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和生:完善博士后制度助力人才強國夢
“當時中國的博士后制度仍在籌備之中,中國科學院率先實施博士后制度,但對博士后的特殊政策尚未開始實施。”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在紀念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0周年之際回憶說。作為中國的第一位博士后,陳和生見證了中國博士后制度30年的發展,并提出未來博士后發展的建議。 1970年,陳和生從北京大學畢業,1978年考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79年4月被派遣到德國漢堡的德意志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在丁肇中教授的 Mark-J 實驗組工作。1984年5月,陳和生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同年11月,他回到祖國,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 當時,中科院和高能所克服了許多困難,盡最大努力給他提供了做科研的條件,使他回國后能夠立即開展工作,在此情況下,他也有幸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博士后。 陳和生表示,1985年,作為一名普通的青年科研人員,恰逢國家建立博士后制度,博士后研究是他科學道路上十分關鍵的一步。特殊的人......閱讀全文
陳和生:完善博士后制度 助力人才強國夢
“當時中國的博士后制度仍在籌備之中,中國科學院率先實施博士后制度,但對博士后的特殊政策尚未開始實施。”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在紀念中國博士后制度實施30周年之際回憶說。作為中國的第一位博士后,陳和生見證了中國博士后制度30年的發展,并提出未來博士后發展的建議。 1970年,陳和生從北京大學
閻輝:博士后制度走了樣
最近,饒毅《減少中國科學界浮躁的一個必要步驟》一文,提到中國科技界招博士后的話題,引起本人共鳴。 在歐美國家,拿到科研經費的“老板”,不管是資深的終身教授,還是初出茅廬的助理教授,在招聘博士后的權利上沒有差別。不存在只有正教授才有資格招博士后,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只能招技術員或碩士生的規
陳和生:造一臺“超級顯微鏡”
“極簡”是陳和生辦公室的風格。房內的辦公桌、茶幾、沙發,都是最簡單的擺設,唯一顯眼的是貼在墻上的工程圖紙。 就在這間略顯單調的辦公室里,這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中科院院士,主持締造了“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 3月25日,位于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建
陳和生院士談捕捉上帝粒子:中國出了大力
陳和生院士。 歐洲核子中心捕捉“上帝粒子”實驗所用的“緊湊型繆子線圈”探測器設備 該探測器示意圖 7月18日下午,記者一行如約走進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陳和生院士辦公室,就歐洲核子中心近日發布尋找希格斯玻色子最新進展進行專題采訪。作為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
陳潤生:精準醫學促使醫療產業變革和發展
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是近幾年興起的疾病治療方案,其最早來源于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邁向精準醫療:構建生物醫學研究和知識網絡及新的疾病分類體系》的報告中,在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一詞后,“精準醫療”便成為全球熱門話題,并
陳潤生:精準醫學剛剛上路
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現在,精準醫學已成為大眾熱詞,但我個人的觀點是,精準醫學雖然從本質上可能帶來變革,引導新產業發展,并且也許產業規模是巨大的,但現在它才剛剛上路。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我們目前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為什么說精準醫學才剛剛上路呢?我們的創新機遇
周其林院士:創新研究應是博士后制度核心
周其林 “博士后已經成為國際上科學研究的一支主力軍,許多原創性研究成果都有博士后的貢獻。而在我國卻很少見到博士后有創新研究成果。”近年來,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周其林一直在為博士后制度的改革奔走呼吁。 出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設立博士后
陳和生院士:建設創新型國家 科技人員責任重大
“我最關心的議題還是如何建立創新型國家。”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向《中國科學報》表示。 去年7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現在時間已經很緊張了。”陳和生說,盡管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社會所面臨的共同任務,但科技人員
我國將發揮高校等作用全面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3月10日向記者透露,今后我國將全面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主體作用,推動博士后工作健康發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已在包括全部“985”和“211”高等院校、各主要科研院所的415個單位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
陳潤生: 當選院士意味承擔更大責任
面對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耀眼頭銜,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潤生并沒有想象中的激動,而是心態平和地接受了《科學時報》記者的采訪。?“我想我這次能夠當選院士主要是評審專家對我兩方面工作的肯定。”陳潤生謙和地告訴記者,“一是我長期堅持在生物信息學方面進行研究,對基因組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