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高邊疆”腦科學進入人們視野成為大國“必爭之地”
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大國在科研領域多頭比拼:上天、入海、互聯、虛擬……而最近幾年,一個新的科技“高邊疆”又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身上的最后謎團——大腦的奧秘。 專家們認為,各大國競相投入腦科學研究意義深遠。這不僅關乎人類的健康和福祉,也關乎未來的生產力,有望深刻改變社會。 認知“黑洞” 為什么是大腦?“我們無法忍受人類仍舊對大腦如何工作知之甚少”。20多年前,DNA(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就如此抱怨。 然而時至今日,大腦仍然是人類認知的“黑洞”。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此說:“作為人類,我們能夠確認數光年外的星系,我們能研究比原子還小的粒子,但我們仍無法揭示兩耳間三磅重的物質(指大腦)的奧秘。” “兩耳間三磅重的物質”也被戲稱為“三磅的宇宙”,難以琢磨又令人神往。中科院外籍院士蒲慕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類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彼此之間由大量的神經纖維連接成極為復雜的神經網絡。目前腦科學最有......閱讀全文
智能醫療的“一體兩翼”
在智能醫療的發展過程中,人工智能、大數據、5G正逐漸形成新技術體系的“一體兩翼”,互聯網成為這個體系的基礎依托。 ■本報見習記者 趙利利我國互聯網部分領域已經實現“領跑”。 圖片來源:全景網 2018年是全面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
萬鋼:站上“一體兩翼”連接點,肩上沉甸甸
“能夠當選為中國科協第九屆主席,我十分珍惜。這是黨中央的高度信任,是中國科協全體代表委托的重任。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但心里是暖融融的。” 在6月2日當選中國科協九屆全委會主席后,萬鋼接受了《中國科學報》等媒體的采訪。 新崗位上的新打算 “我1981年年底畢業后,1983年就接觸了科協,那是當
低碳工業與綠色農業“兩翼齊飛”
日前,武漢凱迪公司專家組在湖北省竹溪縣實地考察和科學論證后,最終把凱迪竹溪生物質能發電廠項目選址敲定在該縣鄂坪鄉大河灣村。據竹溪縣委書記余春存介紹,此項目開發的內容主要包括流轉生物質能源林基地、生物質能熱電廠、生物柴油加工廠、生物有機肥廠和生態有機農業觀光基地,總投資1
新科技“高邊疆”腦科學進入人們視野 成為大國“必爭之地”
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大國在科研領域多頭比拼:上天、入海、互聯、虛擬……而最近幾年,一個新的科技“高邊疆”又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身上的最后謎團——大腦的奧秘。 專家們認為,各大國競相投入腦科學研究意義深遠。這不僅關乎人類的健康和福祉,也關乎未來的生產力,有望深刻改變社會。 認知“黑洞” 為什么
特稿:腦科學成大國“必爭之地”
進入新世紀以來,各大國在科研領域多頭比拼:上天、入海、互聯、虛擬……而最近幾年,一個新的科技“高邊疆”又進入人們的視野:我們身上的最后謎團——大腦的奧秘。 專家們認為,各大國競相投入腦科學研究意義深遠。這不僅關乎人類的健康和福祉,也關乎未來的生產力,有望深刻改變社會。 認知“黑洞” 為什么
2030年中國腦計劃將闖入“終極疆域” 將成為大國必爭之地
人腦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我們當前的認識能力,傳統的細胞生物學等的實驗室研究對于解決人腦對復雜信息的獲取、處理與加工及高級認知功能的機制,猶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時至今日,大腦依舊是人類認知的黑洞。腦科學研究不僅是當前國際科技前沿的熱點領域,也是理解自然和人類本身的終極目標。 中國腦計劃的“一體兩翼
薛濱:湖泊科技創新與科普“兩翼齊飛”
?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薛濱,就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幸福生活“水動脈”的守護者。? ? 他長期聚焦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湖泊,以所學所長應危機、建臺站、提建議。作為科學普及帶頭人,他更是多年如一日堅持育隊伍、創作品、辦活動,讓湖泊之美、科技之奇、
中國的第一個“腦計劃”已準備四年多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4日在2018騰訊WE大會上演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4日發表演講時表示,過去四年,中國科學家在腦科學領域做了很大努力,并在籌劃中國的腦科學計劃。 蒲慕明在北京出席2018騰訊WE大會時說,過去四五年來,全世界掀起的科學浪潮
蒲慕明院士: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需從腦科學得到啟發
近幾年,全世界除掀起來人工智能的浪潮之外,還有腦科學的浪潮,這個浪潮在歐美、日本都引發了國家性的腦科學計劃。我們中國科學家在過去幾年中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啟動了中國腦計劃。中國腦計劃是在全球興起的大型腦科學計劃潮流中,繼歐盟的人類腦計劃、美國的大腦計劃以及日本的腦/思維計劃后又一重要腦計劃項目。
科普與科創: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當前,科學技術呈現突破性發展的新態勢,科技創新成為當代文明發展中最活躍的力量。 科技創新、普及與應用的規模和速度發展很快,不僅推動著創新成果的全民普惠,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