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構所等在離子交換材料富集稀土離子研究中獲進展
稀土元素(REEs)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在高新技術、國防尖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其開采與應用會造成稀土離子在環境中的泄露,而造成對公眾健康的不利影響和資源的浪費。我國是稀土資源大國,實現我國稀土資源的良性循環利國利民。發展新型高效的稀土回收劑對稀土資源的清潔冶金和含稀土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傳統的吸附劑如沸石、活性炭、黏土、金屬氧化物等材料存在吸附容量低、選擇性低、pH和腐殖質依賴度高等問題。因此亟需發展一種低成本、可以在廢液中高效富集稀土元素的回收劑。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黃小滎領導的課題組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研究員馮美玲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春苗”人才專項等項目的資助下,與美國西北大學化學系Prof. Mercouri G. Kanatzidis合作,利用S2-對稀土離子的親和力和金屬硫化物的柔性開放......閱讀全文
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稀土離子摻雜稀土硫氧化物納米材料
稀土硫氧化物作為一類重要的發光基質,具有非常高的光吸收和傳能效率,是一類重要的光功能材料,被廣泛應用在彩色顯示、背光源、生物醫學等領域,是目前光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稀土硫氧化物納米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納米顆粒領域,而一維或準一維納米材料具有許多新穎的特性,為了深入研究其各種性能,研究制備
稀土離子交換的方法操作程序
由于分步法不能大量生產單一稀土,因而稀土元素的研究工作也受到了阻礙,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原子彈研制計劃即所謂曼哈頓計劃推動了稀土分離技術的發展,因稀土元素和鈾、釷等放射性元素性質相似,為盡快推進原子能的研究,就將稀土作為其代用品加以利用。而且,為了分析原子核裂變產物中含有的稀土元素,并除去鈾、釷中
福建物構所等在離子交換材料富集稀土離子研究中獲進展
稀土元素(REEs)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在高新技術、國防尖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其開采與應用會造成稀土離子在環境中的泄露,而造成對公眾健康的不利影響和資源的浪費。我國是稀土資源大國,實現我國稀土資源的良性循環利國利民。發展新型高效的稀土回收劑對稀土資源的清潔冶金和含稀土廢棄物的
歐盟科學家利用離子液體從礦渣中回收稀土元素
歐盟通過“地平線2020”計劃出資700萬歐元,資助開發從工業廢棄物中提取鈧(Sc)等稀土元素的技術,并已利用離子液體從鋁土礦渣中成功回收稀土元素。此名為SCALE的項目以產業化為導向,研究團隊來自希臘、德國、瑞典、匈牙利等10個國家的18家機構,包括10家公司和8家學術研究機構,涵蓋了鈧的整
稀土離子摻雜氟化物低維納米材料的制備與表征
稀土四氟化物由于具有豐富的4f能級和較低的聲子能,是目前高效稀土離子摻雜發光基質之一,在太陽能電池、防偽油墨、醫學檢測、生物示蹤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球形、片狀、棒狀、空心管狀的稀土四氟化物納米材料均己制備出來。目前,未見稀土四氟化物納米纖維和納米帶制備的報道。為了深入研究其各種性能,急需一種
稀土的定義
稀土(Rare earth)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自然界中有250種稀土礦。
轉變“挖土賣土”方式 “稀土大國”邁向“稀土強國”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了解到,稀土資源占全國83.7%、全球38.7%的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近年來轉變“挖土賣土”方式,科研取得系列突破,技術和原料就地轉化率大幅提升,稀土產業進入爆發式發展的“前夜”。近幾年,我國稀土技術研發取得一些突破,但系統性研究、應用水平仍與國外有較大差距。專家建議,全面盤點
包鋼稀土:領銜稀土功能材料研發 占有優勢
“一是重點研究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二是重點研究鎳氫電池稀土貯氫材料,三是對高端LED的發光材料的攻關,四是重點研究液體拋光材料,五是重點研究稀土催化材料、汽車尾氣凈化劑。”3月2日,包鋼集團宣傳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了包鋼稀土今后的發展方向。 據悉,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
“稀土之父”徐光憲 挑戰稀土分離國際難題
挑戰稀土分離國際難題 普通人眼里,稀土是神奇的化學物質;對國家而言,稀土是“工業維生素”、重要的戰略資源。盡管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資源儲備量,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還只能向國外廉價出口稀土原料,然后高價進口高純度稀土產品。稀土分離工藝、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少數廠商壟斷,
揭示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的可見光-近紅外光譜特征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譚偉與香港大學等合作,通過對含稀土的黏土礦物和典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剖面可見光-近紅外光譜特征的系統研究,確定了能夠有效指示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礦體風化程度、稀土含量以及原巖性質的光譜參數,為快速探查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新方法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