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量突破30萬例“全飛秒”掀起“摘鏡”潮
第十七屆國際眼科學學術會議暨第十七屆國際視光學學術會議于日前在上海隆重召開。國內外知名眼科專家共聚一堂,以創新為支點,聚焦眼科臨床的治療現狀及最新進展。同期,由全球光學及醫療技術先鋒蔡司公司舉辦的全飛秒200臺慶典儀式暨專場會議落下帷幕。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教授、天津市眼科醫院王雁教授等出席了本次會議并就屈光手術的發展趨勢,全飛秒技術的臨床應用等熱點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近視已經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如何為近視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近視治療技術難題擺在眼科專家面前。”周行濤教授指出,“‘全飛秒SMILE近視矯正手術’除了讓患者 ‘摘鏡’后重獲良好視力,更為患者的安全提供了全面保障。同時,其無瓣、微創、輕柔快捷的特點使得手術體驗也更好。”蔡司中國醫療部總經理劉永華先生表示:“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中國患者能夠體驗到‘全飛秒技術’帶來的便利,重獲視覺新生,享受‘睛’彩生活。” 近視成“國病”,屈光手術成“救兵......閱讀全文
找到誘發近視基因 對抗兒童近視新藥有望10年內面世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道,英國和荷蘭研究人員分別宣布,他們找到了與近視相關的基因,有望于10年內研發出特殊的眼藥水或藥片,來預防和治療兒童近視,或防止兒童近視度數惡化,研究發表在9月12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志上。 該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皮諾·海斯領導。研
科學家在視網膜中發現近視細胞 近視療法有望被開發
近日,發表在國際雜志Current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Medicin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視網膜中發現了一種新細胞,當該細胞出現功能性障礙時就會致人近視,而這種特殊細胞的異常或許還和兒童在室內遠離自然光線的時間有直接關聯。
模糊的世界,近視的痛
如今每年有將近百萬的人接受近視手術,滿意度超過95%。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近視手術,需要接受詳細檢查,比如角膜太薄的人就不行。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高考結束,除了那張沉甸甸的錄取通知書,孩子們也選擇給身體“減負”。在進入大學前的這個暑假,不少學生和家長選擇進行近視手術,一股“摘鏡熱”正在全國各
研究稱近視80%來自遺傳
上課、補習班、電子設備……小娃娃們越來越早的帶上了眼鏡。在我們的常識中,孩子近視主要是用眼過度等環境因素引起的。不過今日廣州日報發表的一篇《穗中小學生視力連續25年下滑》卻給出了意外的結論。 文中提到,據“廣州市雙生子健康普查項目”項目負責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防盲辦主任何明光教授介紹,
Nature Genetics發現近視的遺傳規律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三種導致近視的遺傳機制,這些機制之前從未發現過。 這項研究發現了遺傳學如何在近視中發揮作用的,相關成果公布在4月1日的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由倫敦國王學院,UCL和美國Kaiser Permanente領導完成,同時23andMe也參與了該項研究。 在這篇文
睡覺就能控制和矯治近視的技術
什么是角膜塑形鏡 角膜塑形鏡(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俗稱OK鏡,是根據每個患者角膜形態特體訂制的、一種由透氣性硬質材料制作而成的角膜接觸鏡,其反幾何形態設計能夠在戴用過程中,主動、有步驟、逐漸并科學的改變角膜形態。角膜塑形鏡作用于角膜,改變角膜的形態,但
不戴眼鏡,近視度數加深更快
圖片來源于網絡 青少年近視患者不戴眼鏡,度數增加的速度一點都不比戴眼鏡的慢。長期不戴鏡,一旦戴鏡可能會出現看近看不清,俗稱“小花眼” 很多家長認為,散瞳驗光對眼睛有害。其實,散瞳驗光主要是為了鑒別假性近視還是真性近視,防止真性近視過矯。為了驗光準確,臨床上常采用不同種類的睫狀肌麻痹藥物進行散瞳驗
新研究認為紫色光能抑制近視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認為,紫色光能抑制近視,考慮到通常室內缺少紫色光,這一發現或有助于開發預防和治療近視的新方法。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國際學術刊物《EBioMedicine》上報告說,現在全球近視人口不斷增加,有一些研究指出室外環境有助于抑制近視,但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該校醫
變性性近視的眼底損害的病因
遺傳已被確認為主要因素。其遺傳方式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也有顯性及X-性連鎖遺傳,且具有高度遺傳異質性。除遺傳外,后天環境如全身健康狀況、生活環境、個人習慣、長期從事近距離用眼工作等,均可助長近視程度的加深。
變性性近視的眼底損害的檢查
無特殊實驗室檢查,其它輔助檢查: 1.B超檢查可明確眼軸的長度,了解軸性近視程度。 2.電腦及散瞳驗光,了解屈光度情況火罐網。 3.出現漆裂紋樣損害時,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可出現透見熒光;眼底出血時可見到熒光遮蔽現象 4.吲哚青綠造影可發現脈絡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