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創業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2015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今天出爐,江蘇省和廣東省蟬聯冠亞軍,北京市為季軍。 報告顯示,與2014年比較,我國區域創新能力2015年前9名沒有變化,依次是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天津、重慶和安徽。東三省各項指標表現出下滑狀態。 報告指出,實力強的地區與潛力大的地區不一定一致。江蘇和廣東的創新實力遠領先于其他地區;北京、上海、天津的創新效率遠領先于其他地區;重慶、海南和安徽的創新潛力最大。 同時,報告指出,在知識創造方面,北京居第一;在知識獲取方面,上海第一;在企業創新實力方面,江蘇居第一;在創新環境方面,廣東居第一。 此項研究已持續了16年,研究人員特別提出,本次研究報告存在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北京與上海作為創新型城市的典型,已經出現了經濟增長減緩的跡象。這表明,這兩個城市沒有通過城市人才密集、空間交流方便、產業鏈集中的優勢超越......閱讀全文
2013年3月1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十二五”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建設規劃》。該規劃中提到,“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試點建設15-20個國家重大創新基地。而且,我國將圍繞五個層面部署建設國家重大創新基地,具體包括光電技術、機械制造、智能制造、計量科學等領域。科技部 國
科技部于2013年1月28日印發了《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具體內容如下:科技部關于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國科發高[2013]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
【導讀】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格局中,我國的創新能力位居幾何?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穩步上升,繼續領跑金磚國家;知識創造能力不斷提高,創新環境日益改善;主要指標表現突出,發展態勢長期向好;“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關鍵指標進展良好;企業創新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了精辟論述,強調指出: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順應時代特征、事關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選擇,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
第五篇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構建支撐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服務網絡,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第十五章 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促進創新創業為導向,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的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水
“兩院”院士大會于6月23日召開 分別修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章程》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兩院”6月22日聯合舉行媒體吹風會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將分別有536位院士和6位
什么樣算是創新型國家? 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2》,為監測創新型國家進程構建了一個“數測”模型。 令人振奮的是,報告顯示,與美國、日本、韓國和以色列4國類似,“十一五”期間,中國國家創新能力處在一個“超常規”躍升的上行軌道。 培育創新能力的“
■ 到202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我國科技創新“三步走”戰略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對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的歷史宣示,體現了強大的道路自信和時代擔當。 ■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優勢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7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習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科學技術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福祉。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習近平同志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李培根 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基本國策之一,今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必須有賴于自主創新。 應該承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有了極大提高,在一些高技術領域取得了可喜的創新性成就。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
基礎研究作為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科技進步的先導,是自主創新的源泉。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礎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發展的后勁。”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以科
科學技術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福祉。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習近平同志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
各位院士,同志們: 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今天隆重開幕了,這是全國科技界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七大強調,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現“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宏偉目標,為新時期我國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戰略任務和著力點,賦予科技界新的歷史使命。 一、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實現全面建成
繼2009年首次躍居全國首位之后,江蘇區域創新能力在2010年保持了第一的位置,依舊是全國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這是記者從12月23日公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0》了解到的。 報告顯示,與2009年相比,2010年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的總體格局略有變動,但是前7位地區的排名十分
25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4》正式對外發布,與2013年相比,2014年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總體格局略有變動,但前9名地區排名穩定,依次是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天津、重慶和安徽,湖北由去年的第12名上升至第10名。 報告顯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甘肅,由2013年的第
日前,科技部發布了《科研條件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和應用,具體包括科學儀器設備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前沿科學儀器設備、通用科學儀器設備、專用科學儀器設備、科學儀器設備關鍵部件和配套系統、科學儀器設備(裝置)二次開發6大方向。關于印發科研條件發展
“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有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意義重大而深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十八大報告眾多亮點中重要的一個。”日前,十八大代表、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報告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部分,用專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 路甬祥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實際上不僅是對科技界的撥亂反正,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聲。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86歲高齡的郭老在大會閉幕式上,滿懷激情地說:“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些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為做好規劃綱要的宣貫工作,現以“問答”方式就規劃綱要的編制工作、總體考慮和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任務、重點改革舉措等大家可能關心關注的相關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以幫助大家增進對規劃綱要的了解。 1. 中科院“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經過哪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作出部署。 《意見》要求,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充分發揮
如同在平靜的水面上扔進一塊巨石,20年前中科院的改革在中國科技界引起巨大反響,因為有的研究員下崗了。 當年,中科院將北京的4個與數學相關的研究所統一整合為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設置的創新崗位也就是從事科研的崗位只有200個,4個研究所卻有450個人競爭這200個崗位。在原有的160名研究員中,
核心要點: ■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把握發展自主權、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 推進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相互協調,持續發力。科
近日,由科普時報社、中國科普網、科米直播主辦,清華大學科研院、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承辦的“MSTA大家系列科技講座”第四期活動在清華大學召開,主題為“騰飛之翼: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與新科技革命”。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等7位演講嘉賓共同分享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
世界性國際競爭,既體現在經濟競爭,更體現在科技競爭。歷史已經表明:“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落伍者,曾是“一窮二白”的國家,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起點下,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經過60多年的科學技術發展,中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已成為當今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