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現場檢查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情況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6年7月15日至8月15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對云南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督察組于2016年11月23日向云南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反饋會由陳豪書記主持,賈治邦組長通報督察意見,陳豪書記作表態發言,黃潤秋副組長,督察組有關人員,云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等參加了會議。 督察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委、省政府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囑托,持續加大組織領導和推進力度,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全省成立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任副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高位推動“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戰略。制定實施《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閱讀全文
陳琛 徐洋/制圖 此次對8省(區)開展的 “央字頭”環保督察,調查之深有目共睹,督責之嚴有目共睹,震撼之強有目共睹。 中央環保督察一針見血地刺破了地方病灶,中央直接施壓、直接干預,督促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環保職責、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立行立改,邊查邊改,這正體現了督察之效。 從督察反饋情況看
31萬字,由河南、江西、云南、內蒙古、江蘇、寧夏、廣西、黑龍江8省(區)政府公開發布的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發現問題的整改方案報告,無疑是一部大作。 數百個問題、一大批公眾關注的熱點環境焦點、怎樣對中央環保督察組移交的責任清單啟動問責……8省(區)發布的整改方案報告不僅有“可讀性”,更令公眾對8省(
2015年10月,新京報記者重返騰格里沙漠排污池,整改過的排污池被風沙漸漸覆蓋。 整治后 整治前 2014年8月,騰格里沙漠腹地,排污管把3.2公里外引出的工業污水直接排放到沙漠里。 昨日,首批中央環保督察8省(區)統一公開移交案件問責情況。8省(區)此次共問責1140人,其中廳級干部1
今年4月,眾多采砂船在鄱陽湖上瘋狂采砂。盧 健(人民視覺) 23日,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向云南省反饋督察情況,標志著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工作暫告一段落。 在接到反饋情況后的30個工作日內,接受督察的8省區還將向國務院提交整改方案。首批冠以中央名義的環保督察受到各方關注,尤其是近期,督察反饋情況陸續公
從5月30日開始到6月7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就全部進駐到位。 如果將第一輪“全覆蓋”督察稱之為對地方黨委、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體檢,此次“回頭看”則是“看病抓藥”后的一次“復查”。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么,“回頭看”與第一輪督察有何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決策部署,2018年6月5日至7月5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云南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針對九大高原湖泊環境問題統籌安排專項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督察組于2018年10月22日向云南
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指出,云南羅平鋅電股份有限公司重金屬污染隱患問題突出。2018年6月12日,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下沉曲靖市督察發現,這一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呈進一步加重之勢,對珠江上游水環境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現狀:廢渣違規堆存依然如故,舊賬未還,又欠新賬 2016年第一輪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綠色發展理念和省委關于云南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重大決策部署貫穿到人大環保工作的全過程,以貫徹實施新環保法為抓手,立足省情探索創新,全面加強環境立法和監督工作,在實施環境執法檢查、監督政府推進環境保護治理、加快構建環保地方法律體系等方面
河南問責1053人;廣西約談552人;江蘇罰款30091萬元;廣東責令整改5556家…… 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近日陸續向10個被督察省份反饋情況。從督察反饋情況來看,各省份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努力推進整改工作,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和成效。 經過
在環保督查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地方掀起“環保風暴”的同時,也落實了嚴抓嚴打嚴問責,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首輪中央環保督察的圓滿收官,地方環境治理將迎來中央環保督察組的“回馬槍”式檢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駱建華為,與第一輪相比,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重點可能會放在
生態環境部4月2日發布消息,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8年5月至7月組織對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云南、寧夏等10省(區)開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并于2018年10月完成督察反饋。反饋后,10省(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督察整改工作,認真研究制定整改方
黑龍江省投入約4億元資金用于阿什河流域污染治理,洱海周邊約2500戶餐飲客棧停業整治……繼去年11月16日,中央環保督察移交給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等8省(區)100個案件的“查人”結果公開后,今天這8省(區)又公開了移交問題的“查事”結果。 環保部今天透露,截至2
云南省紀委監委日前通報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情況,公開曝光6個典型問題。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6個典型問題具體包括曲靖市重金屬污染整改任務落實不力問題,昭通市生活垃圾及醫療廢物污染整改敷衍應對問題,個舊市重金屬污染敷衍整改問題,建水縣違法儲存和運輸
為期1個月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將近尾聲。從反饋來看,“回頭看”對地方的震懾效果明顯。上證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6月底,結束“回頭看”現場督察工作的河北、寧夏、黑龍江和江西4省區立案處罰企業就達到1056家,問責666人。 有專家表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已成為破解環保領域陽奉陰違問題的利
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企業環境問題,會不會有人被追責?治污不力導致冬季霧霾加重影響生產生活,這事過去就翻篇了嗎? 11月16日,隨著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的問責情況公開,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 強化領導責任,問責總數超千人、其中廳級干部130人 根據匯總結果,內蒙古、黑
在經過20多年的努力、超過500億元的投入后,滇池水質開始企穩向好,但仍有不少問題存在。圖片來源于網絡 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省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也是此次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云南“回頭看”的重點和專項督察內容。2016年,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向云南省反饋的意見中指出,云南高原湖泊水環境形
據環保部網站消息,內蒙古等8省(區)近日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落實情況。截至2017年底,8省(區)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481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16項,其余165項正在推進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6年7月至8月組織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按照“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名責任人、一抓到底”的要求,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 大理州制定了《大理州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問題整改方案》,明確各項整改工作措施、整改時限、責任單位、責任人。成立了3個督導組,對中央環保督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一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6年7月至8月組織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等8省(區)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16年11月完成督察反饋,同步移交100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其中,內蒙古17個、黑龍江13個、江蘇11個、江西11個、河南
新華網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曹瀅 王佳寧)2016年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組自7月起分別進駐寧夏、內蒙古、江西、廣西、黑龍江、江蘇、河南、云南等8省區。督察組于近期向各省區反饋了督察意見。 誰帶隊? 中央深改組通過的《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要求,督察組組長由現職或近期退出領導崗位的省部級
洱海位于云南大理州,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理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部22日對云南大理的洱海流域環境問題進行通報,認為大理州對洱海周邊旅游無序開發管控不到位,礦山生態破壞問題整改不力,洱海環湖生態遭到破壞,洱海水質呈下降趨勢。 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洱海部分
云南省委書記、省長陳豪近日主持召開省政府第102次常務會議,就抓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進一步作出部署。 會議強調,要按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和省委的整改落實要求,迅速制定整改方案,細化分解任務,落實主體責任,確保所有反饋問題全面整改到位,用好督察成果,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區。
2018年6月20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在下沉麗江時發現,由于麗江市及其國土、林業等部門監管失察,高爾夫球場清理不嚴不實,致使麗江古城湖畔國際高爾夫球場長期侵占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 長期違法經營,“清高”報告弄虛作假 2016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指出了云南省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
又一起侵占破壞自然保護區問題被通報。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1月4日至8日在安徽省檢查發現,安慶市政府隨意調整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區劃,導致保護區生態功能日益衰退,嚴重威脅江豚生境。 近年來,自然保護區被迫“瘦身”的事件屢見不鮮。由于自然資源聚集且豐富的特性,使得一些保護區面臨大開發的困境
11月16日,環保部網站公布了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情況。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一批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于2016年7月至8月組織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等8省(區)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16年11月完成督察反饋,同步移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就如同一場大考,讓地方政府戰戰兢兢。一些地方平時整改不努力,如今動起了歪腦筋,笨招怪招頻出。臨時出臺文件、治污工作打折扣、搞變通、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招數屢見不鮮,生態環保領域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斷曝光。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真刀真槍地干,花拳繡腿、虛張聲勢怎能過關?
7月5日至6日,國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巡視員王春秋率自然資源部督察組到大理州,以聽取工作匯報、查閱工作資料、實地督察調研、召開督察情況工作反饋會等形式,就大理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工作情況進行督察。 省國土資源廳廳長劉佳晨,大理州委副書記、州長楊健出席督察情況工作反饋會并講話。 督察組先后到
我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已經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體健康, 全國約有 19.4%的耕地調查樣點超過土壤環境質量限量標準。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的意見》,提出到2020 年,全國重點行業的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 年下降 10%;集中解決一批威脅群眾健康和農
7月中旬以來,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和寧夏,督辦了一批環境信訪問題,其中鋼鐵和有色金屬企業成為被舉報的重點對象之一。 記者從相關地方環保部門網站看到,一些存在環保問題的鋼廠、采礦點和冶煉廠已接受處罰整改甚至拆除。 小鋼廠“死灰復燃”遭拆除
山西省臨汾市“一把手”日前換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黨組書記董一兵走馬上任,擔任臨汾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長。聯系近年來臨汾市污染防治面臨的嚴峻形勢,這一人事變動似有“深意”。 長期以來,有輿論認為,做生態環保工作要么失職,要么得罪人,很難得到重用。然而,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日益受到重視,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