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張啟發院士談科學道德:把科學當成使命來做

    “我們為什么要做科學?為什么要做學術?這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一種說法是,做科學研究是為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是一種高品位的說法,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然而,另一種說法卻是,做科學研究是為了發文章、畢業、找工作。估計在座的學生中得出后一個答案是大多數人,得出前一個答案的是少數人。” 9月18日下午,華中農業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一樓報告廳座無虛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為該校近300名2016級研究生新生上了一堂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課。他從學術規范和學術不端的懲戒措施,如何做好科研記錄以及學術論文寫作規范三個方面進對研究生進行了指導。 “一篇文章來回換作者、換篇名發表,第一作者變成通訊作者,通訊作者又變為第一作者,拿去發表之后被查出來等;還有一些人,沒有文章可發,自己也未做實驗,但別人發表了類似的文章,就去復制一下。”張啟發為在座研究生們列舉了學術不端的種種現象,并剖析了產生的原因。 張啟發認為,做科學......閱讀全文

    張啟發院士:交規式學術不端懲治體系值得推廣

       “今年4月,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107篇中國論文,數量之多令人觸目驚心。”9月3日,在華中農業大學2017級研究生新生入學第一課的課堂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啟發唏噓不已。  按照華中農業大學的慣例,從2016年起,新入學研究生的第一堂課不講書本知識,而是由該

    定義學術不端!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標準實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說到學術不端事件,人們可能會想起今年2月的翟天臨學術門事件。其實,學術不端行為在我國存在已久。2018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8》中對近20年間國內媒體公開報道的64起學術不端典型案例進行了梳理,發現僅2016年被曝光的學術不端案例數

    張啟發院士倡導這種“硬核”操作

      7篇PNAS論文都帶中文署名!  自2015年起,發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7篇論文都帶有中文署名!這樣的硬核操作,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帶領的研究組。  該研究組最近一篇同樣操作的論文在PNAS上發表后引發關注,因為這樣的署名方式對于國內課題組來說并不常見。

    舉報學術不端同樣難辭其咎

    Ole Petter Ottersen 圖片來源:ERIK CRONBERG 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I)最終正式裁決,聲名狼藉的外科醫生Paolo Macchiarini有學術不端行為。Macchiarini因發明了將植入患者自身干細胞的人工氣管移植到其體內的

    舉報學術不端同樣難辭其咎

    Ole Petter Ottersen 圖片來源:ERIK CRONBERG ? 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I)最終正式裁決,聲名狼藉的外科醫生Paolo Macchiarini有學術不端行為。Macchiarini因發明了將植入患者自身干細胞的人工氣管移植到其體內的技術

    如何有效揭露學術不端行為

      《科學家》網站日前刊登了一篇來自前德國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y Goettingen)免疫學教授Joerg Zwirner的文章,Zwirner在文中就面對學術不端行為時應該如何行動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去年7月,一位化名Marco

    袁隆平與張啟發合作推進轉基因研發

      袁隆平與張啟發合作推進轉基因研發   袁隆平與張啟發合作推進轉基因研發   在外行看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傳統水稻育種技術與張啟發院士的轉基因水稻育種技術“涇渭分明”。但前不久袁隆平院士在與張啟發院士交流后表示,對轉基因作物的研發和政府的決策積極支持,他所在的國家雜交稻工程

    張啟發院士等人PNAS發表水稻新成果

      生物通報道:蟲害是全球范圍內降低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一個主要限制。寄主植物抗性通常是控制害蟲的一個關鍵策略,但是經常被新出現的昆蟲種群所克服。在自然界中,植物已經發展出了各種策略用于可持續的防御。近期,來自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分離出了一個抗褐飛虱基因BPH9,并表明該基因位點的等位基

    張啟發院士談科學道德:把科學當成使命來做

       “我們為什么要做科學?為什么要做學術?這真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一種說法是,做科學研究是為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是一種高品位的說法,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然而,另一種說法卻是,做科學研究是為了發文章、畢業、找工作。估計在座的學生中得出后一個答案是大多數人,得出前一個答案的是少數人。”  9月1

    學術不端不應該成為問題

       3月6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了一場記者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答記者問時,說到關于學術不端的相關內容,再次引起記者的注意。為什么說“再次”呢?因為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提到了有關內容,“懲戒學術不端”。  本以為這個問題會引起代表委員們的熱烈討論,但采訪部分代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