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人民法院環境保護行政案件十大案例。這是最高法繼2014年12月后,第二次發布環保行政案件十大案例。其中,“劉德生訴膠州市環境保護局環保行政處罰案”入選,理由是,山東省膠州市環保局依法行政,在法定幅度、范圍內正確行使了職權,對行政裁量權寬嚴相濟把握適度,有一定示范意義。 這起案件的起因是山東省膠州市一冷庫項目未經環保部門批準,也未建成環境保護設施便正式投入生產,對環境造成了破壞。膠州市環保局對涉事企業罰款3萬元,企業法人對此不服,將環保局告上了法庭,最終膠州市和青島市兩級人民法院皆支持了環保局的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賀小榮介紹說,環境司法涵蓋人民法院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審判領域,通過不同的審理方式和制裁手段共同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環境法治建設。人民法院通過審理環境行政案件,對合法的環境行政管理與行政執法行為給予有力的維護和支持,對違法的行政行為予以監督和糾正,從而促進行......閱讀全文
山東省青島市日前部署化工生產企業安全環保工作,全市165家安全評級或環保評級為“差”的企業被要求立即停產整頓,不得帶病運營。 根據前期評級評價結果,青島全市參加“三評級一評價”(安全評級、環保評級、節能評級和綜合評價)的458家企業中,總評為“差”的企業有201家。 其中,安全評級或環保評級
今年起,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由試點階段進入全面推開階段,將對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對于山東、浙江等試點省份來說,這項制度在試點過程中,取得了不少寶貴的經驗,也面臨著一些具有共性的難題。 從2018年開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將進入全面推開階段。
都說新官上任春風得意,但山東膠州某鎮一位領導干部上任時遇到了麻煩。鎮上有個工業園,前任還在時,就有企業私接管道進入排水管網。這位繼任者在任職后沒有采取整改措施,污水廠長期高負荷運轉,結果影響了污水處理效果。出了這樣一筆生態赤字的壞賬,責任該算在誰頭上?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以來,各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6月27日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更加明確了各級政府的水環境質量責任,實施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制度,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決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
都說新官上任春風得意,但山東膠州某鎮一位領導干部上任時遇到了麻煩。鎮上有個工業園,前任還在時,就有企業私接管道進入排水管網。這位繼任者在任職后沒有采取整改措施,污水廠長期高負荷運轉,結果影響了污水處理效果。出了這樣一筆生態赤字的壞賬,責任該算在誰頭上?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以來,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