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出版的國際刊物《古脊椎動物雜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王敏與周忠和關于早期鳥類的研究成果。他們對首次發現的吃魚的反鳥進行了形態學和系統發育的研究,為反鳥類早期演化的多樣性,特別是椎體間的關節方式、頭骨和腰帶部分,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 2016年,周忠和帶領的課題組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報道了一件產于遼西早白堊世九佛堂組的反鳥類化石,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鳥類食團,表明現生鳥類所特有的消化系統(胃分化為腺胃和肌胃;肌胃能夠發生有力且持續的收縮膨脹,從而將難以消化的食物殘余壓縮成食團;食道能夠進行有效的逆蠕動作用,將食團從肌胃運移到口腔,并最終吐出)在1.2億年前的反鳥類中就已經演化出來。此次,研究人員對這件保存有食團的反鳥類進行了詳細的比較解剖學和系統發育的研究,認為其代表了一個新的屬種,將其命名為......閱讀全文
4月7日晚,安徽黃山市黃山區新明鄉樵山村來了數十個外地人,隨車運來百余只狐貍放生。林業部門稱,在這里放生可能造成不利影響,上百人忙了一夜,將大部分狐貍抓住了。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有關法律規定,放生必須辦理相關手續,且要符合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和承載量等條件,而這次放生并不符合這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