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報告了一種基于納米顆粒的疫苗平臺,它能夠帶來針對多種病原體的免疫力。對正在進化的病原體和突然的疾病暴發的有效響應需要安全而有效的疫苗,能夠迅速且在床邊按需生產。Daniel Anderson及其同事開發了一個基于納米顆粒的疫苗平臺,這些納米顆粒是由大的重復分支的分子組成,它們聚集并俘獲了自我復制的RNA分子。在這個系統中,這些RNA為一種特定的病原體特有的抗原編碼。一旦進入細胞內,這些RNA分子驅動著被編碼的抗原的合成,這反過來刺激了一種保護性的免疫應答。開發一種新的納米顆粒疫苗需要大約1周時間。用一劑為流感HA蛋白編碼的納米顆粒為小鼠進行免疫接種,帶來了對流感暴露的免疫應答,并且讓小鼠在感染中存活下來,而對照組小鼠在感染7天內死亡。為一種埃博拉病毒抗原編碼的納米顆粒在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小鼠身上產生了類似的結果。這組作者還證明了一個納米顆粒可以含有多個RNA,每一個RNA為一種不同的抗原編碼。用為剛地弓形蟲(Toxop......閱讀全文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腫瘤研究領取得的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Shrey Sindhwani 【1】Nat Mater:打破常規!揭示納米顆粒進入腫瘤的新機制! doi:10.1038/s41563-019-0566-2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決定哪些納米顆粒
石正麗,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不管南方還是北方,中部還是西部,只要聽說有蝙蝠的地方我們都會去,足跡遍布了我國28個省市,像大海撈針一樣。這樣一做就是十多年的時間。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SARS爆發的歷史。第一個SARS病例出現于廣東佛山,從2002年11月26日到2003年的1月,先后有11個
疫情防控,共度平安年。 在此,我們選取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此前一篇關于“追蹤SARS源頭”的演講分享給大家。 大家好,我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我叫石正麗。今天非常高興能在一席為大家講述我們追蹤SARS源頭的故事。 SARS是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癥的英文簡稱,在我國也被稱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1月1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 1.我國科學家在Science期刊上解析出非洲豬瘟病毒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并揭示它的組裝機制 doi:10.1126/science.aaz1439 非洲豬瘟(A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詹姆斯(James*)和馬特(Matt*)兩兄弟成長于上世紀 80 年代的英國德文郡(Devon),對兩個孩子來說,日常的嬉鬧也要小心翼翼——小小的傷口或是磕碰都能把他們送進醫院。 他們患有血友病(haemophilia),一種由于凝血蛋白缺乏導致的凝血功能障礙性遺傳病。它已經困擾了家族中數代
病毒是一種結構最簡單的生命體,它只是一種“穿了一件蛋白質外殼的基因組”。因此,病毒是很小的,是一種納米尺度大小的微生物,一般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它們。一般生物體,包括細菌,其遺傳基因都是DNA。但病毒是個例外,它的基因既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但某一種病毒的基因只能是其中的一種,前者稱為
這個春節,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對于鼠年的憧憬,不斷滾動的疫情播報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在這場戰“疫”中,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除了參與醫務工作,還不斷通過互聯網做科普。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透露,這些天面對的線上咨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