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劉光慧實驗室與北京大學湯富酬實驗室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實驗室合作,首次揭示了人神經干細胞中的基因突變是形成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BM)的源驅動力,為實現針對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新型研究平臺和藥物評價體系。相關成果12月3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GBM是原發性腦腫瘤中最常見且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膠質瘤干細胞(GSC)是存在于GBM中的一種具有強致瘤性的細胞類群,通常認為GSC介導了GBM的細胞異質性、耐藥性和預后不良。 抑癌基因PTEN的功能失活是GBM中最常見的遺傳改變之一,研究人員發現,靶向敲除PTEN基因選擇性誘發人神經干細胞發生致瘤性轉化,而間充質干細胞則表現為加速衰老。PTEN缺失的神經干細胞表現出腫瘤相關的代謝和基因表達譜改變,且獲得了在免疫缺陷小鼠顱內形成腫瘤的能力。另一個抑癌基因p53的缺乏可明顯增強PTEN缺失的神經干細胞的致瘤性。 研究還發現,PAX7......閱讀全文
12月3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光慧實驗室與北京大學湯富酬實驗室及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曲靜實驗室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志發表了題為PTEN deficiency reprogrammes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to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