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航空工業導彈院凱邁環測公司,一臺臺白色能見度儀下線,發往全國各高速公路氣象觀測站建設現場。至此,凱邁環測產品成功配套“雪龍號”科考船等重大工程,挺進東海、南海等海域氣象觀測一線,并成為公路交通氣象觀測領域銷售“一哥”。 凱邁環測是專業研制環境監測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包括微型氣象傳感器、“云、能、天”氣象觀測系統、多功能綜合氣象站三大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氣象、交通、海洋、機場、港口、環保等領域。 作為我國首批開展氣象觀測儀器研發的企業之一,凱邁環測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應用導彈紅外及激光探測等先進技術,使產品性能行業領先。 目前,凱邁環測能見度儀測量范圍為0.01~70千米,可以在零下45℃到50℃的惡劣環境中穩定運轉,并具有較強的耐鹽霧、耐高濕性能,滿足了“雪龍號”科考船在全球各海域的航行需求,并圓滿完成了在各種極端惡劣環境下的氣象觀測任務。在公路交通領域,凱邁環測產品應用于“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安......閱讀全文
5月24日電,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濕、方便面里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近日,記者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見到了一大批由航天技術創新而來的民用產
強國必須強國防,強軍必須強科技。在歷史上,煉銅、煉鐵以及火藥等化學技術的發展極大推動了軍事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前進。在今天,化學工業對于國防軍事的重要意義依然非凡。改革開放40年,石化行業通過新材料等技術突破,為我國國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已經實現了T1000碳纖維生產。圖為工人
最近,“天河工程”啟動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氣象學家們的注意。 我們陸續收到了多位氣象學家的意見—— 我國大氣動力學和氣候動力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國雄: 科學爭論是正常的。當一個理論還不成熟的時候,科學家有責任去完善理論以更地為決策服務。作為一項工程計劃,“天河工程”應組織多學科的專家充分討論
一個黑色的星期五。 錢偉長,為中國人熟知的科學家,“三錢”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歲的一生。 這位愛國學者近一個世紀的歷程,猶如一條大江,時而浩蕩,時而曲折。像很多同輩的中國科學家一樣,錢偉長在民族危亡之際,選擇了科學救國的道路;國家的需要,永遠是
中共中央、國務院2月2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黃菊、李長春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東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獲得20