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表論文說,借助高質量的成年小鼠腦片,他們對大腦神經細胞進行分類,找到多個以前未被描述過的神經細胞類型,揭開了神秘大腦的又一層面紗。 這一研究由美國貝勒醫學院助理教授江小龍和同事安德烈亞斯·托利亞斯領導,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學》雜志上。江小龍告訴新華社記者:“我們重建了一個大腦視皮層神經網絡連接圖,相信這項研究是近年神經科學領域一項里程碑式的成果,對今后大量神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也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江小龍說,受技術限制,以前體外腦片培養技術只能運用于耐缺氧能力較強的幼年動物的腦組織,但成年動物腦的結構和功能與發育中的幼年動物大腦并不相同。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研究小組最近開發了一種新的動物腦片制備技術,可極大提高腦細胞在腦片中的存活率。他們采用并優化了該技術,制備出高質量的成年小鼠腦片。 神經細胞可分為兩大類:興奮性神經細胞和抑制性神經細胞。興奮性神經細胞比較相似,而抑制性神經細胞呈現多樣性。 ......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