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帖舉報副教授抄襲論文 近日,一則舉報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趙某抄襲論文的帖子,在網上引發關注。帖子作者稱這名副教授抄襲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并被發表在《遵義師范學院學報》上。 有網友指出,趙某2013年2月以前的職稱是講師,在抄襲論文發表后不久,被聘為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 針對網帖的質疑,遵義師范學院組成相關調查組,經過核查證實,趙某的論文與網絡舉報提供的論文資料確實屬于同一篇論文,趙某存在侵占他人學術成果的不端學術行為。學校對趙某做出處理決定:解聘其副教授職務;對該論文宣布撤稿,并登報聲明注銷;終止、撤銷其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兩年內取消其項目申請資格。 副教授因抄襲論文被解聘的事情引發網友討論。一些網友表示,趙某其實是高校“論文崇拜”的受害者。如今,碩士、博士畢業,大學老師評職稱,申請科研課題,臨床醫生評職稱,都要看你發表了多少論文。“如果發表的論文數量達不到要求,門兒都沒有。” “論文崇拜”下怪象叢生 梳理近年來......閱讀全文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收錄集刊(2017-2018)目錄》,一批知名高校學報被“踢”出了所謂C刊“核心版”,淪為“擴展版期刊”,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同濟校報主編、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在微博上聲明,怒
前不久,筆者采訪了一位有名的育種專家。這位培育出好幾個玉米新品種、每年為國家增產糧食數千萬公斤的長者,連副研究員都不是。“這都是學術論文崇拜鬧的。”他苦笑著說,“現在評職稱都要看你發表了多少論文,我一年到頭在地里忙活,一天下來累得見床就想躺下,哪有精力去寫論文?” 類似的情
劉堯劉堯 如果沒有學術啄木鳥機構依據法規介入學術生態治理,要恢復學術生態平衡,終究難以見到實效。結果可能是,一個造假者倒下,還可能有無數個造假者野蠻生長。 廈門大學教授傅瑾因偽造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文憑被辭退,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陸駿履歷造假被開除……近年來,隨著新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的
學術造假,要人人喊打 學術打假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十年來,方舟子實名打假盡顯執著本色。舉報李連生造假的西安交大6位教授對學術凈土的捍衛值得欽佩,他們打假之路的艱辛令人深思。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呼吁,對學術造假要采取“零容忍”態度。 “在誠信建設方面絕不讓步,從嚴懲處治理學術
今后我國“會有更多人不斷地獲得諾獎”,諾獎得主將“不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批”;“在當今我們擁有人才、經費和平臺優勢的情況下,我們不用懷疑,諾貝爾獎將蜂擁而至”…… 科技大咖們的這些暢想,聽著也是醉了。 屠呦呦先生獲諾獎的“零突破”,徹底打破了“中國科學家與諾獎無緣”的魔咒,極大增強了國人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志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
“什么是學術論文”應成為科研人員的第一問。真正的學術論文絕非應景之作,只有不斷探尋內心理想和生命價值,潛心研究暫無成果的科研人員才能“潛”下心,才能完成一篇佳作。 近日,論文成為“金標尺”這一話題引發了筆者關注。雖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論文指揮棒”“論文導向”的批評聲一直不絕于耳,且
11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辦的“科技評價與科研誠信”科技倫理研討會在湖北武漢召開, 60余名自然科學,科技政策、科研管理、科研倫理、科學社會學等領域的院士專家圍繞科技評價對科研誠信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唯SCI或數字崇拜評價文化的形成及其誘因、科研誠信視角下的科技評價、評價體系的重構等議題積極
9月7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有人表示,“全民遇假”的背后是“全民愛假”甚至“全民造假”。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再次針對“作假”話題,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2485人進行的調查顯示,78.8%的被調查者認為作假已成中國之痛,全社會應該對作假“零容忍”。 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