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
近日,科技部、省政府聯合下發文件,批準建設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標志著青海大學實現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也實現了青海省在這一領域中歷史性的突破。 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瞄準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恢復這一重大科學問題,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需求,凝練形成了高原作物與牧草種質資源利用與創新、高原生態系統功能及演替規律、水文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等三個研究方向,定位于應用基礎理論研究,以農作物和牧草新品種培育、青藏高原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高效水資源利用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創新為重點,著力解決高原生態保護和恢復相關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 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日常管理以省政府為主,省政府將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實驗室基本科研業務和開發運行,并在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引進及條件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科技部將通過項目和人才計劃對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予以支持。 實驗室將......閱讀全文
青海三江源保護穩步推進
青海省積極探索建立以生態保護為重點、以改善民生為核心、以發展經濟為基礎的三江源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陸續啟動實施了11個方面的具體補償政策,使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 2012年,青海省財政、環保等部門出臺實施了生態環境監測評估、草原生態管護機制兩項補償政策,
青海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
近日,科技部、省政府聯合下發文件,批準建設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標志著青海大學實現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也實現了青海省在這一領域中歷史性的突破。 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瞄準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恢復這一重大科學問題,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
科技部青海省共建三江源生態高原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批準建設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 國科發基〔2015〕462號 青海省科技廳: 為進一步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科技部決定通過創新機制、省部共建的方式建設一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加強資源集成,加大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社會
青海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長效機制
為促進三江源頭生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青海省先行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已陸續啟動實施涉及11個方面的具體補償政策。 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受多種因素影響,這里生態問題日益嚴重,影響到源區及中下游水域。2005年國務院批準實施《青海三江源
青海今年投資15.4億元保護三江源生態
據新華社報道,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完成投資15.4億元,這是該工程實施以來投入資金最多的一年。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區,總面積39.5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也是中國首個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被譽為“
青海省首次開展三江源區典型植被光譜監測
8月9日至14日,青海省環境監測中心聯合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首次開展三江源區典型植被光譜監測工作。 此項監測工作突出傳統監測與現代監測技術的結合,監測內容包括植被樣點的典型植被的光譜信息以及植被群落結構、蓋度、頻度、地面生物量等。植被光譜信息的測定是地面監測與遙感監測相互結合的
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
科技部、青海省政府近日聯合下發文件,批準在青海大學建設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據悉,該實驗室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擔任主任。該實驗室將重點研究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恢復這一重大科學問題,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需求,凝練形成了高原作物與牧草種質資
青海省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由青海省科技組織,以青海大學為依托單位的“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重點實驗室”,被國家科技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聯合批準建設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為集聚創新要素,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青海大學在整合“青海省高原作物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和“青海
青海大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
近日,科技部、青海省人民政府聯合下發文件,批準建設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標志著 青海大學 實現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也實現了青海省在這一領域中歷史性的突破。 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瞄準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恢復這一重大科學問題、針對區域經濟發
青海今年投資15.4億元大力保護三江源生態
記者從青海省三江源辦公室獲悉,今年以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完成投資15.4億元,這是該工程實施以來投入資金最多的一年。 據介紹,今年,三江源地區完成黑土灘治理200萬畝,封山育林73.1萬畝,重點沼澤濕地保護50萬畝,建成灌溉飼草料基地面積2.5萬畝。 專家認為,經過7年生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