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京津冀協同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資源的協同。 到2018年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形勢逼人,時間緊迫。新華社記者深入京津冀三地調研發現:從新科技園密集掛牌到人才“通道”高效打通,從轉化機制實現互通到新產業開始為區域“賦能”,近年來京津冀不斷加大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力度,科技創新正不斷為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 新園區:“協同創新2.0”版本 這幾天,朱希鐸帶領的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團隊格外忙碌。他們在天津濱海的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分平臺正加速成型。作為首批簽約入駐“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創新主體之一,天合計劃2017年上半年完成基礎平臺建設。 在渤海灣畔,一處規劃用地10.3平方千米、總建設面積575萬平方米的園區日前正式掛上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的標識,成為京津冀創新園區鏈條的關鍵一環。 ......閱讀全文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了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 要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要求, 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要載體,以構建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體系
在2016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中,涌現出了一批源于京津冀協同創新,旨在解決區域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問題的獲獎成果。北京落實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體的舉措卓有成效,在推動京津冀三地科技創新深度交流合作中發揮輻射帶動功能。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科技創新成果最為豐碩的區域。北京源頭科技創新能
6月7日,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的支持下,由北京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主辦,創客總部和北京院市合作協同創新聯盟承辦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吸引了京津冀三地科技企業、中科院在京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投資機構以及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等100余家單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的一項國家重大戰略,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要政治任務和歷史使命,三地協同發展對于優化國家發展區域布局、優化社會生產力空間結構、推進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具有深遠的影響。 1月10日,“京津冀區域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產業檢
日前,省政府出臺《關于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和大型儀器設備面向社會開放服務的實施意見》,明確力爭用3年時間,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平臺與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制度和激勵措施,建成覆蓋全省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和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服務體系,形成一批重點開放基地和專業化服務品牌,基本解決科技創新平臺和大型儀器設備分散、
日前,河北省政府出臺《關于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和大型儀器設備面向社會開放服務的實施意見》,明確力爭用3年時間,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平臺與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制度和激勵措施,建成覆蓋全省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和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服務體系,形成一批重點開放基地和專業化服務品牌,基本解決科技創新平臺和大型儀器設備分
在專項支持下,北京市推動了面向未來的能源關鍵技術和裝備的應用與轉化。 不久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之“面向未來的能源結構技術創新與輻射帶動”專項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 會上,中電普瑞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
11月24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天津市科技協作促進會、河北省科學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四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的“京津冀科研院所聯盟”在河北省保定市舉行成立大會。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河北省科學院院長葛會波致辭并宣布聯盟成立。京津冀科研院所聯盟啟動儀式 聯盟的成立在京津冀科研機構引發熱烈反
日前,來自京津冀農業科學院的領導專家集聚天津市農業科學院武清現代農業創新基地,召開了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實驗室成立及發展研討會。首批成立了3個三地聯合實驗室,成為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接國家和地方農業科技創新重大任務的又一實質性舉措。 2014年5月,京津冀三地農科院共同簽
王志欣 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釋放發展“第一動力”,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關鍵舉措。要將“第一動力”發揮得淋漓盡致,需要全國上下“比創新、學創新、敢創新”。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更要落后。為此,《中國科學報》將聚焦地方科技創新以及新舊動能轉換實效,展示各
2月2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2015年北京市科技工作會議。北京市委常委茍仲文,北京市副市長張工,北京市委副秘書長郭廣生、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朱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黨組書記呼文亮等領導出席會議。閆傲霜同志作了題為《把握新定位,適應新常態,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4月26日,2016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180項成果榮獲2016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27項,二等獎60項,三等獎93項。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技術創新成果為產業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聯合攻關成果顯著;民生領域科技成果全民共享;重大疾病科技攻關成果帶
7日,由中國農業大學牽頭,聯合北京農林科學院、北京農學院、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天津農學院、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首農集團、大北農集團等單位,以中國農業大學涿州基地為載體,發起成立了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為國家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撐,打造“中國農業硅谷”。 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創新
如何在當前形勢下推動北京創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在23日上午開幕的科技創新中心2016國際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起“把脈”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并給出針對性建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呂薇在演講中表示,應該發揮地方政府在建設全國創新中心的作用。在加快提升北京創新中心的國際競爭力方面,地
12月26日,由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主辦,北京決策咨詢中心承辦的“第五屆首科遠望論壇——京津冀協同創新研討會”在京召開。此次論壇邀請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交流研究成果,共同研討,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建言獻策。論壇由北京市科
前 言 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統計局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首科院”)連續5年開展“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以下簡稱“首科指數”)研究,近三年更是緊緊圍繞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定位,支撐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通過“大數據、新數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近期考察京津冀及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2019年2月27日-3月1日,科技部王志剛部長赴京津冀三地調研協同創新情況,并在雄安新區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創新座談會。 2月27日下午,王志剛赴北京調研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健
由科技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舉辦的科技創新成果專題展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展會并參觀展覽。 萬鋼介紹說,科技部通過部省、部市會商機制,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通過實地調研,先后組織了重大問題研究,編制了京津冀區域科技創新專題規劃,整體考慮主要在以下
飲料瓶智能回收機 7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了《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之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介紹說,“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以服務首都生態環境改善重大技術創新需求為引領,
由科技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舉辦的科技創新成果專題展日前在河北省秦皇島市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展會并參觀展覽。 萬鋼介紹說,科技部通過部省、部市會商機制,積極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通過實地調研,先后組織了重大問題研究,編制了京津冀區域科技創新專題規劃,整體考慮主
北京市長王安順25日在北京兩會專題座談會上表示,生態環保是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的重點突破領域。北京的污染企業要就地關停,不能不負責任地轉到河北天津。 此次專題會主題為“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王安順在會上表示,京津冀是一盤棋,河北好了,天津好了,北京自然會好。
在12月10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天津市副市長尹海林、河北省常務副省長楊崇勇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情況,并就京津冀霧霾等問題回答提問。 1 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聯建成果顯著 據李士祥介紹,北京市正在深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積極推進張
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創新。當前,創新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迫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述、新要求,為中國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指
8月16日,作為京津冀科協成果轉化平臺的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了“京津冀科學技術協會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第三屆(北京)項目發布和推介會”,發布30項涵蓋航天航空、生物醫療、人工智能、現代農業、新型材料等領域的重大產業集成、轉型升級促進和成果轉移對接三大類科技成果項目,以進
為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9月19日,由北京市科委牽頭的創新券京津冀對接會召開。 此次會議討論了建立共同支持互相銜接的創新券合作機制,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與工作人員出席,并就構建合作機制、明確重點
全年認定登記技術合同74965項,同比增長3.7%,成交額達3940.8億元,同比增長14.1%,占全國總量的34.6%; 流向其他省區市的技術合同達38928項。其中流向津冀技術合同3848項,同比增長4.1%;成交額154.7億元,同比增長38.7%。北京技術50%以上輻射其他省區市,流向
“得自我加壓,不能說訂個低指標能完成就跟人民群眾交代了,還要有更高的目標。”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 昨日,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辦了題為“堅持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專題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不能不負責任地把這些
12月23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以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關工作進展情況,研究支持中關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相關措施。會議指出,中關村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
2月13日,北京市科委和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行媒體通氣會,發布“首都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4”。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共建單位、理事單位和承建單位的代表,研究團隊的代表,以及來自新華社、北京電視臺、北京廣播電臺、科技日報、北京日報、新華網等20余家媒體參加會議。 2014年,首都科技創新
6月29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五年來建設成就。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在會上介紹,2016年,北京研發經費支出達到1479.8億元,比2011年增長58.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左右,位居全國最高水平,也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據介紹,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