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溫回升、雨水充沛,菌類生長迅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近日,東莞市食藥安辦、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今年第三號食品安全預警,提醒廣大市民:不采、不食、不買、不賣野生蘑菇,警惕誤食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叫毒蕈,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約有100多種,其中含劇毒能對人致死的有10多種。由于毒蘑菇與食用菇外形相似,難以區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毒蘑菇毒性非常強,中毒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誤食后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以及精神亢奮、精神抑制、精神錯亂、幻覺等精神癥狀,嚴重的可出現溶血、肝臟和腎臟損傷等嚴重癥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東莞因誤食毒蘑菇“中招”的案例并不少。2016年5月8日,東莞大嶺山鎮楊屋村一行5人前往馬鞍山游玩,途中采回野蘑菇食用后被毒倒。數據顯示,野蘑菇已成為東莞的“頭號毒物”。相關專家統計發現,2012-2014年東莞食物中毒事件中,野蘑菇是引發......閱讀全文
市食藥監局昨天發布細菌性食物中毒預警公告稱,上海進入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高發時段,并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提示,飯菜不能當餐食用完的,應及時冷藏,下一餐食用前徹底回燒加熱。 對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藥監部門提醒,除常規要求外,不得生產經營腐敗變質、有毒有害、超過保質期限等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