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風口浪尖上的CRISPR基因編輯
“扯淡!”,這是哈佛醫學院生物工程師Kevin Esvelt看到去年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時,口中冒出來的第一個詞。這項研究工作描述利用一種基因編輯技術將突變插入到了果蠅中,并且這種突變可以傳遞給幾乎所有的果蠅后代。盡管有趣,這份研究報告卻讓Esvelt感到不安:如果基因工程果蠅從實驗室中逃出,突變有可能會在整個野生種群中迅速傳播。 但這卻讓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分子生物學家Anthony James感到極為興奮。他在給研究作者的信中寫道:“天哪!我們能將之應用于蚊子嗎?” 7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S)首次召開了一系列會議,旨在尋找一些方法來平衡這一“基因驅動”技術的潛力和風險。通過將一種預期的遺傳修飾插入到DNA連同生物體中,提高這種改變傳遞給下一代的概率,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快速改造單個生物體而且可以影響整個種群。這一技術可以用來使得蚊子無法攜帶瘧原蟲或是消滅有害的入侵物種,但它也有可......閱讀全文
成都生物所酵母耐熱基因研究獲進展
第二代燃料乙醇具有清潔、原料來源廣泛、可再生等諸多優點,有望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使用,緩解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日趨嚴重的能源危機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成為目前各國研究的熱點。木質纖維素原料的高效、低成本酶解是纖維素乙醇能否實現產業化的關鍵之一。目前廣泛使用的同步糖化發酵方式(SSF),能使糖化和發酵在時
華大基因參與全球最大微生物基因組研究項目
華大基因3月22日宣布將參與全球最大微生物基因組研究項目EarthMicrobiomeProject(簡稱“EMP”),將負責EMP亞洲地區所有樣本的收集和鑒定,并對整個項目提供DNA提取、擴增、建庫、宏基因組測序,以及研發生物信息學分析流程所需的計算資源。 EMP將對來自全球的20萬個樣本進
我國將加強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3日表示,今后我國要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學普及,推動公眾和媒體理性全面地看待轉基因技術和產品。 韓俊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日就《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解讀等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作上述表示的。根據《意見》,我
上海推進轉基因生物檢測技術標準研究
新華報業網訊 據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提供的最新消息說,上海農業科研人員在國內外率先開展了轉基因油菜和玉米的定性、定量檢測方法研究,并參與制定了相關的國家標準,在國內開展了轉基因農產品的檢測服務。目前,農業部在上海的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已建成。 ??? 據上海市農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200
生物基因研究室廢水處理設備
生物基因研究室廢水處理設備198-6261-6602劉工? 廠家直銷? 一件代發這句話語雖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聯翩。 對我個人而言,生物基因研究室廢水處理設備不僅僅是一個重大的事件,還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么就必須慎重考慮。 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 在面對這種問題時,
《基因組生物學》—夏慶友小組—家蠶基因表達研究
日前,國際生物學權威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了西南大學蠶學與系統生物學研究所夏慶友教授領銜的課題組關于利用家蠶全基因組芯片分析家蠶多種組織基因表達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家蠶是重要的經濟昆蟲,既能用于蠶絲的生產、也能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外源蛋白;同時,家蠶也是鱗翅目昆蟲生化、分子遺傳以及基因組研究的
研究發現移除生物鐘基因提升小鼠抗菌力
英國一個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移除實驗鼠體內一個與生物鐘調控相關的關鍵基因后,其體內具有噬菌作用的巨噬細胞變強,提升了小鼠抵抗細菌性肺炎的能力。 生物鐘是大多數生物體內的一種生理機制,調節生命活動,例如人們有晝夜節律的睡眠、不同時間段的飲食行為都
生物芯片及其在基因體研究上的應用
生物芯片概論 DNA分子在大多數生物體中是以雙股的型態存在(少數病毒、噬菌體除外)。在某些特殊生理狀態下,例如:細胞分裂、基因表現等,雙股DNA會解開變成單股,然后再回復成雙股。而生物學家很早就把這單股DNA利用氫鍵結合成雙股DNA分子的特性應用在生物相關的研究,稱之為雜合反應(Hybridizat
生物學家轉移研究重點 開始關注基因調控
隨著人類和許多其他物種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生物學家開始將研究重點轉移到調控基因如何開啟和關閉功能基因的表達上,該類研究的進行需要依靠新技術和新工具的發明應用。近期在《自然—方法學》(Nature Methods)雜志上發表的相關文章表明,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國家高磁實驗室研究人員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
成都生物所在蛇毒素基因家族演化研究獲進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人類對蛇的恐懼與生俱來,被毒蛇咬傷的痛苦已深深“印刻”在我們的基因之中。全球每年約有5百萬人被毒蛇咬傷,導致約40萬人殘疾,超過10萬人死亡,與死于耐藥結核病和多發性骨髓瘤的估計人數相當。在我國,每年毒蛇咬傷病例為10~30?萬人,病死率約為?5%,致殘率高達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