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廣州分院牽頭7項成果獲2016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2月7日,廣東省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創新發展大會,表彰獲得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省委書記胡春華出席會議并講話,省長馬興瑞主持會議。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少華宣讀《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頒發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通報》。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系統單位牽頭完成的成果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2項。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超高壓下礦物的變化特征”、華南植物園“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群落穩定性與土壤固碳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機理”和“中國南海島嶼植物多樣性研究及產業化”獲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智能材料的化學標記與生物示蹤研究”、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劑及其抗腫瘤機制研究”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廣州生物院“過渡金屬催化的C-H鍵活化構建雜環藥物分子方法學研究”, 深圳先進院“智能互聯網機器人及應用平臺”獲省科學技術三等獎。......閱讀全文
丁仲禮視察地球化學研究所
3月22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一行到地球化學研究所視察指導工作,聽取了所長胡瑞忠“關于地球化學研究所十二五發展初步規劃”的報告,并與地化所科研及管理人員進行了座談交流。 胡瑞忠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地球化學研究所的基本情況和“十一五”主要科研成果,隨后詳細匯報了研究所“十二五”
李世杰任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據中科院人事局網站通知,中科院近日任命李世杰為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任期服從年齡);免去任小莊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副所長職務。 李世杰簡歷 1970年參加工作; 1978.09-1982.07,南京大學地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地貌與第四紀
鈣的地球化學循環
地球上的鈣循環建立了地質構造、氣候和碳循環之間的聯系。簡單地說,山脈的隆起使含鈣巖石暴露在化學風化中,并將Ca2+釋放到地表水中。這些離子被輸送到海洋,并與溶解的二氧化碳反應形成石灰石(CaCO3),然后沉積到海底,在那里它被結合到新的巖石中。溶解的CO2連同碳酸鹽和碳酸氫鹽離子,被稱為“溶解性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其他循環
? 除前述幾種重要元素和化合物外,被植物根系吸收乃至隨食物進入動物體內的化學物質還有許多,大致可分為生物必需的營養物質和非必需的化學物質兩類。前一類包括鈣、鉀、鈉、氯、鎂、鐵等元素和維生素等化合物,它們在生物體內的濃度常有一定限度,是由生物體本身調節的;后一類如汞、鉛等,逐漸受到重視,因為非必需物質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其他循環
????? 除前述幾種重要元素和化合物外,被植物根系吸收乃至隨食物進入動物體內的化學物質還有許多,大致可分為生物必需的營養物質和非必需的化學物質兩類。前一類包括鈣、鉀、鈉、氯、鎂、鐵等元素和維生素等化合物,它們在生物體內的濃度常有一定限度,是由生物體本身調節的;后一類如汞、鉛等,逐漸受到重視,因為非
全球地球化學圖編制完成
作為“化學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的重要成果,第一張全球地球化學基準圖(地球化學圖)已編制完成并提交相關國家使用。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2016年5月,原國土資源部代表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協定,在河北省廊坊市建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隨后該中心發起“化學地球”國際大科
我國研制地球化學標準物質234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協定簽署儀式暨學術研討會12日在京舉行。據會上發布的《中國地球化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實施了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覆蓋面積最大、調查技術最系統的地球化學調查。先后研發了76種元素的高精度實驗測試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測試指標最多的國家,研制了234種地球化
徠卡顯微鏡有機地球化學方法
有機地球化學方法是鑒別沉積有機質生物先質的常用方法,其特點是從生物分子化石指紋的視角,通過持定類別生物光質的持有生物標志物對生物先質進行追蹤與鑒定,并存高度降解有機質、可溶有機質及氣態產物的生源鑒別方面有著其他方法無法代替的優勢。目前,新的生物標志物仍在不斷被發現,其生源意義也在不斷被加以厘定。然而
我國研制地球化學標準物質234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協定簽署儀式暨學術研討會12日在京舉行。據會上發布的《中國地球化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實施了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覆蓋面積最大、調查技術最系統的地球化學調查。先后研發了76種元素的高精度實驗測試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測試指標最多的國家,研制了234種地球化學
《國家土地地球化學質量報告2022》發布
今天(12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正式發布了《國家土地地球化學質量報告(2022)》。《報告》顯示,我國土地地球化學綜合質量總體優良。 土地地球化學調查是國家基礎性地質調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查明與人類生活、生產密切相關的養分元素、生命健康元素、有機質、酸堿度等54項化學元素和指標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