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創量子保密通信新世界紀錄
中國科學家創造量子保密通信新的世界紀錄,首次實現超過400公里的抗黑客攻擊量子密鑰分發。 記者11月4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與清華大學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超過400公里抵御量子黑客攻擊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極大地推動了兼顧安全和實用的遠距離光纖量子通信的發展。 量子密鑰分發可以為分隔兩地的用戶提供無條件安全的共享密鑰。從1984年第一個量子密鑰分發協議(BB84協議)提出以來,增加安全通信距離、提高安全成碼率和提高現實系統的安全性是開發實用性量子密鑰分發最重要的三個目標。 近年來,中國科大潘建偉小組圍繞上述三個目標進行了原創性的實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國際領先的成果。2013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測量設備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徹底解決了所有針對探測系統的黑客攻擊,被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為2013年度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2014年,將測量設備無關的量子密鑰......閱讀全文
高維量子密鑰分發方案獲驗證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獲悉,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高維量子密碼領域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團隊韓正甫研究組利用量子態的不同自由度之間的映射方法,設計并實驗驗證了一種保真度和穩定性極佳的高維量子密鑰分發方案。該研究成果已于2月27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Ap
中國科大實現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
3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徐飛虎等,通過發展設備無關理論協議和構建高效率的光學量子糾纏系統,首次在國際上實驗實現了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DI-QKD)的原理性演示,相關研究成果以編輯推薦的形式在線發表于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密鑰分發(QKD)
科學家首次實現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
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裝置 中國科大供圖 量子密鑰分發(QKD)相比于傳統通信協議,能夠使得兩個遠距離的用戶之間共享信息理論安全性的密鑰,結合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可以確保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傳統QKD方案通常需要對使用的設備有一定了解和信任,然而在現實條件下,設備可能存在某些不完美特
中國科大合作實現高容錯率量子密鑰分發
日前,中國科大科學家潘建偉、張強等與清華大學馬雄峰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演示了高容錯率量子密鑰分發,他們在50公里的光纖鏈路、誤碼率達29%的條件下仍然獲得了安全密鑰。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物理學期刊 《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密鑰分發,從原理上保證了通信的絕對安全性。“‘量子密鑰’在
我國太空量子通信實現白天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彭承志、張強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白天遠距離(53km)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通過地基實驗在信道損耗和噪聲水平方面有效驗證了未來構建基于量子星座的星地、星間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基于衛星
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可實現高安全性
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韓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雙、銀振強、陳巍等實現了抗環境干擾的非可信節點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實現下一代量子網絡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光學》上。 當前,量子保密通
科學家首次實現模式匹配量子密鑰分發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陳騰云等與清華大學馬雄峰合作,首次在實驗上實現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鑰分發。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量子密鑰分發基于量子力學基本原理,可以實現理論上無條件安全的保密通信,因此在近幾十年來一直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模式匹配量子密鑰分發協議(MP-QKD)是由清華大
中國科大實現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鑰分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徐飛虎等與上海微系統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通過發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學量子態調控、高計數率超導單光子探測等關鍵技術,首次在國際上實現百兆比特率的實時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結果將此前的成碼率紀錄提升一個數量級。該成果于3月14日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
中科大等實現500公里地基量子密鑰分發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強、陳騰云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馬雄峰合作,突破遠距離獨立激光相位干涉技術,分別實現了500公里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PM-QKD)。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于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并被選為“編輯推薦”文
節點不必可信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已實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韓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雙、銀振強、陳巍等,實現了抗環境干擾的非可信節點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實現下一代量子網絡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知名期刊《光學》。測量設備無關量子網絡的實施框圖 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