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納植物園為云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做環境教育培訓
3月1日至4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普工作者受邀為40多名來自全省各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進行環境教育培訓,并以植物園為基地開展環境教育的實踐體驗活動,以加深學員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應用。本次培訓班由云南省林業廳和云南省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主辦、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支持、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管理局承辦。在為期4天的培訓中,來自多家單位或組織的環境教育工作人員做了相關理論知識的講授。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自上世紀末提出“科普旅游”這一概念至今,在科普與旅游的有機結合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版納園的科普教育組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發展壯大。多年的工作積累使科普旅游成為了版納園一大特色,也使版納園在環境教育方面有了較多的一手材料。科普工作者王西敏、趙文婭受邀在此次培訓班中授課,介紹了環境解說、標識系統設計以及植物園在環境教育方面的實踐活動。 在3月3日的版納植物園實地實習中,版......閱讀全文
版納植物園為云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做環境教育培訓
3月1日至4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普工作者受邀為40多名來自全省各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進行環境教育培訓,并以植物園為基地開展環境教育的實踐體驗活動,以加深學員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應用。本次培訓班由云南省林業廳和云南省國家公園管理辦公室主辦、大自然保護協會(
西雙版納州長調研版納植物園
座談會現場 3月12日,西雙版納州副州長唐家華一行到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調研。版納植物園主任陳進參加座談會。 唐家華一行考察了降香黃檀、黃梨木、金絲柚木等珍貴木材的生長狀況和星油藤試驗基地,對版納植物園保育著諸多珍貴物種表示贊賞。雙方交流了珍貴木材的產業發展現狀。唐家華一
版納植物園“高級生態學野外培訓班”開班
培訓班現場 繼2009年成功舉辦第一期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高級生態學野外培訓班”之后,經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批準,版納植物園于11月23日在新科研中心舉行了第二期“高級生態學野外培訓班”開幕儀式。 中科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丁文軍教授、版納植物園主任陳進研究員等
樹體結構測量培訓班在版納植物園舉辦
5月8日至12日,樹體結構測量培訓班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舉行。本次培訓班由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和版納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主辦,來自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的各成員樣地和版納植物園的研究生共20多人參加。密歇根州立大學的Yoshiko Iida博士擔任本次培訓班主
版納植物園組織抗旱先鋒行動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利用“共產黨員抗旱救災先鋒行動”籌集的資金援助云南勐臘縣象明鄉曼莊村委會納竜村實施的村民飲水工程完工。至此,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時隔三年之后再次流入了這個山區偏僻傣寨的家家戶戶。 今年三月的為戰勝云南百年不遇的大旱,中共云南省委組織部發出
版納植物園發現蟲草新種
新發現的老君山蟲草(Ophiocordyceps laojunshanensis) 凡是由真菌Ophiocordycep寄生昆蟲體內,菌成熟時能產生子囊孢子體的蟲菌復合體,統稱蟲草。不同的蟲草有不同的寄主或者寄生真菌。蟲草全世界已經報道近400種,中國已經報道有73種。
西雙版納州調研版納園
座談會現場 為進一步加強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充分發揮科技支撐服務功能,2013年1月12日,西雙版納州委委員、常委、書記陳玉侯一行到版納園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產業發展工作。 座談會上,陳玉侯首先談到對西雙版納區位優勢的認識,他認為主要優勢在生態建設環境
他們找到了版納植物園之“最”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對生物多樣性數據記錄的重視,以及社會公眾高漲的博物記錄熱情。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利用國內外資深愛好者,不斷豐富版納植物園的物種探索和記錄,版納植物園的生物多樣性記錄數據逐月提高。目前,共有1366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和愛好者參與記錄,總數量達4409種
時隔21年,大果五味子野外回歸
大果五味子成熟果實 版納植物園供圖 最近,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中心民族植物展示組工作人員黃天萍和張淑紅前往紅河州河口縣云南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國家級二級保護植物大果五味子的野外回歸活動。? 回歸小苗來源于同一個母本,該母本于2001年由在河口
版納植物園“植物園與生物分類項目”通過驗收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承擔的 “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inneo)的保育和開發利用研究” 、“喜馬拉雅特有植物象牙參屬(Roscoea)的系統發育及譜系生物地理學研究”、“三種蒟蒻薯屬植物的分子譜系地理學研究”等三個“植物園與生物分類學研究項目”于
芬蘭專家考察亞行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建設項目
1月10日至14日,芬蘭大使館高級顧問Pirkko Poutiainen女士和Eric Tilman先生一行2人,在云南省環境保護廳對外交流合作處許云華、西雙版納州環境保護局局長胡紹云等人的陪同下,對亞行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建設示范項目(以下簡稱BCI-XSBN項
版納植物園舉辦第十六期園林園藝技工培訓班
8月31日,由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組織舉辦的第十六期園林園藝技工培訓班結束。來自景洪市綠化管理處、77330部隊等相關單位的人員以及思茅師專學生共計73人參加了此次培訓班。 此次培訓邀請了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經濟植物試驗推廣站的部分科技人員擔任授課教師,向學員們講授了
版納植物園舉辦CNERN/CERN生態系統相關知識培訓班
5月25日至27日,國家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網絡(CNERN)/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生態站數據集出版與信息共享系統建設培訓班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舉辦。來自全國53個野外臺站、CERN綜合中心、各分中心以及科學院、科技部、農業出版社相關部門共計12
版納植物園揭示蜜蜂報警激素新功能
當蜂群受到威脅時,蜜蜂通過叮、咬等方式攻擊敵人,同時釋放報警激素。在蜂群旁,報警激素起招募同伴、標記敵人等作用,但在食源地,報警激素能否起到預警效果? 蜜蜂在花叢中采集時,可能會遭遇多種捕食者如蜘蛛、螳螂和螞蟻等捕食。黃猄蟻(Oecophylla smaragdina)是熱帶地區常見的捕食者,
版納植物園番木瓜miRNA研究獲進展
番木瓜(Carica papaya)又稱木瓜,是十字花目番木瓜科水果。番木瓜不僅可以作為水果食用,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作為一種重要的熱帶植物,番木瓜的產量和質量常常受到病蟲害的嚴重影響。其中為害最普遍及最嚴重的首推由病毒引起的番木瓜環斑花葉病,除此之外,還有10多種真菌病害,如炭疽病、葉斑病
版納植物園發現胡蜂具有超長嗅覺記憶
胡蜂屬于肉食性昆蟲,作為捕食者,其采集活動與胡蜂個體的學習記憶能力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一方面是為了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胡蜂需要記住被捕食對象與巢址之間的路線和被捕食者如蜜蜂的具體位置,以獲得最佳的采集方案。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組科研人員龔志文與研究員譚墾等通過
版納植物園首次鑒定胡蜂性信息素
胡蜂是膜翅目胡蜂總科(Vespoidea)昆蟲的總稱,更多的指胡蜂科(Vespidae)的真社會性昆蟲種類,通常具有大型巢群。除了人們所熟悉的作為高蛋白質食物外,它們也是亞洲地區最重要的節肢動物類捕食者之一。小胡蜂Vespa velutina是種群密度最高的胡蜂種類。近年來,一種源自我國沿海地區
第二屆熱帶森林生態學研討會在南寧召開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熱帶森林生態學重點實驗室于9月13日至18日在南寧召開了第二屆熱帶森林生態學學術研討會,這是繼2009年與海南大學舉行首屆熱帶森林生態學學術研討會后的又一次大會,目的是加強熱帶森林生態學研究人員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學術交流。該會由版納植物園重點實驗室主辦、廣西
昆明分院/貴州省科學院生態觀測培訓班開班
會議現場 為推動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更好地保護梵凈山生物多樣性,提升梵凈山森林生態系統監測和研究水平,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貴州科學院、梵凈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中科院昆明分院決定聯合開展共建梵凈山生態站專項合作,為此,三方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昆明分院相關單位將對口培訓貴
李家洋出席版納植物園科研中心啟用儀式
1月1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科研中心正式啟用。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中共西雙版納州委書記江普生,州委副書記、州長刀林蔭和來自地方各級政府、相關科研機構、兄弟院所、施工單位的嘉賓共100多人參加了慶典。版納園黨委書記、副主任李宏偉主持大會。 慶典會上,版納園主任陳進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版納植物園熱帶榕樹生理研究新進展
桑科榕屬植物是熱帶雨林食物鏈關鍵種,約有900種,廣泛分布于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中有近500種營半附生生活,這類植物種子被鳥類傳播到樹干上、樹丫部位,在那里萌發、生長,氣生根逐漸向下生長,最終扎根到土壤中。有些種氣生根特別發達,發育成絞殺植物。由于幼年階段營附生生活,經常缺乏養
版納植物園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揭牌
9月18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在元江縣舉行了揭牌儀式暨發展規劃咨詢討論會。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蘇圣兵、元江縣委副書記羅明燦,以及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相關負責人共同為生態站揭牌。 在揭牌儀式上
版納植物園獲2016年度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
10月26日至27日,以“創新 綠色 共享”為主題的2016年中國植物園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 年會期間,經專家評選,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被授予2016年度中國最佳植物園“封懷獎”,以表彰版納植物園在科學研究、植物保育、科普教育、園林園藝、旅游開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與會專家認為版納植物
中科院版納植物園將率先建設世界一流植物園
1月3日,為期4天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建園60周年紀念暨系列學術活動舉行。 版納植物園園主任陳進表示,60年來,版納植物園在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卓著。在國內率先開展民族植物學的研究、建成我國第一個熱帶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11700種植物物種
版納園與西雙版納管理局第七次科技合作交流年會召開
10月25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第七屆科技合作交流年會在西雙版納布龍州級自然保護區布朗山中心管理站召開。版納園主任陳進、書記李宏偉、副主任曹敏,管理局局長楊松海、副局長劉林云等領導,部門/管理所負責人、科技合作項目負責人等共36人參加
云南西雙版納發現中國新記錄屬植物大花舟翅桐
云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20日通報稱,近日,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尚勇管護所在開展資源監測過程中發現一喬木樹種,經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專家鑒定為舟翅桐屬大花舟翅桐,系中國新記錄屬植物。 大花舟翅桐屬錦葵科舟翅桐屬,花色為橘黃色漸變橘紅色,樹干高達35米至45米。該種不僅是中
版納植物園非催化快速水解技術獲美國ZL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能源研究組研究員方真發現,將木材或纖維素置于堿性或酸性溶液中,然后再將得到的混合物與高溫水溶液混合,并以一定的加熱速率加熱至一定的高溫,則可以實現木材或纖維素的完全溶解和快速水解。以該實驗結果為基礎,方真發明的快速水解技術獲得兩項美國專利(專利號:US paten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新科研中心啟用
熱帶資源植物實驗樓外景,其建筑風格參照傳統傣民族建筑形式。 1月1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新科研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依據版納植物園的園區總體規劃,新科研中心選址于該園區東門東南側的盾形地塊上,是該園自建園以來建設及投資規模最大的基建項目,總投資8700萬元。新科研中心包括資源植物研究中心
哀牢山生態站完成“網絡環境建設”項目
11月8日12日,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科技外事處網絡工作人員前往哀牢山生態站,在原來專線光纜開通的前提下,實現了自動觀測設備數據即時下載與傳輸;將哀牢山生態站與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園部、昆明分部、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及中國科技網的視頻會議系統等進行了連通,完成了調試工作。這標志著哀牢山生態站完成了其
版納植物園揭示捕食信號對蜜蜂學習記憶的影響
在長期共存中,蜜蜂進化出了相應的防御天敵的策略。蜂巢的守衛蜂能夠很好地感知捕食者的出現并做出防御行為;野外的采集蜂也能感受到被捕食同伴釋放的報警信息素并改變采集策略。在經典的蜜蜂條件反射(Proboscis extension reflex,PER)實驗模型中,天敵的氣味或同伴的報警信息素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