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共建的“航天材料先進表面工程技術聯合實驗室”在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揭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航天八院副院長孟光,寧波材料所所長崔平和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黨委書記沈勇輝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揭牌儀式上,崔平全面介紹了寧波材料所建設發展歷程、科研進展及科研合作、人才隊伍以及特色發展理念等情況。 同時,舉行了聯合實驗室技術委員會委員聘任儀式。薛群基擔任技術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仲平任主任,航天科技集團首席工藝專家、總工程師郭立杰擔任常務副主任。聯合實驗室掛靠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和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接受技術委員會指導,實行雙主任和雙秘書管理運行機制。 聯合實驗室將以航天表面工程領域型號技術重大需求為牽引,重點聚焦于航天新材料制備技術、先進等離子噴涂和激光修復技術、海洋環境材料腐蝕失效與防護技......閱讀全文
近日,河南省科技廳為加強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家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統一簡稱“聯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提升聯合實驗室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聯合實驗室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根據《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評估辦法(試
中科院位于華東地區的兩大材料科學研究基地。分別是坐落在上海市長寧區定西路1295號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及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莊市大道519號的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在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根據中國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的研究結果,中科院在材料科學領域
國科金發計〔2015〕37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航天先進制造技術研究聯合基金” 2015年度項目指南,請依托單位及申請人按項目指南中所述的規定和要求提出項目申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15年6月16日 附件航天先進制造技術研究聯合基金2015年度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2011年1-6月,我要測“實驗室動態”欄目共收集實驗室建設方面的資訊500余篇,其中食品安全、環保、能源、生物醫藥及材料領域實驗室依然是我國實驗室建設的重點,此外,隨著電子電器產品、汽車深入百姓家庭,其行業近年來發展較快,其相關檢測實驗室也越來越多。實驗室名稱發布時間(2011年)地點狀態投資
中國科學院關于成立流固耦合系統力學等31個院重點實驗室的通知 院屬各有關單位: 為加強我院科研基地建設,促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工作持續、穩定地發展,經院長辦公會議批準,決定成立以下3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重點實驗室名稱、依托單位及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12月14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德國于利希研究所中子散射聯合實驗室”(簡稱 “中德中子散射聯合實驗室”)掛牌儀式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先進研究堆現場舉行。德國于利希研究所副所長Sebastian Schmidt、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張昌明等出席儀式并為實驗室掛牌。
揭牌儀式由北京市特聘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某部大校、中國軍事未來研究會副理事長、我國著名航天與微波化學專家胡文祥博士主持。 出席揭牌儀式的領導和專家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鄭州大學、廈門大學趙玉芬教授,武漢工程大學校長李杰教授,武漢工程大學校長助理、科技處處長池汝安教
8月9日下午,省政府在北京舉行河北省高校與央企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簽約儀式。我省河北大學等8所高校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10家央企簽署協議合作共建14個重點實驗室。 據了解,這14個重點實驗室分別是:功能性薄膜材料研究院、薄膜光伏技術研究院、工程電磁場綜合效應重點實驗室、河北省風
近日,貴州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貴州省核能部件材料及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貴州省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裝備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進行了驗收。 貴州省核能部件材料及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由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牽頭,并聯合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單位共同建設。該重點實驗室面
①白春禮訪烏茲別克斯坦,參觀中亞藥物研發中心。②技術轉讓簽約現場③新疆理化所 一路走來,經過“美麗的蛻變”,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理化所)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完成了“一二四”任務。在中科院的驗收評估中,新疆理化所2項重點培育方向獲優秀。 “十二五”收官 多項歷史最優 “全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10月22日在京簽約,將共建“北航航天科技協同創新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為研究院設立專項經費,連續5年,每年投入1億元支持資金。 據了解,研究院將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為牽引開展研究,瞄準國際空天技術發展前沿,聯合承擔國家科學研究和工
記者近日從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獲悉,該實驗室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部研究員李守新等人通過實驗證實,對一些商業用高強鋼,通過改進冶煉水平,將夾雜物平均尺寸減小一半,可使其疲勞壽命提高100倍,疲勞強度提高10%,從而系統揭示了夾雜物對高強鋼超高周疲勞行為的影響機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
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效果圖 資料圖片英國散裂中子源 網絡圖片 中國迄今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簡稱CSNS),已在東莞動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CSNS將成為發展中國家擁有的第一座散裂中子源,也將
“十二五”以來,河北省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6%,創新型河北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重大關鍵技術取得標志性突破。河北省組織實施了技術創新重大科技專項,攻克了衛星組合導航、高效太陽能電池、高速動車組關鍵技術、焊接機器人、超薄硅片切割、農業新品種選育等一批關鍵技術,獲得了67
人們耳熟能詳的納米技術早已經與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個學科發生奇妙的交叉和融合,為這些領域支撐起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材料科學作為另一個激動人心的領域,直接影響著建筑、汽車、衛生保健、電子產品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在能源短缺、氣候變暖的今天,納米和材料科學肩負起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和環境的重要使命,承載
5月30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柴東朗及團隊研制的新型鎂鋰合金,經過實際應用,具有超輕、高比強度、減震等特性,成為目前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這是近日媒體關注的一大新聞。 2016年12月22日,我國成功發射的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中的高分辨率微納衛星,幾乎整顆都用了這種新型鎂鋰合金材料替代鋁合金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近幾年,“超材料”逐漸成為科學家們爭相研究的前沿領域。他們表示,經過工程學方法處理的具有新奇光學屬性的“超材料”在不久的將來,會揭開自己“神秘面紗”,從實驗室大步邁入市場。 “超材料”:生活中不可或缺 如果湯姆·德里斯科爾從來沒有聽說過“哈利·波特式的
“基礎研究決定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李克強總理在9月2日主持召開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工作座談會上指出。 “剛才幾位代表都在發言中都提到‘卡脖子’問題。‘卡脖子’問題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不是就事論事就能夠解決的。”李克強說,“基礎研究站得穩不穩,站得
世界能源的1/3最終消耗在哪里? 答案是,消耗在摩擦上。除此之外,全球一半以上的機械零件失效由磨損引起;摩擦和磨損造成的損失相當于全球GDP的2%左右…… “對抗”摩擦,潤滑是重要一途。而在航天航空領域,固體潤滑技術更是直接關系重大工程的成敗。 目前,在這一國際前沿領域,中國已占據一席之地
茫茫太空,眾多人造航天器在按既定軌道翱翔的同時,還要做到實時精準對地“觀測”。如何讓衛星、飛船等航天器上的“天眼”看得清、看得遠、看得準,核心關鍵技術攻關迫切需要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先行。 依托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建設的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支始終瞄準國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調制DSC技術的誕生,前所未有地拓展了DSC的基本功能,為DSC測試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調制DSC技術的誕生實現了 不損失靈敏度的條件下提高分辨率。 一次實驗直接測的比熱Cp (傳統DSC需三次實驗) 。 一次實驗分別得到總熱流、可逆熱流和不可逆熱流,以區分
實驗室是科學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基地,對科技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隨的地方。這些實驗室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礎研究的最高水平,誕生了一大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技創新成果,是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場所。 新材料小編搜集了一些世界著名的實驗室,下面將一一簡單介紹
近日,在長沙舉辦的“2015年全國輕合金材料科學與技術發展研討會”上,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交通大學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吳國華作了“輕質高強鎂合金研究現狀與展望”的特邀報告。 我國的原鎂產量居世界首位,是鎂資源大國、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但是發展卻不平衡,
銀光集團是國家重點保軍企業和軍民結合的國防特種化工骨干企業,是我國含能材料生產研發基地及聚氨酯產業的搖籃。經過50多年的發展,今天的銀光已成為跨地域經營的大型化工企業集團。 圖① 銀光集團含能公司101產品生產線。 圖② 不斷發展壯大的銀光集團TDI生產線。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旗下期刊 Green Chemistry 宣布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成為該期刊的編委會成員。Green Chemistry 創辦于 1999 年,是綠色化學領域頂級權威學術刊物,2016 年影響因子為 9.125。 張濤院士簡介 張濤,男,漢族,1963
萬事俱備,就等你來——Ciamite2019最新展前劇透 距離7月11日“中國材料大會2019(Ciamite2019)”還剩1天啦 是時候來一波展前劇透了 &
太赫茲波泛指頻率位于紅外和微波之間、0.1~10THz波段內的電磁波,處于宏觀電子學向微觀光子學的過渡階段。由于處于交叉過渡區,太赫茲波既不完全適合用光學理論來處理,也不完全適合用微波的理論來研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太赫茲波段兩側的紅外和微波技術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但是人們對太赫茲波段的認識仍然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