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劍橋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芬蘭阿爾托大學組成的國際科研聯合小組,研發了黑磷電子噴墨打印,近日取得技術上突破,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黑磷(BP)是一種新型的類石墨烯二維納米材料,優異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可調節的能隙, 使得黑磷在光電子學和光子學領域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噴墨印刷可用于電子器件的規模化快速制備。然而,傳統的噴墨材料有石墨烯和MoS2,目前還沒有利用BP實現噴墨打印的報道,這主要源于BP液相剝離制備時使用的高沸點溶劑,使得在分散BP時干燥時間延長,導致在其環境中不穩定。 這項研究的作者將納米厚層的BP加工成一種墨水,可以穩定吸附打印在多種底板上,并初步展示了光電探測器和光子器件。研究團隊制備了由液相剝離BP獲得的無粘結劑的噴墨,并通過誘導Marangoni流循環抑制咖啡環的形成,無需基底預處理,表現出良好的一致性以及空間均勻性。同時干燥速度快(60℃下<10 s),使......閱讀全文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陳雨研究員和施劍林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介孔與低維納米材料課題組)開展了二維MXene的多種類可控合成以及針對腫瘤診療的生物醫學應用的系統研究工作,這些工作涉及MXene本身的酶催化降解、MXene的體內外細胞吞噬行為、對多區近紅外光的響應、高效的光熱腫瘤治療、診
縱觀歷史,以材料劃分年代是一大特色,如石器、青銅器、鐵器時代等,這足以說明人類文明與材料的關系。今天,我們周圍的物質世 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新穎的智能手機、最新型的平板電腦、最時尚的可穿戴電子器件都充滿了時代感。然而,無論是谷歌眼鏡、阿特拉斯機器人、synapse芯片、人造樹葉、遠程醫療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9月25日,首屆微納流細胞分析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召開,百余位業內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報告會。本次大會為期兩天,同期在清華大學化學系舉辦“第5期微流控芯片質譜聯用細胞分析講習會”。會議圍繞著微流控及細胞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與探討,關注微流控細胞分析基礎研究與應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