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亞阿得雷德大學和山西中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開了“來自一種傳統中藥的植物化合物的復雜混合,如何起作用來殺死癌細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Oncotarget》雜志上,首次描述了傳統中藥的分子作用,而不是將它分解成其組成部分。 在中國,復方苦參注射液(CKI)被批準用于治療各種癌癥腫瘤,通常用以西醫化療的一種輔助,但它是如何起作用的,我們還不知道。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傳統中藥分子基礎振東澳大利亞 – 中國中心主任David Adelson教授說:“大多數中藥都是基于它們在中國數百年或上千年的使用經驗。” “通常有大量的證據表明,這些藥物有治療益處,但并沒有了解它們如何以及起作用,為什么起作用。如果我們分解和測試許多傳統中藥的成分,我們會發現,單個化合物本身并沒有太多的活性。多種化合物的組合,可能是有效的,并也意味著很少的副作用。 “這是第一次有研究指出,植物來源的化合物的復雜混合物的分子作用方式,在這項研究中......閱讀全文
腫瘤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是癌癥臨床治療的嚴峻挑戰,主要歸因于這些化療藥物無法區分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從而導致顯著毒性,限制了化療藥物的臨床依從性。 香港浸會大學精準醫學與創新藥物研究所(PMID)的張戈教授與香港浸會大學整合生物信息醫學與轉化科學研究所(IBTS)(http:
中科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中藥綠升麻的提取物具有抑制三陰性乳腺癌的作用,該項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治療與診斷學》上。 三陰性乳腺癌是一種最為惡性的乳腺癌類型,目前對其治療還停留在傳統的化療水平,患者在治療后復發率高,并且癌細胞容易轉移,急需尋找新的治療靶點和有效藥物來提高三陰性乳腺
摘 要:應用高速逆流色譜法(HSCCC)分離制備了青皮中6種多甲氧基黃酮類( Polymethoxyflavones, PMFs)化合物。以正己烷2乙酸乙酯2甲醇2水(體積比為4∶6∶4∶6)為兩相溶劑系統,在主機轉速800 r /min、流動相流速2mL /min、檢測波長254 nm條件下進行分
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對前列腺癌PC-3細胞的抑制活性【摘要】:以熊果酸為母體化合物,對其3-OH和17-COOH進行結構修飾,設計合成了9個熊果酸衍生物,其結構經IR、1HNMR和MS測試技術確證;噻唑藍(MTT)比色法考察了所合成衍生物對體外人肝癌細胞HepG2培養增殖的抑制作用,結果顯示受試衍生
1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碧珊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譚寧華在Science(347<6219 Suppl)> S45-47, 2015)上共同發表了題為The potential rol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n cancer ma
泛素化修飾是細胞常用的標簽,被貼上該標簽的蛋白質將在蛋白酶體降解,而蛋白質修飾、降解的異常往往會導致腫瘤等疾病的發生。許多在細胞分化、增殖、凋亡、遷移、代謝等重要生理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蛋白質是由SCF復合物調控其泛素化修飾與降解的。SCF復合物由Skp1、Cullin 1及含有F-盒結構的泛素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湖南省科技廳公示了131項2020年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杰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擬立項項目,公示期為2020年3月23日至27日(公示期5個工作日)。其中,杰青共有59人入選、優青共有64人入選、群體共有8人入選。具體詳情如下:
1015201101100調控配體呈遞培養高侵襲性的癌細胞用于開發高效靶向抗腫瘤納米載體的研究帥心濤中山大學邊黎明香港中文大學1025201101102涂層下航空鋁合金在海洋環境下的局部腐蝕演化規律及機理劉法謙中山大學鄒芳鑫香港理工大學1035201101108綠化海綿城市:利用城市植物實時評估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