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環保部近期連續出臺的系列環評制度性文件之一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機制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到2016年底,建立全過程、全覆蓋的建設項目環評信息公開機制,保障公眾對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方案說,環保部政府網站設立環評資質信息專欄,將所有環評機構和從業人員的資質信息和誠信記錄全部公開。同時,方案提出,建設單位不公開環評信息,環保部門將對其環評報告書不予審批。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表示,方案將促進環保部門規范、公正、透明審批,企業依法履行環保責任,推動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媒體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建設單位環評報告書應在報批前公開 對于建設項目環評報告書公開,環保部此前已出臺相關要求,但是,公開具體方式以及內容仍屬粗線條。方案對此進行了完善和細化。 根據方案要求,建設單位既是建設項目環評公眾參與和履行環境責任的主體,也是建設項目環評信息公開的主體。建設單位有義務對環評信息全過......閱讀全文
名 稱關于加強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措施監督管理的通知 索 引 號000014672/2020-00010 分 類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生成日期2020-12-31 文 號環辦環評〔2020〕36號 主 題 詞關于加強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措施監督管理的通
吳豐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環境保護湖泊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湖泊污染基礎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大水專項健康預警主題“流域水環境風險評估與預警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負責人 突發環境事件近年來在各地高發,關系群眾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2月17日,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詳情如下: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部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標準是我部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支撐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基礎。為不斷完善環
日,環境保護部公布了今年9~10月獲得環境影響評價批復的電力建設項目名單,其中包含水電、火電、核電、電網建設等多種領域、共12個項目,內有火電項目3項、“上大壓小”項目3項、水電項目2項、核電項目3項、電網工程項目1項。同期公布的還有1項暫緩批復的“上大壓小”項目。 具體來看,獲得環評批復
劃分50個大類,9月1日起施行 中國環境報記者謝佳瀝7月13日北京報道 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近日簽發第44號環境保護部令,公布了新修訂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以下簡稱新版《名錄》)。新版《名錄》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2015年4月9日公布的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
環境保護部令部令 第48號 《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已于2017年11月6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環境保護部部長 李干杰 2018年1月10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排污許可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行政法規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1號) 為了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活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本
環境影響評價(以下簡稱“環評”)制度是我國生態環保領域一項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環境質量現狀監測所獲得的監測數據是環評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數據。受各種因素影響,目前環評現狀監測工作存在一些問題,急需用相應的制度予以規范,從而保證現狀監測數據準確可靠。 環評監測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工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并積極支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以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和規范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工作為抓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網站獲悉,近日《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征求意見稿)》已經編制完成,并開始向有關單位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10月20日。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工作應遵循資料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24日消息,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稱,生態環境部堅決反對、嚴格禁止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中對企業采取簡單粗暴的處置措施,對既影響損害生態環境部門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損害合法合規企業的基本權益的“一刀切”行為零容忍。資料圖:生態環境部。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24日,生態環境部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重型車用汽油發動機與汽車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Ⅲ、IV階段) (GB 14762-2008)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保護環境,防治污染,制定本標準。 &nb
1980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湖南省洣水洋塘魚道,是當時國內設計建設的技術最先進、功能最齊備、具有完整試驗監測資料的魚道。但由于種種原因,1984年以后停止使用。 環境保護部近日會同農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以環境影
短序:之前,很多環評人還抱著僥幸心理,去年剛修訂發布的環評分類管理名錄,應該不會這么快就修訂,環評還能搞搞。 可是,《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環大氣[2016]45號)明確:2016年底前,完成建設項目環評分類調整。其中,對于基本沒有環境影響的項目,取消環評審
中新網8月22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簽署第559號國務院令,公布《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根據條例,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否則將不予審批。 該條例的制定為了加強對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
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了《關于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嚴格環境影響評價準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要進一步發揮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調控、引領和約束作用,強調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了《關于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嚴格環境影響評價準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要進一步發揮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調控、引領和約束作用,強調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環評資質取消”這個話題之前就很受關注,尤其是最近環評法修訂后,這個話題更是被炒的沸沸揚揚,業界各種聲音都有,我把大家的看法從頭捋了一遍。總結了以下5點: 1、5年以上高工等同環評工程師,你怎么看? 一些聲音認為,行業里的高工數量遠超過環評師,就這么大的蛋糕,又進來一批狼,這個變革讓行業競爭
環境保護部日前印發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環境保護部《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制定,目的是進一步保障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加強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公開、透明,方便公民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實施《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定的輻射安全許可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銷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單位(以下簡稱“輻射工作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輻射安全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 進口
用單一環境影響指標衡量建筑是否“綠色”,是不可取的。 在小區里多鋪些草坪、多種些樹并不代表里面的房子就是綠色建筑。建設部科技司負責人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即使是那些依據國外的評價標準建設的所謂綠色建筑、生態建筑也不一定真正適合中國國情。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對綠色建筑進行評估呢? 清
●介入重建 ●公眾參與 ●保證效果 規劃環評:指將環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觀經濟決策鏈的前端,通過對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的分析,對各類重大開發、生產力布局、資源配置等提出更為合理的戰略安排,從而達到在開發建設活動源頭預防環境問題的目的 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環評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2002年,國家出臺了《
為進一步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推進排污許可制度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依據《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號)和《關于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銜接相關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2
近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正式印發《江蘇省生態環境社會化第三方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于2019年1月7日起施行。圖片來源于網絡 江蘇省生態環境社會化第三方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對生態環境社會化第三方服務機構(以下簡稱“第三方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第三方服務行為,促進第三
各區生態環境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保稅區管理局、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各有關單位: 為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效率,更好地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功能,按照市政府印發的《本市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滬府規〔201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結構性改革轉型期,環境治理也邁入了全面整治攻堅期。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此前就曾指出,2016年是確定“十三五”環境保護頂層設計的一年,也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環保工作任務艱巨。 那么,2016年已然結束,為了確保“十三五”期間環保工作順利進行,有效改善我國環境質量,國家各部門
為進一步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統一管理尺度,環境保護部組織編制了水泥制造、煤炭采選、汽車整車制造、鐵路、制藥、水利(引調水工程)、航道等7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試行)。 7個審批原則分別適用于:水泥制造(包括水泥熟料制造以及配套 石灰巖礦山開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
生態環境部近日修訂印發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 130—2019)(以下簡稱《規劃環評導則 總綱》)。就《規劃環評導則 總綱》的主要內容、修訂重點,生態環境部環評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圖片來源于網絡 問:《規劃環評導則 總綱》修訂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近年來,習
新修訂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將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為保證此辦法的順利實施,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了相關配套的規范性文件,細化環評機構從業要求,進一步規范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秩序,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同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管理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妥善處理改革與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