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我國第一代綜合自然災害風險分布地圖集發布

    記者10日從此間獲悉,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綜合風險防范關鍵技術與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師范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共同承擔并主持的《中國自然災害風險地圖集》近日在京發布。 據該科研項目負責人、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史培軍教授介紹,這部地圖集對影響我國的地震災害、臺風災害、水災、旱災、滑坡與泥石流災害、風沙災害、風暴潮災害、雪災、雹(含風雹與冰雹)災、霜凍災害、森林火災、草原火災等災害風險進行了評價,著重展示了這些災害風險的區域分布特征及規律、各省區市綜合自然災害風險的空間差異。同時,還得出了區域主要自然災害風險等級、相對風險等級,以及綜合自然災害風險等級,研究精確到縣一級。 以地震災害為例。根據地圖集,我國的地震災害風險主要分布在燕山與太行山東側的斷裂帶、郯廬斷裂帶、汾渭盆地、銀川至昆明的南北斷裂帶、橫斷山區、天山南北側斷裂帶等地質構造......閱讀全文

    自然災害也是物種進化的動力

      2019年春節前后,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遭遇雪災。截至2月19日,全州2.1萬頭牲畜死亡。高原的野生動物,比如巖羊、白唇鹿等野生有蹄類也出現死亡。  于是,當地的牧民們自發背草料上山,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民間環保機構和慈善基金會繼而跟進,籌資支持救助行動。當地政府直接調運草飼料,在野生動物集中

    國辦印發《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修訂后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此次預案修訂是為適應當前我國自然災害和救災工作新形勢、新變化,在認真總結近年來發生的四川蘆山地震、甘肅岷縣漳縣地震、云南魯甸地震、黑龍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洪澇以及“威馬遜”超強臺風等重特大自然災害應對工作經驗和做法基礎上

    腐蝕代價大于所有自然災害損失總和

    “在我國,每年為材料腐蝕付出的經濟代價占GDP的3.4%~5.0%,遠大于所有自然災害損失的總和。”4月24日,在廣州黃埔舉行的“科普進校園 灣區百校行”科普講壇現場,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世界腐蝕組織(WCO)中國辦公室負責人

    腐蝕代價大于所有自然災害損失總和

    “在我國,每年為材料腐蝕付出的經濟代價占GDP的3.4%~5.0%,遠大于所有自然災害損失的總和。”4月24日,在廣州黃埔舉行的“科普進校園 灣區百校行”科普講壇現場,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聯合國)世界腐蝕組織(WCO)中國辦公室負責人

    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村造成的損失

    圖為河北省邯鄲市姬莊氣象信息服務站門前的農事天氣預報。  7月16日9時45分,距離今年第9號臺風“威馬遜”登陸還有58個小時,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龍塘鎮的陳春景就收到了第一條臺風預警信息,7月 18日14時,距離“威馬遜”登陸還有5個半小時,陳春景第三次收到氣象預警信息。此時的他,已經拆掉

    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基本摸清

    林草行業完成11萬多個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樣地調查,自然資源地質行業掌握了全國28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數據,氣象行業獲取了10種氣象災害致災因子信息664萬條……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基本摸清! 2月1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會上,國家減災委秘書長、國

    以研發鐵路自然災害早期預警系統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地質與行星科學系的列夫·埃培爾鮑姆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正在研發一種鐵路自然災害早期預警系統,用來防止洪水、地震、雪崩等對鐵路交通造成的損害。   該系統將集成電磁感應技術和新的信息通訊技術,包括光纖傳感器、合成孔徑雷達、低頻地球物理技術、紅外熱成像和陸基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正式掛牌

      12月30日,應急管理部和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成立啟動會,簽署聯合共建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正式掛牌。  會議指出,成立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急管理和自然災害防治工作重要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

    中國完成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62.shtm 中新網福州3月28日電 (記者 龍敏 張斌)自2020年5月全面開展以來,中國近500萬普查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等影響,積極探索推進,全面完成了全國普查調查工作。國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改變什么?

    作為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20年,我國啟動了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歷時3年,2月15日,調查工作成果發布。海量數據中,我們面對哪些風險隱患?又該如何更好的防范與應對?《新聞1+1》連線國務院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辦綜合組組長周洪建、國務院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辦技術組常務副

    蔣高明:保護區為何能抵御自然災害

      最近,筆者與英國科學家赴渾善達克沙地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野外工作,所到之地是我們成功恢復的嚴重退化沙地,位于內蒙古正藍旗巴音胡舒嘎查。連續10年了,這里的草原保持了較好的長勢,野生動物重又回到那久違的草原。看到大自然的杰作,中外專家們感到由衷地高興。  然而,保護區外的草原卻是一幅慘

    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本底已系統查明

      在7月15日召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防災減災學術交流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說,通過科考項目支持,我國首次系統查明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本底,并建立了完善的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數據庫,此次科考的豐富成果正服務于高原地區重大工程和城鎮建設的避災規劃設計和防災減災部署上。  為進一步做好青藏高原地質環境保護和生態

    青藏高原自然災害本底首次系統查明

      2017年8月,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5年過去,取得了哪些標志性成果?7月15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防災減災學術交流會在成都舉行,與會專家就防災減災、災害預測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了交流研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崔鵬表示,此次科考中,首次系統查明了青藏高原自然

    12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發布

      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郝萍、李依環)記者今天從應急管理部獲悉,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能源局、林草局等部門對12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分析研判。  綜合分析認為,12月份我國災害風險形勢接近常年同期水平,東北、新疆等局地強降

    直面自然災害——緬甸熱帶風暴和中國地震

    面對自然災害,沒有一個國家準備萬全。實際上,世界上最富的一些國家準備得卻是最差的。關于如何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巨大的人身和安全損失,克里奧?帕斯卡爾指出了一條道路。 在中國和緬甸遭受熱帶風暴和地震嚴重災害襲擊之際, "中外對話"再次刊發克里奧?帕斯卡爾今年初建議的各國就環境變化如何采取更好預防措施一

    5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78.shtm 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部門單位召開會商會,對“五一”期間及5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會商研判。 綜合分析認為,5月份強對流和強降雨

    英國《焦點》月刊:全球十大自然災害

    新華網消息:英國《焦點》月刊9月號發表文章,題目是“潛伏的災難”,作者是自然災害專家比爾·麥圭爾。文章說,忘記全球恐怖主義吧,因為地震、超級火山和颶風的定時炸彈正在滴答作響,對于全球大部分人口來說,它們的威脅要大得多。文章揭示了將會發生的十大災難。 ??? ??? 超級火山 ??? 每5萬年左右

    中國—東盟自然災害衛生應急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2010年9月14日,由中國衛生部、東盟秘書處聯合主辦,四川省衛生廳承辦的“中國—東盟自然災害衛生應急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本次會議旨在增進中國與東盟成員國衛生應急管理人員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相互了解、相互借鑒,進一步完善自身應急機制和體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何旅章、衛生部國際合作

    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于年底完成主體工作

    按照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總體安排,今年是普查工作收官之年,將完成主體工作。截至目前,自然資源(地質、海洋)、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應急管理、氣象、地震等行業全國調查已全面完成。住房和城鄉建設、林草等行業外業調查任務重,即將完成調查收尾。已制定完善普查實施方案、調查和評估與區劃類技術

    注意!12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發布

      記者今天從應急管理部獲悉,近日,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能源局、林草局等部門對12月份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進行分析研判。  綜合分析認為,12月份我國災害風險形勢接近常年同期水平,東北、新疆等局地強降雪可能引發雪災,西南地區存在階段性低溫雨雪冰

    科技創新支撐新疆自然災害防御能力穩步提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座談會近日召開。新疆不斷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集成應用,開展災害事故防治關鍵技術研究,全區自然災害防御能力不斷提升。在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密度更為集中的今天,各種災害風險交織、疊加,為全區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數據顯示,2019

    《重大自然災害災后恢復重建遙感監測圖集》出版

    距離汶川地震即將十年之際,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王世新等人編制的《重大自然災害災后恢復重建遙感監測圖集》日前正式出版,5月起向全國發行。

    2021全國自然災害共造成1.07億人次受災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微信公眾號消息,2021年,我國自然災害形勢復雜嚴峻,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自然災害以洪澇、風雹、干旱、臺風、地震、地質災害、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和海洋災害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07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867人,緊急轉移

    應急管理部發布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預警響應提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6801.shtm 中新網4月6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消息,應急管理部4月6日11時發布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響應提示:4月6日8時至7日8時,山東南部和東部、河南東部、安徽東北部、江蘇北部等地的部

    日本福島報告敦促美核電廠提防自然災害

      近期一項報告指出,為了預防安全上的自滿給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造成的災難性事故,美國核電廠經營與管理者必須隨著對自然災害的進一步了解,及時對核發電廠的安全設施進行更新。這項題為《福島核電站事故對提高美國核能安全的教訓》的報告出自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個委員會,作者采用了日本和國際上對2011年3月11日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2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食和儲備局、林草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國鐵集團等部門和單位會商核定,2022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干旱、風雹、地震和地質災害為主,臺風、低溫冷凍和雪災、沙塵暴、森林草

    阿里云發布ET環境大腦-對抗霧霾和自然災害

      6月10日,在云棲大會上海峰會上,阿里云宣布推出應對全球環境惡化的技術方案:ET環境大腦。目前客戶使用ET環境大腦已在江蘇實現了對水、氣、土、污染源的智能感知。在沿海多個省份的固廢全程監管模擬推演中,政府使用ET環境大腦共預警131次,其中有效預警122次,有效率達93%,管理企業達2.5萬家。

    全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查明了重點地區抗災能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3875.shtm

    2021全國自然災害共造成1.07億人次受災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微信公眾號消息,2021年,我國自然災害形勢復雜嚴峻,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自然災害以洪澇、風雹、干旱、臺風、地震、地質災害、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和海洋災害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07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867人,緊急轉移

    2012全球自然災害損失1600億美元--美國占近7成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4日報道,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公司昨日估算,2012年全球包括美國颶風“桑迪”在內的自然災害共造成1600億美元(約合9975億元人民幣)的損失。 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發表聲明稱:“去年自然災難總共造成了全世界1600億美元的損失,包括650億美元(約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