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治理黑臭水體要避免陷入重治理、輕保持,重晚期、輕長效的誤區,重視長效的治理模式,針對不同河流特點,將現有技術集成,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理效果。 ●我國的河道黑臭水體治理,應當和海綿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同時,還應當綜合管網建設、污水處理、污泥處置等 ●黑臭水體治理,模式比技術更重要。治理應該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水文水質特征、治理目標、階段,綜合采用不同技術。行政部門應對不同方案進行綜合、系統和全方位的對比 ●很多治理修復技術都過于急切,長期看來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比如河道曝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應急性的問題。黑臭水體治理應該重視集成技術,強化管理,進行長效運行 去年4月,國家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對城市消除黑臭水體定下時間表。“水十條”提出,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閱讀全文
國家發展改革委定于2018年7月2日(周一)上午10:00,在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我委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出席,介紹“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有關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孟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發改委專題新聞發布會。綠色發展是大家都很關心
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河北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鋼鐵
繼發布實施“大氣十條”后,國務院近期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因任務硬、措施狠、目標實、規格高,該計劃被普遍解讀為前所未有的治水行動計劃,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推進水環境治理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計劃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大幅
2015年,中央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會同有關部門,推出了“1+6”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組合拳”。“1”就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6”包括《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