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華東師范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實H3K9甲基化促進了哺乳動物中的DNA維持性甲基化,但并非是其必要條件。研究結果發布在8月24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華東師范大學的翁杰敏(Jiemin Wong)教授,與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李國紅(Guohong Li)研究員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翁杰敏教授長期從事細胞核激素受體調控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以及表觀遺傳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其領導的實驗室研究細胞核激素受體共調控因子并獲得許多 突破性成果。2013年,其證實ABH2借助它的DNA烷基化修復活性,參與維持了核糖體DNA(Ribosomal DNA ,rDNA)基因完整性和轉錄。研究論文發表在8月22日的《Cell Reports》雜志上。2016年8月,與華東師范大學的李紀文副教授合作,將UHRF1確定為熱休克蛋白Hsp90一個新......閱讀全文
核糖體RNA(rRNA)的甲基化修飾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轉錄后修飾機制,可以改變rRNA分子的局部空間結構,從而優化核糖體的蛋白翻譯效率。不同物種之間的rRNA甲基化程度存在明顯差別,是rRNA進化的標志性事件之一。葉綠體是高等植物中重要的細胞器,由藍細菌經過內共生過程演化而來,具有自己的核
核仁小RNA(snoRNAs)是一類中等長度的非編碼小RNA,它們的長度在60-300nt不等,能與核仁核糖核蛋白結合形成snoRNPs 復合物[1]。在脊椎動物中編碼核仁小RNA的基因主要存在于蛋白編碼基因或非蛋白編碼基因的內含子區域,并且經過進一步的轉錄后加工處理形成成熟的核仁小RNA[2]
為什么研究snoRNAs?引言核仁小RNA(snoRNAs)是一類中等長度的非編碼小RNA,它們的長度在60-300nt不等,能與核仁核糖核蛋白結合形成snoRNPs 復合物[1]。在脊椎動物中編碼核仁小RNA的基因主要存在于蛋白編碼基因或非蛋白編碼基因的內含子區域,并且經過進一步的轉錄后加
4月30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以研究論文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強研究組題為Activity dependent LoNA Regulates Translation by Coordinating rRNA Transcription and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ctivity dependent LoNA Regulates Translation by Coordinating rRNA Transcription and Methylation”,首次發現并命名了長非編碼RNA LoNA,揭示了LoNA通過
上海光源用戶研究發現C/D RNA蛋白質復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 1月27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葉克窮實驗室在《自然》雜志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r site-specific ribose methylation by box C/D RNA
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擬南芥蛋白精氨酸甲基轉移酶3(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3,PRMT3)可影響核糖體RNA前體(pre-rRNA)加工,是核糖體生物合成的必要條件。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曹
Sci Adv | RAS信號通路在腫瘤細胞中一種調控蛋白質翻譯的新方式 蛋白質翻譯是腫瘤發生、發展的關鍵過程。許多致癌信號通路針對性作用于蛋白質翻譯的起始階段,以滿足癌細胞中合成代謝增強的需求。 近日,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Shu-Bing Qian(錢書兵)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
當胎兒在子宮內發育,時刻感受著母體經歷的種種變化,包括飲食、壓力、吸煙。這些因素有可能對他們的健康產生影響,譬如已有研究證實孕婦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容易引發子孫后代的代謝問題,增加后代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甚至于這種影響會延續三代以上。 那么,飲食結構如何影響下一代健康呢?近日,來自于倫敦大學瑪麗
作為表觀遺傳學的一種重要標記,DNA甲基化在基因組防御、基因調控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相對于動植物,昆蟲甲基化水平很低,其功能也一直存在爭議。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昆蟲甲基化基因和甲基化酶的報道,昆蟲甲基化的功能和生物學意義引起了廣泛的興趣。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
我國科學家利用新一代測序技術構建家蠶絲腺甲基化譜 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西南大學、上海腫瘤所等合作的研究成果“家蠶基因組甲基化譜”,5月2日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這是中國科學家
是不是甲基化一定發生在mRNA的3’UTR區域才能有重要作用呢?在這篇Nature Communication文章當中的故事則有所不同。上皮間質轉換(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是癌細胞轉移的重要步驟,在這一過程當中發現mRNA的m6A水平會有所升高,
19年悄悄的已經將近過半,但RNA甲基化研究馬不停歇。單單過去一個半月的時間里高分文章就有十多篇,Nature,Cell子刊均有相關文章發表;造血干細胞分化,癌細胞上皮間質轉化,樹突細胞活化,心肌細胞肥厚,內源性免疫應答調控都有它的身影。這里小編給大家列舉展示幾篇最新的m6A RNA甲基化研究成
19年悄悄的已經將近過半,但RNA甲基化研究馬不停歇。單單過去一個半月的時間里高分文章就有十多篇,Nature,Cell子刊均有相關文章發表;造血干細胞分化,癌細胞上皮間質轉化,樹突細胞活化,心肌細胞肥厚,內源性免疫應答調控都有它的身影。這里小編給大家列舉展示幾篇最新的m6A RNA甲基化研究成
10月31日,2014(第二屆)非編碼RNA學術研討會繼續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中科院上海學術活動中心)如火如荼地進行。 來自第二軍醫大學遺傳學教研室的孫樹漢教授介紹了長鏈非編碼RNA在肝癌轉移過程中的功能研究。在研究非編碼RNA肝炎病毒致癌過程的作用中,該課題組發現在HCV中,miR-155表
質譜技術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中的應用前景引言自20世紀80年代起, 質譜技術就已經成為科學研究中用于蛋白分析的強大工具。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使用, 其在微生物檢驗常規診斷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 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技術(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質譜技術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中的應用前景 【引言】自20世紀80年代起, 質譜技術就已經成為科學研究中用于蛋白分析的強大工具。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使用, 其在微生物檢驗常規診斷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 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技術(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
根據由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MUL)領導的一項研究,在懷孕期間母親飲食可以永久地影響后代的特征,如體重的這一過程,可以受到基因組一個意想 不到的部分中遺傳變異的強烈影響。這一研究發現可以闡明以往許多的人類遺傳研究無法完全解釋某些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肥胖遺傳機制的原因。 這項發表在《科學》(S
在研究克羅恩病(一種胃腸道炎癥性疾病)的領域,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將其致病原因與該病癥中固有的全身性炎癥反應分開。對此,醫學博士Subra Kugathasan領導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項分析,研究了炎癥跡象,以評估可能的原因。 Kugathasan實驗室的研究生Hari Somineni與埃
在RNA分子中鑒定出超過150種RNA修飾。轉錄組分析是解碼這些化學修飾的潛在功能的關鍵步驟之一。N7-甲基鳥苷(m7G)是tRNA,rRNA和mRNA 5'cap中存在的最豐富的修飾之一,并且在調節RNA加工,代謝和功能中具有關鍵作用。除了其在mRNA中的帽位置外,還在內部mRNA區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趙忠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的交叉研究,找到植物干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了植物干細胞廣譜抗病毒機制,為多種作物抗病毒防治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10月9日發表于《科學》。 目前,植物病毒病害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第二
表觀遺傳調節是細胞維持其基因表達模式的重要機制,ASXL1在包括血液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和組織中廣泛表達,之前研究發現ASXL1通過調節組蛋白H3K27甲基化對基因表達進行表觀遺傳調控,近年來,在多種髓系腫瘤患者的造血細胞中都發現了該基因的突變,ASXL1發生表達或功能的紊亂會促進骨髓細胞發生惡性
在基因表達研究中,研究者比較注意選擇合適的表達載體和宿主系統,而往往忽視基因本身是否與載體和宿主系統為最佳匹配這樣一個實質性問題。基因的最佳化表達可以通過對基因的重新設計和合成來實現,如消除稀有密碼子而利用最佳化密碼子,二級結構最小化,調整GC含量等。以下就密碼子最佳化、翻譯終止效率和真核細胞
在基因表達研究中,研究者比較注意選擇合適的表達載體和宿主系統,而往往忽視基因本身是否與載體和宿主系統為最佳匹配這樣一個實質性問題。基因的最佳化表達可以通過對基因的重新設計和合成來實現,如消除稀有密碼子而利用最佳化密碼子,二級結構最小化,調整GC含量等。以下就密碼子最佳化、翻譯終止效率和真
在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中,遺傳信息從DNA、RNA最后流向蛋白。基因組DNA和組蛋白上都存在可逆的表觀遺傳學修飾,這些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基礎上調控基因的表達,并由此決定細胞的分化和發育情況。實際上,mRNA和其他RNA上也存在類似的調控機制。 N6-methyladenosine(m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的研究人員接連發表兩篇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獲得了甲狀腺腫瘤的診斷和糖尿病發病機理方面的重要進展。 第一篇文章首次揭示了新穎信號通路mTORC1參與Beta細胞功能性成熟的維持的機制,對于闡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并通過維持胰島功能
萜烯化合物包括大宗化學品異戊二烯和高能量密度燃料蒎烯等,在材料、能源和醫藥等領域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以可再生糖為原料,利用綠色可持續的微生物代謝工程合成萜類物質是當前生物化工領域的研究重點。其中微生物可利用的外源甲羥戊酸(MVA)途徑具有高效性和較好可調控性,是當前研究的熱點。MVA途徑從前體乙
萜烯化合物包括大宗化學品異戊二烯和高能量密度燃料蒎烯等,在材料、能源和醫藥等領域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以可再生糖為原料,利用綠色可持續的微生物代謝工程合成萜類物質是當前生物化工領域的研究重點。其中微生物可利用的外源甲羥戊酸(MVA)途徑具有高效性和較好可調控性,是當前研究的熱點。MVA途徑從前體乙
1、NSUN2影響m5C在HEK293細胞中整體分布情況NSUN2被報道是RNA甲基轉移酶,能使tRNAs和mRNA發生m5C甲基化修飾。為了探究NSUN2對HEK293細胞mRNA m5C甲基化修飾的影響。作者利用CRISP/Cas9技術敲減NSUN2(NSUN2-/-HEK293細胞)后進行
精氨酸甲基化是由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催化的一類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PRMT廣泛參與信使RNA(mRNA)轉錄及轉錄后水平的加工調控,但PRMT是否參與調控核糖體RNA(rRNA)的表達及其調控機理仍然未知。核糖體生物合成是細胞中最基本的生物學過程之一,其異常會導致嚴重的人類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