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蓬勃發展,人們對輕便價廉的便攜式柔性可持續電源的需求日益凸顯。人們一直夢想實現一種可以織入衣物的能源技術,其可以收集光、風、人體運動等各種環境能量,并轉化為電能來給隨身穿戴的電子設備提供持續電能。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教授王中林課題組與重慶大學副教授范興課題組的共同努力下,受到飛梭織布技術的啟發,突破了電極微納界面應力控制的技術難關,成功地將新型高分子纖維基太陽能電池與纖維摩擦納米發電機共同編織,形成了一種單層、輕質、透氣、廉價的新型全固態智能可穿戴織物。該織物不僅可以采集太陽光能,還可以同時將人體運動導致的織物內部纖維機械摩擦轉化成電能,從而驅動隨身電子設備不間斷地工作。 通過飛梭織布技術,可以在一張320微米厚的單層織物中,將太陽能織物模塊和納米發電機模塊按照不同的電氣輸出要求進行各種復雜的串并聯,并根據需求集成到人體衣物的不同部位。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太陽能模塊與納......閱讀全文
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蓬勃發展,人們對輕便價廉的便攜式柔性可持續電源的需求日益凸顯。人們一直夢想實現一種可以織入衣物的能源技術,其可以收集光、風、人體運動等各種環境能量,并轉化為電能來給隨身穿戴的電子設備提供持續電能。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教授王中林課題組與重慶大
數字媒體在當今社會可能很普遍,但有時電子顯示屏并沒有那么普及。普通的辦公室職員每年仍要打印上千張紙,同時大的海報和橫幅依舊是會議和貿易展覽上的常態。 在一項減少生產和運送大量紙張造成的環境影響的努力中,研究人員研制了一種可重寫的紙狀表面,它能在分辨率沒有損失的情況下被打印和擦除40次。這種柔性
位于英國北部提塞德鎮的空氣燃料合成實驗室(AFS)日前研發出一種可利用空氣和水生產汽油的技術,路透社稱,該技術有望在未來用于大規模生產綠色環保燃料。 參與本次研究的工程師表示,經過三個月的研發,他們生產出了5升合成汽油。在實驗中,技術人員首先從空氣和水中分別提取出二氧
可應用于飛機和潛艇,雷達很難探測 記者昨日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畢業生劉若鵬和美國科學家共同研制出一種可以扭曲微波的隱身斗篷。 據介紹,這種斗篷的運作秘訣就在于它能令微波的路徑變彎。它的設計如果完美,那么穿著的人或它覆蓋的建筑物和工業用地都會隱身,造成上視覺上的看不見。 人之所以
微機電系統在未來的高科技領域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目前它們也有一個難以克服的缺陷,那就是計量結果不夠精確,彼此之間存在偏差。據《大眾科學》雜志網站8月10日報道,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已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讓微機電系統進行自我校準,這一研究成果有望打開研發各類超高精度的傳感器和設備
太陽能電池板在提供價格實惠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擁有巨大潛力,但很多人覺得,傳統的黑色和藍色電池板很難看。如果能安裝融入景觀的綠色電池板、可放在屋頂上的紅色電池板以及偽裝成墻壁的白色電池板,建筑設計師、業主和城市規劃者可能會更加歡迎這項技術。 一項日前發表于美國物理聯合會下屬《應用物理學雜志》的最新
太陽能電池板在提供價格實惠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擁有巨大潛力,但很多人覺得,傳統的黑色和藍色電池板很難看。如果能安裝融入景觀的綠色電池板、可放在屋頂上的紅色電池板以及偽裝成墻壁的白色電池板,建筑設計師、業主和城市規劃者可能會更加歡迎這項技術。 一項日前發表于美國物理聯合會下屬《應用物理學雜志》的最
吃冰箱里剩下的奶酪或者用已在柜子里放了好幾年的眼影是否安全?一種智能標簽或許能派上用場。這是一組研制出含有納米結構的新型傳感器的研究人員懷有的希望。當這種納米結構同可顯示被細菌破壞或污染的化合物結合時,會改變顏色。 目前可用的傳感器利用在通道中遷移的液態溶液,而新開發的傳感器擁有的所有試劑都
中國四川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合作研制出一種“自愈”橡膠,可自行修補損傷,并像天然橡膠一樣強韌。 哈佛大學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這項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潛力,例如用于制造可自行修復的輪胎,受損后無須立即更換,有助于降低事故風險。 普通橡膠里的分子由共價鍵相互連接,共價鍵強度很高,但斷裂后無法恢復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科學中心和國外大學組成的科學家團隊最近開發出了可識別在血液中循環的腫瘤細胞的分子結構——核酸適配體,將其與磁性顆粒或磁片結合可對腫瘤組織進行受控破壞。 據研究人員介紹,要開發出腫瘤檢測藥物,需要選擇合適的核酸適配體,即利用其只對受感染部分進行噴霧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