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Genetics:IBM人工智能高效分析腦瘤基因組
隨著腫瘤靶向治療和個性化治療方法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醫生意識到了對腫瘤進行基因組測序的重要性。從腫瘤基因組分析中往往能找到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靶向治療方案,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療效。不過,從大量的基因組數據中迅速找到潛在的治療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卻是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程序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 最近,IBM和紐約基因組中心合作發表了一項研究,IBM的沃森人工智能系統在分析一位腦瘤患者的基因組數據上通過少得多的時間,得到了和一組專家相同的結果。這項研究發表在了最近的《Neurology Genetics》雜志上。 這項探索性的研究是在一位膠質母細胞瘤的患者身上進行的。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癌癥,死亡率很高,確診后的平均存活時間不到15個月。對于這樣的癌癥患者來說,時間是極其寶貴的,越早找到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就越有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命。 早在2014年時,IBM就與紐約基因組中心展開了合作,基于IBM的沃森人工智......閱讀全文
全基因組測序確定腦瘤的基因變異
日前,圣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鑒別出了一種兒童腦瘤亞型一半以上患者的致病性突變。此外他們還證實這些腫瘤對已經在研發中的一些藥物敏感。這項研究論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
Nature子刊:基因組測序揭示腦瘤驅動基因
通過大規模基因組測序,來自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揭示了兩個DNA突變,其似乎驅動了15%的腦膜瘤。這一研究發現有可能促成針對這類腫瘤的第一個有效藥物治療。 腦膜瘤是一種形成于腦膜及腦膜間隙,生長緩慢的腫瘤,通常為良性。但當腦膜瘤長到極大時,可導致癲癇發
Neurology Genetics:IBM人工智能 高效分析腦瘤基因組
隨著腫瘤靶向治療和個性化治療方法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醫生意識到了對腫瘤進行基因組測序的重要性。從腫瘤基因組分析中往往能找到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靶向治療方案,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療效。不過,從大量的基因組數據中迅速找到潛在的治療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卻是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程序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
腦瘤基因檢測靶向治療 讓腦瘤不再復發
近日,來自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報道稱他們首次成功地使用一種靶向治療藥物對一名出現腦部腫瘤復發的病人進行了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JCNI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BRAF抑制劑藥物dabrafinib對進行了四次手術治療仍出現復發的BRAF突變型顱咽管瘤病人進行治療,導致腫瘤萎
原發性腦瘤癥狀
原發性腦瘤的常見癥狀包括惡心,嘔吐和頭痛。根據腫瘤所在的位置,也可能會遇到病人抽搐,視力和/或聽力下降,降低認知能力,癱瘓等癥狀。 原發性腦腫瘤擴散很少超出中樞神經系統,以及頭骨死亡的結果,從有限的空間內不受控制的腫瘤生長。腦轉移癌晚期患者,并表示預后差。原發性腦腫瘤可癌變或癌旁。在采取這兩種
原發性腦瘤種類
聽神經瘤:起源于前庭神經;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細胞:常見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 腦膜瘤:起源于腦膜; 松果體腫瘤罕見:起源于松果體; 垂體腺瘤起源于垂體腺表面細胞; 神經鞘瘤:起源于髓鞘神經元細胞覆蓋。
原發性腦瘤簡介
原發性腦瘤是大腦中的起源腫瘤。轉移性腦瘤是從大腦擴散到身體的另一部分的癌細胞并形成腫瘤。腦腫瘤在身體的不同位置有很大的不同,細胞類型的影響,和嚴重程度。有些是由一個基因突變不斷在身體產生惡性細胞。
Science:腦瘤復發之謎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是一類最具侵襲性的原發性腦瘤,科學家們一直認為GBM始于膠質細胞。而近期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Salk生物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包括皮質神經元在內的神經系統其他已分化細胞也能形成GBM。 GBM最具破壞性的腦瘤之一,盡管人們在遺傳學分析和分類上取得了一些進展,
原發性腦瘤病因
原發性腦瘤幾乎沒有任何確定的危險因素。相當多原發性腦瘤為散在發病,無遺傳或家族遺傳相關性,但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例如,電離輻射和長期免疫抑制暴露與原發性腦瘤的發病風險增加有關。 遺傳性腫瘤綜合征是原發性腦瘤最明確的發病危險因素。罹患遺傳性腫瘤綜合征個體的原發性腦瘤發病風險高于普通人群。但必須牢記
兒童腦瘤的相關介紹
臨床表現嘔吐、頭痛:較小的兒童常表現為煩躁不安,或用手擊頭等。頭顱增大。走路不穩:因腫瘤發生在小腦者多。眼斜或眼球不能上視:俗稱“對眼”或“斗雞眼”。眼歪口斜。頸部反抗或斜頸:平臥檢查時抬頭下頜夠不到胸前。有時患兒頸部傾斜到某個姿勢才舒適,這是有小腦腫瘤的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