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猴是僅分布在亞洲的一類瀕危靈長類,也是國內生態保護的旗艦物種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明研究組與北京諾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測序平臺,對來自于金絲猴屬四個物種(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和緬甸金絲猴)的38個個體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和群體基因組學分析,揭示了這一瀕危靈長類動物的遺傳多樣性、演化歷史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以及對高海拔環境的遺傳適應機制。相關成果發布于《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閱讀全文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大多數人在那里會遇到問題,因為隨著海拔升高,除氣壓外,氧分壓也會隨之降低,帶來的后果就是呼吸困難和高原病。因此動物如何應對高海拔地區缺氧環境的快速適應機制也就成為了科學家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期來自云南大學、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等
金絲猴屬(Rhinopithecus)屬于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包括5個近緣物種:滇金絲猴(R.bieti)、怒江金絲猴(R.strykeri )、川金絲猴(R. roxellana)、黔金絲猴(R. brelichia)和越南金絲猴(R. avunculus)。所有物種均被列為紅色物種名錄瀕
靈長類的遺傳多樣性、演化歷史及其與環境變化的關系一直是動物學、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等學科研究的焦點。金絲猴(也稱仰鼻猴屬Rhinopithecus)是僅分布在亞洲的一類瀕危靈長類,也是國內生態保護的旗艦物種之一。繼首次完成川金絲猴基因組的de novo測序和分析后,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明研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對一只雄性川金絲猴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通過比較基因組學,結合功能實驗和宏基因組分析,揭示了靈長類植食性適應的分子機制,并闡明了金絲猴屬的起源和演化歷史。該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2日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上。 金絲猴又稱仰鼻猴,是一群瀕
6年前,中國成為DNA測序的全球領導者,而這多數歸功于華大基因(BGI)公司的貢獻,位于深圳的華大基因公司已經購買了128臺全球最快的測序機器,而公司解析DNA的能力已經超過全球50%,BGI組成了一支非常年輕的生物信息學家團隊,并且同全球的研究者進行合作,如今已經發布了從古人類到大熊貓等各個物
6年前,中國成為DNA測序的全球領導者,而這多數歸功于華大基因(BGI)公司的貢獻,位于深圳的華大基因公司已經購買了128臺全球最快的測序機器,而公司解析DNA的能力已經超過全球50%,BGI組成了一支非常年輕的生物信息學家團隊,并且同全球的研究者進行合作,如今已經發布了從古人類到大熊貓等各個物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都是進化的功勞。大航海時代,科學家們揚帆遠航去探索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如今,科學家們正在測序技術的幫助下進一步揭示生命的奧秘。The scientist雜志對近期最熱門的一些基因組測序成果進行了盤點,我國學者參與的兩項測序研究格外引人注目。 種屬:虎鯨(Orcinus orc
異國情調和色彩斑斕的金絲猴,整日在中國、緬甸和越南山區森林的樹梢上覓食。雖然這一瀕危物種的分布一度曾非常廣泛,但是僅限于片段化和高海拔(4500米)的山地森林,從而使得它們成為進化生物學家的一個吸引人的研究熱點,來揭示隱藏在它們適應性背后的遺傳學機制。 現有五個物種具有不同的人口普查規模,是公
如果歌手Paul Simon給Richard Lenski長期進化實驗(LTEE)中的細菌寫首歌,那歌名可以是“這么多年以后仍然在改變。” 發表在8月1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研究論文中,這位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著名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教授與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先進的技術研究了數萬代的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極,擁有復雜的極端環境。同時青藏高原還是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為研究生物在特殊環境的適應性進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天然實驗室。近年來,生物適應青藏高原極端環境的基因組研究主要側重于藏族人對低氧的適應,以及多種動物(牦牛、藏豬、藏獒、藏雞、藏羚羊、地山雀、滇金絲猴、西藏倭
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擴散的歷史及其對動植物資源利用的方式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研究顯示,粟黍農業人群在距今5200年前就已從黃土高原向西擴散到青藏高原東北部,在新石器晚期大規模定居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Chen et al. Science, 2015;Li&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