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悉,該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在國內首次成功利用超強超短激光產生一種反物質——超快正電子源,這一發現未來將在材料的無損探測、激光驅動正負電子對撞機、癌癥診斷技術研發等領域得到重大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等離子體物理》上。 “反物質”這一物理學概念由英國科學家狄拉克于1928年根據推測得出,1933年他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物理學家認為,我們周圍環境中的物質是正物質,它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質子和帶負電的電子以及中性的中子組成。然而,每一種粒子都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由帶負電的反質子和帶正電的正電子組成的物質就是反物質。反物質研究在高能物理、宇宙演化等方面屬于理論前沿,同時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比如,正電子斷層掃描成像PET-CT在癌癥診斷等方面已在國內廣泛應用。 理論認為,反物質只要和正物質相遇就會湮滅,因此難以產生和保存,目前科學家很難在宇......閱讀全文
編者按: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發展基礎科學研究的主要科技創新平臺,對促進我國科學源頭創新,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支撐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但當前我國社會公眾對兩者的建設背景、理念、歷程和功能定位還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統一的認識。為此本報告著重梳理了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歷程
國科發基〔2010〕578號 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四川省科技廳、陜西省科技廳: &nb
分毫不差地操作著精密儀器、精雕細琢地制備著催化劑、嚴謹認真地調控著原子、分子層次的微環境……在方寸天地之間,從每一次微妙的反應變化之中,追求更快、更純、更穩定,探尋萬噸級乃至百萬噸級的化工生產解決方案。 這些,是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日復一日的工作與目標。從實驗室小試牛
近日,火行綜合整體批次發布近期相關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指南,供廣大網友申請參考。2021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根據科技部和財政部關于《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結合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工作基礎及國內外學科發展趨勢,特制訂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王俊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張龍研究員、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全忠研究員,以及上海光機所中科院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Werner Blau教授等)在國際學術期刊ACS Nano上發表題為Ultrafast Satur
10月9日,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傳來了2018年基頻激光反射薄膜元件激光損傷閾值國際競賽結果:中國科學院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薄膜光學實驗室研制的激光反射薄膜元件再次折桂,與2012年、2013年獲勝相比,優勢更加明顯:損傷閾值高出第二名20%。 高功率激光薄膜是構成激光聚變裝置、超強超
5月30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最近在拍瓦(千萬億瓦,PW)超強超短激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拍瓦超強超短激光能在實驗室內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強電磁場、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時間尺度綜合性極端物理條件,在激光加速、激光聚變、阿秒科學、天體物理、核物理、高能物理、原子分子物理、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超強超短激光驅動的等離子體韋伯不穩定性及強磁場產生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利用一束飛秒預脈沖激光產生膨脹的高溫稠密等離子體半球,然后再利用一束飛秒強激光驅動強流電子束誘導等離子體韋伯不穩定性的增長,實驗獲得了強度高達千特斯拉(kT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通過優化原始創新環境、強化國家科技計劃原創導向、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創新科學研究方法手段、強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始創新
9月23日至26日,在2012年高功率激光光學材料年會(SPIE 2012 Laser Damage---XLIV Anuu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
導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飛秒激光驅動金屬絲波導螺旋波蕩器新概念,與南開大學現代光學研究所合作開展實驗,首次利用這一全新的波蕩器方案實現了強THz輻射輸出。 &nbs
10年前,施一公在清華的實驗室剛剛啟動,開始第一個科學實驗。如今,他的實驗團隊于2015年發表的RNA剪接體結構已經登上了國際經典生物化學教科書的封面。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說:“2006年當我決定放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職位全職回國時,有很多人疑惑不解。今日回頭看,再沒有人會懷
由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10年全國強場激光物理會議暨國際強場激光物理研討會近日在上海舉行。 全國強場激光物理會議是兩年一屆的全國性學術會議,至今已連續舉辦8屆。 本次會議共交流學術報告150篇,其中特邀報告51篇
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4號),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解決我國基礎研究缺少“從0到1”原創性成果的問題,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制定了《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 《方案
從1999年1.4TW(太瓦,功率單位)的“極光Ⅰ號”,到2001年20TW的“極光Ⅱ號”,再到2006年研制的350TW“極光Ⅲ號”,中科院物理所光物理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擁有百TW級激光裝置的少數實驗室之一。 激光裝置水平的不斷提升,不僅印證著實驗室邁入國際先進水平的歷程,
6月17日,由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聯合所團委共同組織的“上海光機所第四期青年創新科技論壇”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密蘇里大學物理和天文學系俞平教授來所進行學術交流。青年創新促進會成員、青年職工及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在上午的學術交流會上,俞平
高亮度X光源由于其在材料、生物研究等方面的廣泛應用,一直是國際相關科研領域追求的目標。韌制輻射、同步輻射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XFEL)等都可以產生高亮度X光源。超短超強激光通過不同相互作用機制,可在從THz到伽馬射線的各個頻段產生高亮度超短電磁輻射源。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近日,中科院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承擔的大口徑脈寬壓縮光柵用膜研制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該項目組參與研制的大口徑脈寬壓縮光柵應用在大能量拍瓦激光系統上,獲得了皮秒級的較高能量輸出,在光柵面上經受了0.54J/cm2(5ps,1053nm)的激光作用而沒有任何損壞,光柵抗激光破壞能力與美國O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與恒益光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攻關,近期在神光-Ⅱ裝置升級項目用偏振片基板加工工藝技術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有力支撐了神光-Ⅱ裝置升級項目節點目標的完成。 神光-Ⅱ裝置升級項目所需的偏振片基板加工是在經過幾年委托其他國內單位加工反
相對論強激光是高能量密度物理的重要研究手段,其高動量密度也在光壓加速等方面有重要應用,但其角動量效應一直被忽視。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6月10日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Light Fan Driven by a Relativistic
里德堡態是指原子或分子中某個電子被激發到高能量軌道的一種狀態。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里德堡態原子或分子具有一些獨特性質:它們對于磁場或碰撞等外界影響極端敏感,很容易與微波輻射發生作用,因此在光學物理等領域各種實驗中都會涉及到它。 近期,華東師范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吳健教授團隊在超
我國科研人員近日在中紅外強場物理前沿研究領域獲得重要成果:利用上海光機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新近建成的可調諧中紅外波段的超強超短激光平臺,開展了強場原子閾上電離的實驗與理論的深入研究,從實驗中發現了中紅外新波段(例如,2000nm波長)強光場中,原子的閾上電離電子能譜在低能端出現了令人驚異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獲悉,該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利用超強超短激光,成功產生反物質——超快正電子源,這一發現將在材料的無損探測、激光驅動正負電子對撞機、癌癥診斷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等離子體物理》雜志上。 每一種粒子都有一個與之相對的“反粒子”。193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徐至展領導的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相對論渦旋光物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經典光學認為,光在介質平面反射時,入射光、法線和反射光在同一平面,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對于相對論強度的渦旋激光光束,這一基本原理面臨新的挑戰,相對論渦旋激光和等
檢測實驗室是指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能向社會提供檢驗檢測和校準服務的技術機構的總稱。它具有保證產品質量、推動技術進步、規范市場秩序、破除技術壁壘、保障民計民生、維護公共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技術支撐作用。 “十二五”時期是天津在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實現城市定位的關鍵時期。檢測實驗室的
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亦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今日中國的光譜技術已從國際上“跟跑”躍升到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背后,老中青科學家,克服了嚴峻的挑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隨著將在成都召開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中國光學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和分析測試百科網聯合舉
“沒有想到是一項技術獲獎。”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并沒有出現在任何一份預測名單當中。 就連獲獎者之一、物理學獎史上第3位女性——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科學家唐納·史翠克蘭(Donna Strickland)在接到諾貝爾獎現場的電話時都激動地說:“首先,必須得說這很瘋狂!”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
近期國內外強激光研究機構成功建造了數拍瓦超強激光裝置(1拍瓦=1015瓦),并同時進一步計劃建造更強的百拍瓦量級激光裝置(譬如,今年諾貝爾獎獲得者Mourou教授等人推動的ELI激光裝置)。這些裝置輸出的激光脈沖的聚焦強度能夠達到1025W/cm2(激光電場強度達1016V/m),這會將強激光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