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端粒酶與表觀遺傳關聯
在每次DNA復制完成后,染色體末端都會有輕微的縮短,這個末端重復序列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端粒保護編碼DNA區域。在干細胞中,端粒酶能延長端粒結構,因此細胞分裂能不斷進行,而在體細胞中,由于編碼端粒酶基因的催化亞基:端粒酶逆轉錄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被表觀遺傳沉默,因此端粒酶失去了催化作用。值得關注的是,對于大多數癌細胞來說,端粒酶可以被再次打開,幫助細胞增殖。 在2013年,研究人員在癌細胞系中發現了兩個頻繁出現的TERT啟動子突變,TERT基因啟動子突變的發現一方面解釋了癌細胞端粒酶重激活機制(癌癥發生的基礎之一), 另一方面也為癌癥診治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診斷或治療的分子靶點)。 但是對于這種基因突變的激活機制,科學家還不是很清楚,為了探索TERT激活機制,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Thomas Cech 實驗室的一位博士后研究員——Josh Stern分析了癌細胞系......閱讀全文
端粒酶的基本特性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人端粒是由6個堿基重復序列(TTAGGG)和結合蛋白組成。端粒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可穩定染色體的功能,防止染色體DNA降解、末端融合,保護染色體結構基因DNA,調節正常細胞生長。由于正常細胞線性DNA復制時5'末端消失,隨著體細胞不斷增
腫瘤檢測--端粒酶介紹
端粒酶介紹: 端粒酶是一種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特殊反轉錄酶,與真核生物細胞DNA末端的端粒(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及結構)的合成有關。正常體細胞的端粒長度是隨著細胞的分裂逐漸縮短的,端粒酶活性增強,可維持端粒的長度不縮短,使細胞永久增殖而癌變。故端粒酶檢測及其抑制劑可用于腫瘤診斷和治療。端粒酶正常
什么是端粒酶RNA?
端粒酶RNA(TR),是端粒酶的一個組成部分,由端粒酶RNA基因(TERC)編碼。端粒酶RNA在脊椎動物中,纖毛蟲和酵母菌的序列和結構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但它們共享一個5'假結結構的模板序列。脊椎動物端粒酶RNA的3'H / ACA snoRNA的域。
Science:端粒酶的調控
對于所有多次分裂的細胞來說,維持染色體兩端端粒(telomere)的長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種稱作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可使兩端得以延長,以抵消每次染色體拷貝所發生染色體縮短。端粒酶是細胞生存的必要條件,端粒酶功能喪失可導致干細胞自我更新障礙,從而引起諸如先天性角化不良、再生障礙性貧血和
端粒酶的合成辦法
端粒的存在是為了維持染色體的穩定。沒有端粒,則末端暴露,易被外切酶水解。而報道說端粒與生命長短有關,這只是個說法,還沒成定論。端粒不是用DNA聚合酶來合成的,是用端粒酶來合成的。端粒酶中含有RNA模板,用來合成端粒。
腫瘤檢測--端粒酶介紹
端粒酶介紹: 端粒酶是一種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特殊反轉錄酶,與真核生物細胞DNA末端的端粒(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及結構)的合成有關。正常體細胞的端粒長度是隨著細胞的分裂逐漸縮短的,端粒酶活性增強,可維持端粒的長度不縮短,使細胞永久增殖而癌變。故端粒酶檢測及其抑制劑可用于腫瘤診斷和治療。端粒酶正常
深度解讀:端粒與癌癥的那些事!
當機體細胞分裂時,子代細胞通常會接收來自母體細胞基因組的相同拷貝,然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偶然性的錯誤往往會產生引發癌癥的基因突變;為了避免有害基因對有機體的不利影響,產生偏離正常染色體數量的突變細胞就會被細胞的保護性機制所清除;近日,來自德國弗里茨—李普曼研究所( Fritz Lipmann In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活性介紹: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結構,由一富含鳥嘌呤的重復DNA序列及其相關蛋白組成。端粒是保護染色體末端穩定必不可少的結構。端粒長度的維持需要端粒酶活性的存在。永生細胞和腫瘤細胞能夠長期生存,端粒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體組成的復合體,屬一種專一的依賴RNA
諾貝爾獎得主Cell發布端粒酶重要發現
隨著染色體繩索的復制,它的兩端會遭到磨損。然而由于染色體的末端有著額外的細繩,磨損不會觸及重要信息所在的繩索主體部分。這一額外的細繩被稱作為“端粒”。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經歷多輪復制,這一端粒細繩會分解直至染色體喪失它的保護末端,這種“磨損”觸及繩索,破壞染色體導致了細胞死亡。 這樣當然好——最終
概述端粒酶的功能特性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人端粒是由6個堿基重復序列(TTAGGG)和結合蛋白組成。端粒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可穩定染色體的功能,防止染色體DNA降解、末端融合,保護染色體結構基因DNA,調節正常細胞生長。 由于正常細胞線性DNA復制時5'末端消失,隨著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