子、離子濃度。
磁場刺激對細胞內生物大分子物質活性的影響
磁場刺激對細胞內生物大分子物質活性的影響??蛋白質和酶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份,某些蛋白質和酶中含有微量過渡金屬原(離)子,它們對蛋白質和酶功能起著關鍵性作用。過渡金屬原(離)子存在未滿殼層,為順磁性。磁場的作用不但會對順磁性原(離)子產生影響,還會改變含順磁原(離)子的蛋白質和酶的結構和活性。麻海珍
強磁場中心發現弱鐵磁物質鐵酸镥中的超高矯頑力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皮靂研究員帶領的小組利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X射線衍射儀等測試系統,在研究弱鐵磁性材料鐵酸镥(LuFeO3)時發現該材料具有很強的結構各向異性,表現出超高的矯頑力。實驗證明鐵酸镥是一種超硬磁材料,在理論和應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磁性材料在被
磁強計的磁場和磁場感應強度相關介紹
磁場 磁場是一種看不見,而又摸不著的特殊物質,它具有波粒的輻射特性。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場作為媒介的。電流、運動電荷、磁體或變化電場周圍空間存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物質。由于磁體的磁性來源于電流,電流是電荷的運動,因而概括地說,磁場是由運動電荷或電場的變化而產生的。. 磁感
扇形磁場質譜儀
質譜儀由離子源、質量分析器及離子檢測器三部分組成。其中 質量分析器采用扇形均勻磁場進行聚焦的單聚焦質譜儀稱扇 形磁場質譜儀。它是靜態儀器的一種,其磁場穩定,按偏轉半 徑不同而把不同質荷比的離子區分開。依據扇形磁場角度不 同分為b(>0 , 900 .120,和18f10四種。小型儀器的掃描方式采
利用地磁場上下穿梭驅動有氧-無氧界面物質和能量循環
研究發現趨磁細菌可能是一類重要的微生物功能群,它們利用地磁場的定向作用,在有氧-無氧界面(OAI)中上下穿梭,將OAI上部有氧或微氧與其下部的厭氧環境聯動起來,進而驅動碳、氮、硫和鐵等在地球水生環境的無氧與有氧環境中的元素循環。 有氧-無氧界面(OAI)是地球有氧與無氧環境之間的過渡帶。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