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需要加速器
兩天前,謝家麟院士告別了一生鐘愛的粒子加速器和物理科學世界。但對他來說,科學探索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程”,他在粒子加速器科學技術上的卓越成就,也將和“謝家麟星”一樣永久閃耀。 4年前的2月,在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這位國際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學家當著眾人的面評價自己“很一般,很平常,不聰明”。在談到什么是科研工作時,他說,“就是解決困難。路都擺在那了,你順著走,還叫什么科研工作?科研的根本精神就是創新,就是沒有路可走,自己想出條路來走。”科學大家的這番話,凝結了他一輩子在科學探索之路上的心得和體會。 就像音樂家使用音符組成美妙的音樂,詩人憑借字句的安排詠出千古絕唱,高能物理和加速器研究者,是利用電磁場和粒子運動的規律,向人類探索物質本源的終極夢想不斷邁進。謝家麟先生領導設計和制造的粒子加速器,就像一枚枚科學探針,探究著微觀物理世界的基本規律,同時也驅動著他向自己的科學與人生夢想加速前進。 對創新的執著是謝家......閱讀全文
“謝家麟獎”首次在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上頒發
5月12日,正在韓國釜山舉行的第七屆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IPAC’16)首次頒發了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院士謝家麟命名的“謝家麟獎”(Xie Jialin Award)。 這是國際粒子加速器大會的最高獎項。該獎項由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ACFA)于2014年提議并通過。 當每年一
謝家麟:創新是沒有終點的旅程
1920年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1943年畢業于燕京大學物理系,1951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博士學位。1955年,他回到祖國,曾擔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八七工程”加速器總設計師、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總設計師和工程經理、國家863高技術主題專家組顧問,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夢想需要加速器
兩天前,謝家麟院士告別了一生鐘愛的粒子加速器和物理科學世界。但對他來說,科學探索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程”,他在粒子加速器科學技術上的卓越成就,也將和“謝家麟星”一樣永久閃耀。 4年前的2月,在獲得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后,這位國際著名的加速器物理學家當著眾人的面評價自己“很一般,很平常
祝賀謝家麟院士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告會舉行
3月9日上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學學院與九三學社中科院第八支社在中關村園區聯合舉辦了“祝賀謝家麟院士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告會”。 原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張闖研究員作了“謝家麟院士的科學技術成就和粒子加速器”主題報告。他介紹了我國目前粒子加速器的現狀、取
“白手起家”的科學大師
在生命的最后歲月中,謝家麟把僅剩的一點點精力都留給了“粒子加速器”。他堅持看英文專著和學術論文,85歲時還向學生推薦《自然》雜志上最新的文章;邁過90歲的門檻,他每周一仍拄著拐杖,去中科院高能所“問問所里最新的科研進展”;就在上個月底,96歲的他還參加了所里的院士座談會,用略快的語速暢談著“高能
謝家麟:在科研面前閑不下來的那顆心
2月14日,91歲的謝家麟院士拄著拐棍,在人攙扶下走到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上,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了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大紅證書。 這位老人清晰可見的笑容和中國科技界最高榮譽一起定格在眾多媒體的相機上。 大笑是謝老的招牌表情。翻閱他年輕
謝家麟、吳良鏞獲2011年國家最高科技獎
中共中央、國務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等領導人出席大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粒子加速器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謝家麟,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著名建筑與城鄉規劃學家、新中國建筑教育奠基人
國家最高科技獎不能總是“老人獎”
2月14日上午,人民大會堂舉行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謝家麟,著名建筑與城鄉規劃學家吳良鏞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記者統計發現,從獲獎時的年齡來看,自2000年創立“國家最高科技獎”至今,20位獲獎人中,得獎時年齡超過80歲的有15人,占總獲獎人數的75%。
磁透鏡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全名為“荷電粒子加速器”,是使帶電粒子在高真空場中受磁場力控制、電場力加速而達到高能量的特種電磁、高真空裝置。是人為地提供各種高能粒子束或輻射線的現代化裝備。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粒子加速器有用于電視的陰極射線管及X光管等設施。一部分低能加速器
EMMA粒子加速器在英國啟動
位于英國的EMMA。 如果你對于粒子加速器只有一件事有把握,那肯定是它們高昂的造價。位于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斥資30億歐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便是一個最極端的例子。 然而,在天平的另一端,也許有一家醫院會希望能用一臺加速器產生的質子束治療癌癥患者,而這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