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6項發明ZL3800萬元成功轉讓
5月18日,在上海高校張江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指導下,同濟大學、潤坤(上海)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技術ZL轉移協議》,將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占山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裝置”6項發明ZL授權轉讓,合同金額共計3800萬元人民幣,創下了同濟大學歷史上最大額度的技術轉移現金合同。這成為“企業+高校+獨立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三位一體”專業化、規范化技術轉移模式的一個成功案例,也標志著同濟大學近年來在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已初顯成效。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致辭 當天,同濟大學發布《同濟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細則》,對科技成果的形成、轉化流程、收益分配、責任和義務等作出明確規定,以此激勵師生對科技成果進行后續開發、應用、推廣,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發展新產業。 記者在該細則中看到,第七條這樣寫道:“學校鼓勵成果完成人以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開展科學研究工作,通過學院或第三方中介服務機......閱讀全文
發明專利數量激增,有效量達456.8萬件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在1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56.8萬件,同比增長16.9%,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有效注冊商標量達4423.5萬件,累計批準地理標志產品2498個,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
寧德時代獲電池單體及其制造方法發明專利授權
寧德時代(300750)新獲得一項發明專利授權,專利名為 " 電池單體及其制造方法、制造設備、電池及用電裝置 ",專利申請號為 CN202110873211.6,授權日為 2024 年 3 月 12 日。 專利摘要: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池單體及其制造方法、制造設備、電池及用電裝置,屬電池技術領域
2023年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增幅15.3%
4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有關情況。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去年全年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同比增長15.3%。核準注冊商標438.3萬件,認定地理標志產品13件,核準以地理標志注冊集體商標、證明商標201件。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1萬件。
2023年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增幅15.3%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1472.shtm
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8位-處第二集團領先位置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吹響了建設科技強國的時代號角,中國正在向創新型國家邁進。中國的綜合創新能力究竟如何?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29日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5》顯示:世界創新格局基本穩定,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超越澳大利亞,提升至第18位,處于第二集團領先位置。 研究顯示,當前美日歐引領全
山扁豆的介紹
為豆科決明屬植物含羞草決明Cassia mimosoides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曬干。一年生或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30~45厘米。莖細瘦,多分枝,被短柔毛。雙數羽狀復葉互生。夏季于葉腋開花,單生或數朵排成短總狀花序,花瓣5,黃色。莢果扁平微彎,稍似扁豆,因而得名,內有種子約20
山棗的概述
山棗(拉丁學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 L. Burtt & A. W. Hill),別稱棉麻樹、醋酸果、花心木,漆樹科南酸棗屬高大落葉喬木植物。 高達30米,小枝無毛,具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基部寬楔形。花單性或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
山銀花的發展
金銀花除用于制藥外,用途日益廣泛,如日化、飲料、美容、保健品等,用量也越來越大。很多提取綠原酸的廠家就指名要灰氈毛忍冬。同時,灰氈毛忍冬在藥用領域研究也有重大進展。 中國科學院江蘇省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導師馮煦等研究發現,在灰氈毛忍冬化學成份中發現了大量的三萜皂類成份,該成份具有保肝、抗癌活性。該
山莨菪的介紹
山莨菪(shān làng dàng)(拉丁學名: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別名為甘青賽莨菪、藏茄等,[1]俗名為樟柳、黃花山莨菪等,茄目茄科山莨菪屬植物多年生草本。[2][3] 山莨菪高達1米,根粗大,近肉質;葉長圓形、窄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
山莨菪的概述
山莨菪(shān làng dàng)(拉丁學名: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別名為甘青賽莨菪、藏茄等,[1]俗名為樟柳、黃花山莨菪等,茄目茄科山莨菪屬植物多年生草本。[2][3] 山莨菪高達1米,根粗大,近肉質;葉長圓形、窄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
山莨菪的簡介
山莨菪(shān làng dàng)(拉丁學名: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別名為甘青賽莨菪、藏茄等,[1]俗名為樟柳、黃花山莨菪等,茄目茄科山莨菪屬植物多年生草本。[2][3] 山莨菪高達1米,根粗大,近肉質;葉長圓形、窄長圓狀卵形或披針形,
山甘草的介紹
山甘草,是一種中藥名稱,別名野白紙扇,白紙扇、涼茶藤、白頭公等。全年可采集,性味甘微苦,涼。生于山坡或灌木叢中。分布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貴州等地。 主要功能有解表,消暑,利濕,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發熱,咳嗽,咽喉腫痛,暑濕泄瀉,痢疾,瘡瘍膿腫,跌打,蛇傷。
山麥冬的介紹
山麥冬(拉丁學名: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百合目百合科山麥冬屬植物。該類植物分布于日本、越南和中國,在中國除東北、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各省區外,其他地區廣泛分布和栽培。[1] 山麥冬的植株有時叢生,根稍粗,有時分枝多,近末端處常膨大呈矩圓形
山棗的概述
山棗(拉丁學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 L. Burtt & A. W. Hill),別稱棉麻樹、醋酸果、花心木,漆樹科南酸棗屬高大落葉喬木植物。 高達30米,小枝無毛,具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基部寬楔形。花單性或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
山銀花的介紹
山銀花在華南地區野外山林生長。木質藤本,長2~5m。樹皮黃褐色漸次變為白色,嫩時有短柔毛。葉對生,卵圓形至橢圓形,長4~8cm,寬3.5~5cm,上面綠色,主脈上有短疏毛,下面帶灰白色,密生白色短柔毛;花冠管狀,長1.6~2cm,稍有柔毛,初開時白色,后變黃色。花期6~9月,果期10~11月。灰
山棗的介紹
山棗(拉丁學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 L. Burtt & A. W. Hill),別稱棉麻樹、醋酸果、花心木,漆樹科南酸棗屬高大落葉喬木植物。 高達30米,小枝無毛,具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對生,基部寬楔形。花單性或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
山皂莢的介紹
山皂莢也稱為山皂角、皂莢樹、皂角樹、懸刀樹、莢果樹、烏犀樹、雞棲子等。屬于落葉喬木或小喬木;小枝有棱;刺略扁。羽狀復葉。花成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種子多數。
檢測市場份額:政府機構占50%-民資占10%
國辦近日發布通知,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個部門的檢驗檢測業務整合。通知指出,政府原則上不再舉辦一般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這意味著,政府檢測機構整合完畢后,下一步將進入市場化進程,與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同臺競爭。據國家認監委測算,2013年檢驗檢測市場規模1678億,2015年有望達到 250
我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穩步提升
記者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目前,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所占比重已超七成,數量超過300萬件。我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穩步提升,專利轉化運用效益持續提高。 “企業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專利產出和轉化的主體。”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前不久,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有關
同濟大學,115歲生日快樂!
5月20日,同濟大學迎來了115歲生日,同濟大學官微發布《踔厲奮發擔使命,同舟共濟向未來——寫在同濟大學建校115周年之際》一文,記錄了同濟大學近年發展中的卓越成績與堅實足跡。全文內容如下:踔厲奮發擔使命,同舟共濟向未來——寫在同濟大學建校115周年之際 15年前,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
中國“十二五”科技主要指標提前完成半數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8日發布《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4》。報告稱,“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主要指標已提前完成半數。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武夷山介紹,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從創新投入、科技活動產出、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等方面提出核心科技指標及其2015年發展目標。最新報告表
2010年發明ZL申請企業超一半
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1月1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最新統計,2010年我國受理發明專利申請39.1萬件,同比增長24.1%。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含港澳臺,下同)為29.3萬件,占總量的74.9%,同比增長27.9%;國外申請為9.8萬件,占總量的25.1%,
“中國功率器件領路人”陳星弼院士逝世,享年89歲
2019年12月4日17時10分,“中國功率器件領路人”陳星弼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歲。 陳星弼,1931年1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畢業于國立同濟大學電機系,先后在廈門大學、南京工學院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開始在電子科技大學任教,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弼在四川成都逝世
2019年12月4日17時10分,“中國功率器件領路人”陳星弼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9歲。 陳星弼,1931年1月出生于上海,1952年畢業于國立同濟大學電機系,先后在廈門大學、南京工學院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開始在電子科技大學任教,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國際半導
著名植物細胞工程專家陳惠民教授逝世-享年89歲
著名植物細胞工程專家、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惠民教授于2010年9月14日辭世,享年89歲。 陳惠民教授,1921年生,廣東省中山市人,194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化學系,同年任教于山東大學,195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陳惠民教授曾主持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小麥與中草藥原生質體培養”,國家“863
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同比增長16.9%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96.shtm
青島發明專利商標注冊主要指標全國居前
在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4月24日下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發布青島市知識產權發展和保護狀況。近年來,青島聚焦激發創新活力,在知識產權創造數量和質量上保持良好增長勢頭。數據顯示,2023年青島市發明專利、商標注冊等主要指標: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PCT
水處理廢膜“重生”技術亮相工博會
9月19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志偉教授團隊攜自主研發的“水處理膜材料再生與循環利用技術”亮相第二十三屆工博會高校展區。 膜分離技術是控制水體污染、再生水資源的關鍵。2022年,我國膜產業總值已超過3600億元。同時,膜技術在市政、芯片、醫藥、化工等各個領域的水處理工程中均已實現規
甘肅山麥冬的介紹
甘肅山麥冬(學名:Liriope kansuensis (Batal.) C. H. Wright)是百合科山麥冬屬植物,根較多而細;根狀莖很短,具地下走莖。葉基生成叢,長15-25厘米,寬1-1.5毫米,具3條脈,邊緣具疏鋸齒且向背面卷,基部無膜質的鞘。
臭山牛蒡的介紹
臭山牛蒡,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夏、秋季采收,全草切段曬干,花陰干,種子曬干。味辛;苦;性涼;小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感冒;咳嗽;瘰疬;婦女炎癥腹痛;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