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美推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

    大約1個月前,科學家在一次秘密會議中提議,通過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從頭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這項研究大約需要10年的時間,并且相關的技術開發也將花費數以億計的美元。6月2日,他們正式對外公布了這一計劃。 這項名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HGP-write)的研究的倡議者在美國《科學》雜志上寫道,來自一系列籌資渠道的1億美元經費將幫助他們把視野放得更遠。 該研究團隊由紐約大學合成生物學家Jef Boeke、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哈佛醫學院基因組學家George Church和加利福尼亞州圣拉斐爾市歐特克研究中心商業設計工作室未來學家Andrew Hessel領銜。 Boeke、Church、Hessel等25人當天在《科學》雜志上表示,現在是時候構建“基因組規模工程的技術及其倫理框架”了。 針對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可能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他們特別強調有必要讓公眾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他們指出,人類基因組計劃也曾被一......閱讀全文

    人類基因組概述

    ? 一、細胞核基因組  每條染色體含1個DNA分子,1個細胞的全部遺傳信息(基因)都編碼在線狀的DNA分子上。由于每個體細胞中有2套染色體(2n),故所含的DNA是由兩個基因組(genome)構成。每個單倍體基因組約含3.2×109bp。人類基因的平均長度為1-1.5kb,所以基因組以足以編碼1.5

    美繪制百萬人基因精準醫學研究藍圖

       為了避免一項雄心勃勃的兒童研究項目近日遇到的挫折,由人類遺傳學家、醫學研究人員和其他專家組成的小組9月17日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遞交了一份藍圖,計劃招募100萬名美國人進行遺傳和健康長期研究。這項持續10年或更長時間的研究將在明年開始招募首批志愿者,該計劃或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同類

    揭開面包小麥基因組的遺傳藍圖

      美國馬里蘭州伯賽大,2014年7月18日  國際小麥基因組測序協作組織今日在國際知名雜志《科學》上公布了普通小麥的基因組草圖。作為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谷物作物,這份基于單條染色體而繪制的基因組草圖為揭示其復雜而龐大的基因組之結構、組織及進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視角。 對于植物科學研究者和育種家來說,這份

    Nature新聞:讀取癌癥的基因組藍圖

      在過去的10年里,人類基因組測序從劃時代的科學成果進入到了商業化的階段。新一代的測序(NGS)設備結合強有力的生物信息學使得研究人員常規概覽各種腫瘤類型扭曲及受損的基因組圖譜成為可能。相應地,公司、臨床研究團體和學術中心正競相將來自癌癥基因組學不斷增長的數據轉變為一些靶向性的、患者特異性的治療策

    人類基因組編輯指南

    ? ? 人類基因組編輯在研究和治療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同時也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中引發了倫理問題。? ? 一方面,技術進步可以使醫生能夠修改那些包含在精子和卵子中的種系基因,防止后代罹患毀滅性的遺傳疾病。但與此同時,基因編輯改變人類遺傳的可能性,也警示著許多科學家,促使他們認為應該無限期禁止種系編輯。?

    新加坡科學家完成三大種族基因藍圖

      完成基因藍圖的意義是,它標志著我們朝“個人化藥物”邁進一步,因為只有當我們知道完整的基因譜,才能跟其它族群比對,然后找出導致我們更容易患某種病的基因位置,以此“對癥下藥”   人類各種族的基因其實相似度高達99.9%,但就是因為那0.1%的不同,造成各種族在患病時的幾率也不同。這0.1%的差別

    小麥基因藍圖被破解 基因組數量是人類5倍

      據法新社華盛頓7月17日電,科研人員17日稱,小麥的基因藍圖首次被破解,這一創舉不僅能夠優化育種,還可加強農作物的抗病抗旱能力。  小麥是全球30%人口的主要糧食來源,然而破解其基因藍圖尤其困難,因其基因組數量龐大,是人類基因的5倍。  最新研究成果意味著小麥全基因組序列的破譯工作將在三年內完成

    Science:人類基因組編輯指南

      人類基因組編輯在研究和治療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同時也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中引發了倫理問題。  一方面,技術進步可以使醫生能夠修改那些包含在精子和卵子中的種系基因,防止后代罹患毀滅性的遺傳疾病。但與此同時,基因編輯改變人類遺傳的可能性,也警示著許多科學家,促使他們認為應該無限期禁止種系編輯。  來自麥

    PNAS文章:分割人類基因組

      準確闡明特定生物體內的突變率對于研究人員而言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在近期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Kateryna Makova和同事們闡明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以往的研究都是將焦點集中在突變率的區域性差異上,而Makova和研究小組

    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緣起

      雖然公眾對于開展人類基因組測序已經翹首以待,但是為這項計劃舉辦的首次協調會卻令人泄氣。1984年夏季,美國能源部(DOE)健康與環境研究項目主任查爾斯·德利西(Charles DeLisi)召開了專家會議,旨在評估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可行性。自20世紀80年代早期以來,能源部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致力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