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刊載的一篇論文,在全世界引起轟動。哈佛大學和生物技術公司eGenesis的研究人員,運用一種新興熱門的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豬基因組中可能有害的病毒基因,攻克了豬器官用于人體移植的重大難關,給全世界眾多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帶來希望。論文的第一作者、今年29歲的楊璐菡,繼2014年被福布斯雜志評為30歲以下30個科學醫療界領軍人物之一后,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她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基因剪刀手”。 因這篇論文意義重大,《科學》雜志提前在線刊登了論文。消息傳出后,人們有期待,也有疑問:豬器官移植到人體還需要多久?還有哪些障礙?29歲的哈佛博士楊璐菡是怎樣一個人?什么樣的教育成長經歷,讓年紀輕輕的她取得了如此不凡的成績?本報特聘記者吳娟在美國波士頓對楊璐菡進行了專訪。 “需要7天24小時的專注” 找到楊璐菡,頗費周折。 從發出第一封采訪約函,到聯系上她,記者用了兩天多時間,其間動用了我能想到的所有通......閱讀全文
80后生物科學家,被譽為“基因剪刀手”,2017年度“全球青年領袖”,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30歲以下醫療領域30位領軍人物之一。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制造出可以移植的角膜,讓所有缺失角膜的眼疾病人能夠重新看到世界;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制造出可以移植的腎臟,讓那些透析的病人不
80后生物科學家 被譽為“基因剪刀手” 2017年度“全球青年領袖” 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30歲以下醫療領域30位領軍人物之一 “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制造出可以移植的角膜,讓所有缺失角膜的眼疾病人能夠重新看到世界;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制造出可以移植的腎臟,讓那些透析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